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垂立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而对应用型的创新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本文提出了培养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人才的意义;总结了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创新人才 机制 数字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33-02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而对应用型的创新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而产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则已经被广泛关注。
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从事的产业本身就是以数字媒体为核心内容的创意产业,或称创造性产业,而创新和个人创造力才是该产业成长的原动力,这就要求该行业人员具备永不竭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因此,探索我国应用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我国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應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以科技和文化相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媒体公司的大量涌现,便有了数字媒体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社会需求。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近两年来全国开办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数量从原来的十几所增加到上百所,数量的激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模求大,学科求全,层次求高”,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多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使得众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陷入学校盲目发展的迷乱和仿徨中,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二、探索应用型本科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先导,转变教师育人观念
(1)应用本科的专业教师更应加强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不应该只停留在科学研究中,更要把创新理念运用到人才的培养上,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发挥双师型教师在学生创新竞赛中的作用,制定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调动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教育机制,形成以“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将学校以课本知识学习为主和企业以实践能力为主的两个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在企业中了解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社会需求,将在学校学习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的交叉融合,缩小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使得理论有了实践的土壤,从而为创新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3.依托校企合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科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高度来重新审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实践教学配合理论教学,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4.构建“三通四融三证”人才培养模式。
“三通”: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生产过程与教学活动,就业岗位与实习岗位,并不断拓宽三通道,让人才培养过程切合市场需求。
“四融”: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将企业技术专家融入专业教师团队,将企业评价融入学校考核,将学生竞赛融入课程教学,让人才培养更具开放性。
“三证书”:在校期间分别获取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
“三通四融三证”调动各方创新因素,利于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1)大力改革教学内容。
注重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与时俱进,跟踪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最前沿来做好教学内容的拓展,为学生创新实践和尝试奠定基础。
(2)大力改革教学模式。
创新性学习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中心,以改革“注入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为切入点,以探索自主式、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6.采取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构建数字媒体技术创业创新中心。
面向学生全天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以“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为教学思路,通过专业老师引导,辅导员老师幕后支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自发组织组建各种学生创业创新技术团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庆军,田英翠.浅谈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黑龙江教育(高级研究与评估),2008年第4期
[2]余俊渠,刘军.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电子教育,2013年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