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摘要:每年复转退期,各级部门都会加大部队管理教育力度,一方面,防止矛盾隐患的集中暴露,另一方面,确保部队这一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在肯定传统谈心方法的价值作用的基础上,从“心理程序…情感密码…解释风格…危机干预”和“自我效能”方面再探谈心工作的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复转退;谈心;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187-02
1 引言
历年来,为确保部队官兵在复转退时期的思想稳定,政治部门都会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通过谈心了解其内心冲突、把握行为特点,使复转退人员走得安心,未复转退人员军心稳定,保持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一种心理沟通和心理表达方式,科学有效的谈心能实现个人与他人以及群体的相互联结和相互认同,在满足个体的安全需要外形成有效的情感和智力支持,起到鼓舞斗志、激发潜力的作用。在谈心要素中,谈心者的认知、技能、情感水平与谈心效果密不可分,如何把握所谈人员的心理特点,谈得有理、谈得有情、谈得有益,给所谈人员点亮人生导航灯,是谈心工作的关键。
2 意义
传统的谈心方法主要从了解情况、明确主题、把握时机、说理透彻几个方面展开,这是部队谈心艺术的基本规律,但对谈心者而言,要真正谈出效果,除了掌握上述规律之外,还要掌握谈心对象的特殊性,据SRRS量表(中国常模)对国人产生精神压力归纳的重大生活事件里,复转退官兵面临“待业、无业和开始就业”等现实问题排在“工作学习中的问题”的前两位产生压力给复转退官兵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隐患较为突出。因此,谈心者能否让被谈者“良言一句三冬暖”“言犹在耳倍增壮志豪情”,对谈心者的态度、情感和表达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许多人对大文豪雨果形容人心博大的文字耳熟能详,但却不知道其前提是“在精神的眼睛看来,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视的任何东西,也没有人心这样可怕,这样复杂,这样神秘,这样无边无际”。这段文字,反映出亘古至今人类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客观认知评价。因此,除掌握传统的谈心方法外,更需要从心理科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总结谈心工作的新问题和新经验,以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为部队保稳定、促团结、激士气、强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
3方法
3.1了解复转退官兵的“心理程序”
“心理程序”意指模式化的心理过程。部队官兵心理过程具有程序性特点,即官兵的自我认知依托部队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模式化工作学习和生活流程,形成了一套独具部队特色的知、情、意的均衡心理程序。而复转退带来的环境、角色变化,打破这样一种均衡,旧的认知与新的社会应激、稳定的情感模式与新的精神刺激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使他们面临亟待重建平衡模型的矛盾。SSRS理论假定:任何形式的生活变化都需要个体动员机体的应激资源去作新的适应,因而产生紧张。健康心理学认为,在应激临床相出现之前中介系统的介入,可以增益或消解应激的强度和性质。从部队建制的特殊性而言,拥有强大的支持系统和生物免疫调节系统是消解压力的独特优势,而整齐划一的部队生活在人格养成方面使官兵形成大一统的集体人格特点,其思维特征在规范化、整体化、服从化的工作生活中因严格的形式逻辑推理而存在局限性和呆板性,缺乏成熟思维的现实、灵活和智慧性特征,由此带来的道德焦虑和内心冲突亟待调适。
针对此类现象,谈心者可学习和借鉴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中关于“自动想法”的问题假设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复转退官兵对自己的“负性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加以内省,跳出自己陈旧的思维图式,克服认知歪曲,调节不良的情绪和培养适应性行为。该理论因将认知改变与行为矫正有机配合,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获得有效性检验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技术。
3.2掌握复转退官兵的“情感密码”
谈心是一个信息沟通的过程,而谈心者可以通过对对方情绪的观察,决定其行为对策,进而实现情感共鸣达到信息的有效沟通。面临复转退的官兵的情感表现复杂而又含蓄,其特点是:具有部队教育和环境熏陶的自制和内敛,也有对警营、战友的不舍和留恋,有对军旅职业生涯抱负未尽的不甘,也有对不确定将来的焦虑,在这些复合情绪的作用下,心中难免滋味杂陈,表面强作镇定,内心实则忐忑惶恐。而部队文化所倡导的“荣誉、忠诚、奉献”等核心价值观制约官兵的情绪表达。积极情绪协调和促进着官兵的活动开展;负性情绪消磨意志,打击士气。复转退官兵内心冲突带来的不适感,引发的负性情绪瓦解和破坏了他们的正确认知,使其注意力狭窄、意志力削弱,判断力丧失,容易做出错误行为。无论从生物心理学的观点还是情绪心理学的角度,强烈而持久的情绪反应能引发强烈生理反应,通过向外攻击或向内压抑的无意识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集体造成破坏性影响。
管理者发现,强烈情绪状态下的官兵,看问题角度容易偏激,行为出现退行,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处于复转退应激状态下的官兵,其情感特殊性反应更加需要关注和处理,在气质类型中需重点关注胆汁质及抑郁质的典型性个体,在人格特点中需关注具有冲动性、偏执性的典型个体。
3.3熟悉复转退官兵的“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是指一组描述个体解释生活事件的惯有方式的人格认知变量。复转退对官兵而言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如何应对变化,当事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多数官兵能够坦然接受变化的现实,并积极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有效地利用资源解决问题,而部分官兵从主观上否认变化的现实性,用攻击、退行、回避等无效或有害的方式去应对问题[3]26。后者呈现应激状态下的适应不良。两类应对风格的官兵,后者是潜在影响部队建设的不稳定因素,也是谈心交心的重点对象,除组织重点关注外,如形成心理障碍并以异常行为表现者务必加强心理干预。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消极因素的存在往往有无意识的特点,并非重点对象刻意为之,因此,在谈心中,要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的消极策略。同时,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在鼓励对事件持乐观态度的同时,要警惕防御性悲观的谈心对象呈现的“良好”表现,造成对问题的失察漏管。
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表现,因其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人格特点,谈心中应保持尊重、热情、真诚、同理心、积极关注的态度,在情感上的设身处地及行为上的阳性强化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策略。
3.4加强复转退官兵的“危机干预”
“危机”观点假设,个体都在努力维持一种内心的稳态,以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当重大事件发生发展使个体感到困惑而影响解决效力时,平衡就会打破,紧张情绪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造成思维和行为紊乱。从稳态到非稳态再到稳态,是一个外界干预和认知调整的过程,心理学家埃利丝(A.Ellis)认为,引起情绪困扰的并非客观事件,而是个体对事件的态度、看法和评价,因此,解决问题应聚焦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实现情绪改变。其核心ABC理论,针对不合理信念中存在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的特点,通过明确、领悟与修通的对话,帮助对方实现自我关怀、自我指导,接纳不确定性,实现灵活变通,并愿意打破陈规,敢于尝试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复转退事件带来的新旧秩序的平衡和整合,都需要官兵的积极参与,谈心者应尊重官兵出现问题的客观性并加强谈心的科学性。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界在结合应激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中,对个体的应激反应提出了“压弹”的概念,即在应对压力时出现的反弹能力,该能力被称为良性应激,因强调个体不仅能对挫折进行忍耐,更重要的是个体具有能够主动排解和消除挫折的能力——排挫力,其作用是激发潜能,振奋情绪,增进健康,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对复转退官兵而言,当人生的压力和变化不期而至时,意味着人生新的契机和希望的开始,如果自身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谈心者而言,是有必要从认知调整、提供策略、榜样示范、社会支持方面去帮助复转退官兵化压力为动力,加强“排挫力”的培养锻炼,化被动为主动,化绝望为希望的。
3.5提升复转退官兵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是否能够完成某种行为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是否会去行动,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能坚持多久,任务中成功和失败结果对其未来的行为产生何种影响。部队官兵的自我效能感建立在集体文化塑造的团队活动中,部队对官兵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及集体人格塑造,使官兵以群体而非个体成员身份开展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官兵个性及降低了个体适应性,与部队的利他性特点所要求的奉献和付出,是以对个体利益的无意识忽略及主动性放弃为特点。而复转退所面临的不仅是组织计划性环境和集体身份向自由竞争性环境和个体身份的变化,更深层次会带来人格解构和重构问题,其中出现的紧张和焦虑,是既往群体效能的自信对陌生环境下个体效能的不确定的内心冲突。进而影响复转退官兵的心理稳态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
通过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学习,谈心者可从通过激励谈心对象进行观察自评,潜力挖掘,对其开展形象表扬、具体肯定等方面帮助其提升效能感。就谈心工作在提升自我效能的影响力方面,需加强对谈心对象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使用指导、建议、解释和鼓励的方法中,务必做到恰如其分,否则效果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