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2015-08-28 18:55黄振英
课外语文·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

【摘要】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文化国粹,从而传承国粹文化。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在工具性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人文性与审美性的教育。本文根据笔者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其教学性质进行简单的理解与分析,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仁对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审美性”的重视。

【关键词】大学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语文》是大学阶段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中学语文的拓展与延伸。《大学语文》的开设对于整个高校系统教育有着深刻而重大的意义。《大学语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出色的写作能力和强烈的语言感知能力。是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再版印刷答记者问时说:“我们认为大学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必须把重点放在讲好文学精品本身上,经过教师引导和课堂讨论,把作品讲活、讲透,使学生把握到其中所蕴涵着的人文精神实质,不是一味讲字、词、句、篇,而忽视了整体把握。不是在《大学语文》课中来学习文学史、文化知识,把它变成又一个思想课、观念课。”我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文化国粹,从而传承国粹文化。大学语文课通过一篇篇优美富有哲理的文章,指引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表达之美的同时,品味其中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们充分品味自己国家的语言之美,人文之美,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们学习母语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化的喜爱,进一步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在工具性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人文性与审美性的教育。本文根据笔者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其教学性质进行简单的领悟与分析,投砾引珠,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仁对《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审美性”的重视。

一、工具性——大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语文的基础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会学生怎样去说话,怎样去交际,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等等。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学生,一名腼腆的男生,不善言谈,跟人说话就会脸红,文笔还比较不错。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原创作品朗诵大赛中,全班同学和老师都鼓励他参与,并且不断地加强练习,给他提意见,最终他登上了朗诵大赛的舞台,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克服了心理障碍,大胆地朗诵出自己的作品,博得台下阵阵掌声。那次参加比赛将是他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后来他毕业一年之后做了销售,而且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再回学校,他已变成了一位夸夸其谈的销售精英。

21世纪,社会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大浪淘沙,勇者智者胜。人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加油”,才能在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大道上平稳向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又红又专”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20世纪90年代,“T”型人才被大家所认可。而如今,拥有越多的能力证书就业机会就会越多,社会的认可度就高。约翰·奈斯比特,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在他写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指出,人类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有五个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中国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叶老先生的话正中要害,精辟,透彻,它反映了一个时代对当时大学生的要求。在现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会写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文体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素质。为了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大的效益,社会上每个行业都必将在普遍使用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日常公文的同时,更加需要高素质、有较高写作水平的优秀员工。公文写作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工作上,公文写作的机会很多,小到一份请假条,大到一份公司年会的企划书。如果没有像样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应对的。例如,有很多人,工作辛苦,能力出色,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写作能力不佳,优秀的经验教训不能总结,更不能使这些优秀的经验得以借鉴和流传。笔者在生活中就曾见到过一个艺术专业的本科生写一个财物购买申请单,百十字里面竟然出现了三个错别字。还有一位学生,平时讲话各方面印象还不错,也能出口成章,是学校学生会里面的骨干力量。但是有一次笔者无意中看到了他写的发言稿,好多字都是用拼音拼写的。

笔者不禁感叹,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里,特别是电脑的普及,人们对于母语教育的疏忽,已不是提笔忘字所能解释的。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国家对语文教育的重视。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的举办其实就是呼吁人们对母语教学的重视,对母语教育的回归。

二、人文性——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大学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渗透情感教育,进行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大学前的语文教育,含有较为浓重的功利性目的——升学考试,学习形式比较单一,深入学习语文的程度不够。大学阶段,语文课程的课时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是学生们的自由时间增多了,再加之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学生们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界文化的殿堂里。毛泽东说过:“我的文学功底之所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对书的爱不释手。”文学作品以高度凝练的方式折射生活,透视人生,品味这样的作品,可以使我们融入其中,置身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面对种种独特的生命状态,借助于这些文学作品,进而指引学生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关系进行思考,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存境遇进行关心重视,从中学会关怀他人、关照社会。

知道了《大学语文》的开设历史,我们清楚《大学语文》一路走来也是比较艰辛的。针对大学里面有没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曾经也发生过争议,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去学,更没必要非要学习。有的人认为不仅要学,针对感兴趣的学生还要学的深,学的妙,用《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去渲染人们的生活,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笔者的一位同学在谈恋爱的时候,她男朋友学的是工科,常年外派出国属于异地恋。她男朋友常常给她写一些情诗,让她惊叹浪漫不已,特别有一次她让笔者看到的一首“藏头诗”,因为这首藏头诗,小姑娘整整兴奋了两三个月,时不时的拿出来读一读,欣赏一番,这些情诗为他们异地恋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诗意和美好的回忆。笔者还曾经在微信里面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叫大宝的设计师写的,他说:“尽管我们设计师不是靠嘴巴和文字吃饭,但文字和内容的积累会潜移默化到我们的思考方式,在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会影响到我们的创作思维。”一语道破了掌握语文、运用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创造。

三、审美性——大学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中学语文是字词句段章,是语言和文字,是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大学语文在此基础之上而呈现,是语言和文学,更是语言和文化。通过一部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样的人生更有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更有意义。文学作品是以语言符号为载体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对社会生活作出审美反映的一门艺术。文学的基本价值就是审美,审美教育是文学对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教育功能。大学语文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中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中国文字的造字方法很奇特,从而铸就了文字的美感。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是否有气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本身的阅读量。气质是人格的终极追求,它靠文学熏陶,模仿不来,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你个人的修养。

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一技之长,但通才教育就需要他们尽可能具有广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具有人文素养与精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人文品行比专业技术知识更重要。笔者很小的时候听过这样的说法:如果把学生比作产品的话,教育就是生产,培养出来的学生智育不好最多是个次品,德育不好出的可是危险品。智商越高,人品不行的话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教育绝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借助于大学语文课程这个平台,重视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与审美性,改革教学方法,为祖国培养出品德优良,有着高雅情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继红.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4).

[2]卜之.大学语文教育的理想与伤痛——徐中玉先生访谈录[N].中国教育报,2005(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传承及培养研究》(2014-GH-23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黄振英,女,1983年生,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