内江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2015-08-28 02:13李平周安辉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建议

李平 周安辉

摘 要:本文从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加快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对内江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大力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切实做到优化环境、抓住重点、明确方向、改善体制,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针对内江市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当前阶段主要通过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劳动力结构调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手段,实现内江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笔者归纳为以下四种:

1、现有项目的改造

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以自主创新提高效率。以川威集团、威玻集团、隆桥化工、星船城水泥、白马循环示范电站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必须着力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掌握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引进新技术,全面提升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水平,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和高度化。

2、科研成果产业化

以技术品牌及产业链整合带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如钒钛钢铁、食品饮料、机械汽配等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率;同时加大品牌和渠道打造力度,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通过产业链整合产生新的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3、从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地区引进

完善政策环境,重点扶持核心技术。加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对科技进步方向的引导。内江市政府要在资金、技术、政策上全面给予支持,为重点技术开发、引进、消化、改良及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政策鼓励和环境支持,促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本土化。

4、社会事业产业化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进程是总的趋势和要求,但是在发展阶段和重点上应当有所区别。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当全面推进社会服务业、体育事业、文化事业和科技事业的产业化,有步骤地推进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为防止商业化带来对社会事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冲击,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调控政策和立法规定。比如收费标准、社会事业单位转制标准及条件、社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社会发展资金筹集与使用规定、社会发展资产折旧制度、市场竞争的公平环境维护、知识产权的维护、精神产品的质量标准、认定和监督、社会事业产业化的统计指标制度等等。没有这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社会事业的产业化就会推进困难。

2 劳动力结构调整

内江市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全省平均水平以及成都市的水平相对比,经过十年的调整,差距在逐渐缩小,从业人员就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还应该在继续缩小差距上下功夫。

内江市各个产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不太合理,整体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组合状况还有待调整。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低,产值较高,表明第二产业效益和效率比较高;第一、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高,产值较低。【1】做好第一、三产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会对内江市经济的发展起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对劳动力结构进行调整:

1、坚持普通教育的基础作用

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引导,通过普通教育改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结构,拓展人才的来源。

2、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重点培养一批熟悉金融、财税、贸易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和掌握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人才。

3、大力抓好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职业教育和在职职工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投人和管理力度,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完善高技能人力的选拔、培育机制。

4、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方面逐步完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网络,提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5、提高福利待遇增强劳工归属感

各务工地着力营造出关爱劳工的良好氛围,增强劳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立良好的务工地形象,建立解决劳工生活切实困难机制;提高劳工薪资待遇和社会福利保障,同时为劳工创造学习和自身发展机会,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流失和改善企业“用工荒”。

6、加速人才培育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人力资源结构的改善是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应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应创建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行为,引导人才流向,促进人才资源向传统优势产业的合理流动。

3 加快对外经济贸易发展

1、加快调整出口结构

内江市应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机电产品以柴油机、汽车零部件以及电动车等为重点,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打造柴油机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产品以计算机外部设备、生物制药、玻纤新材料等产品出口为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及出口加工企业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推进羽绒、夏布、猪鬃、生丝4大类农产品的出口。

2、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是内江市外贸出口的薄弱环节,发展加工贸易作为外贸出口的一个突破口。抓住引进加工贸易企业巨腾国际的有利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带动示范作用,积极引进沿海加工贸易企业将生产或研发基地落户内江市,并动员本地企业采取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业务,把加工贸易培育成为内江市外贸出口的增长点。

3、着力培育出口基地和品牌企业

打造一批出口基地。依托产业集群,通過政策扶持,培育产业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出口基地。重点依托玻纤新材料、柴油机、羽绒、夏布、猪鬃等出口优势产品,打造省级出口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出口示范基地。

培育一批出口品牌。政府要引导企业提高品牌意识,为出口品牌成长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创品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商标的产品出口,推动出口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形成外贸发展的新优势。

做强一批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出口骨干企业,通过重点扶持,帮助出口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新生力量。鼓励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大力引进出口型项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目前内江已经初步形成了钒钛钢铁、食品饮料、机械汽配等支柱产业,正在加快建设,提前规划培育新的出口示范基地,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质量认证、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等的相关费用,政府给予资金支持。支持进出口企业产品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支持重点产业出口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2】

内江要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四川电子商务第二城、川南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平.内江市产业结构特征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4

[2]周安辉.内江市产业发展条件SWOT分析研究[J].科技展望,2015.11

作者简介

李平(1964-),女,四川资中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几点建议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