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项目化过程培养实践

2015-08-27 00:55宋起超杨春光丁锁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项目化校企合作应用型

宋起超+杨春光+丁锁国

摘要:通过论述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方向,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影响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项目化过程,形成了“满足需求、改进课程、植入平台、回归工程”的电气类工程创新人才项目化培养体系,实践验证实施校企合作效果良好。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创新;项目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022-02

引言

关于我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工程教育的目标定位为要面向工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强调“产研”的结合

产学研合作教学中强调“产研”的结合,即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与高校教师的科研相结合。教师依靠学校的科研平台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不同层次的横向课题的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利用与教师合作研发的科技成果,使自身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在与企业合作研究中,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获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但这种以“产研”为重点的合作教学模式,对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2.强调“产学”结合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这种以“产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开展如“订单式”“3+1模式”等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这种以“产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一线技术工的岗位技术要求,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科技创新,不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其理工科专业如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既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H|J相关领域方向的工程师。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走重点名校的以“产研”为重点的道路,又不能完全照搬职业院校以“产学”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应该走“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的合作道路,不能顾此失彼。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成,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比较偏低,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比较低,导致教师、学生能够直接与企业开展科技研究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基于自身的利益及发展考虑,大多希望与重点名牌高校开展科技合作研究,而真正希望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科技研究的企业不多,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因此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就必须探索切实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学生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项目化过程培养体系

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指出,“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还不高。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培养问题,我们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探索形成了“满足需求、改进课程、植入平台、回归工程”的电气类工程创新人才项目化培养体系。学校联合合作企业首先了解行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并能根据这些社会需求明确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其次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科学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和教师科学研究成果等进行项目化管理,做到大项目小型化、小项目微型化的改造思路,并将有关课程、培养环节整体嵌入,或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培养方式方法改革等进行渗透融合;第三,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化人才培养平台,同时要有效整合校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资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工程化训练环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化实践训练;第四,工程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回归工程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同时,回归工程也是工程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体化培养体系、多样化培养方式、多元化的培养平台、工程化的师资队伍和系统化的培养机制。

三、培养实践

1.合作开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当前,企业不愿意与新建本科院校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偏低,无法给合作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合理选择既适合自己开展科学研究,而研究成果又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带来效益的科技合作项目。教学实验设备的企业尽管有开发实验设备的技术,但由于没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经验,某些企业不知道开发什么样的实验设备满足教学要求。基于这点思考,拥有应用型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联合多个院校的教师、学生与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合作开发实验教学设备,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而学生参与实验设备的研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各专业知识的能力。

2.合作指导学生课外科研项目

积极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指导学生的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并制定相应政策给予支持。TRIZ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及全国电子大赛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学生在参加这些比赛的时候,指导老师主要是学校的老师,尽管比赛作品有创意,但由于没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直接指导,比赛作品在实用性、功能性等方面与实际产品之间有一定差距。如何吸引企业一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比赛?首先学生比赛作品的创意要吸引企业有兴趣参与其中;其次,学校要对企业参与其中的技术人员,从人力及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就能为企业参与学生的创新比赛创造条件。以学生的科技创新比赛为平台,可以建立企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三者之间起到互惠互利的作用。

3.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建立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学校与其他高校、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不够的现象,学生课外科技研究和社会实践环节缺失,出现实践能力不强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搭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的关键。目前,由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参与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有效解决了传统的产学研合作中的创新资源分散的问题,降低合作交易成本,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协同创新项目的机会相对较少,这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结语

无论校企之间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学校是主导方,学生是主体。此原则是保证学校办学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根本,明确了这一原则,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才能有的放矢。校企双方合作教育不应是一个阶段性项目,应该利用经验和条件,形成长期的制度。学校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制订招生和培养计划,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并通过实践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劳动力,以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项目化校企合作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