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三线建设博物馆的起因和目的

2015-08-26 03:23刘胜利
文史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保护文化遗产作用

刘胜利

摘 要: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改革开放前,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为了保护和传承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遂有了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动工。现已建成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应当具有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和论证。

关键词: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作用

三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壮举!三线建设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段史诗。在这个充满英雄主义的伟大时代,培养和造就了整整一代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中国人。

然而,无论人类曾经创造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明,过去的文明却无法再生——尽管它仍然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往日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在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1964—2014)和攀枝花开发建设50周年(1965—2015)到来之际,作为三线建设的龙头和核心,又是三线建设成功典范的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建成一座24,000平方米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于2015年3月3日正式开馆,借以记录和反映中国人民在奔向美好未来的历程中,众志成城,移山填海,建设伟大祖国的那场伟大的三线建设。

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1]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2]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日本的博物馆法规定:博物馆是收集、保存、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工业、自然科学等资料,供一般民众使用,同时进行为教育、调查研究、启蒙教育等所必要的工作,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作为目的的机关。[3]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4]

那么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根据《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规定,结合三线建设历史和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实际,笔者认为三线建设博物馆应该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场所,并对那些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三线建设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

三线建设博物馆应该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的公共机构。它的功能包含搜集、保存、修复、研究、展览、教育、娱乐七项,以教育为重要目标。

三线建设博物馆展示的目的是:介绍三线建设历史知识,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和攀枝花精神,激发观众认知真善美的生命真理。

三线建设博物馆将成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三线建设历史资料库;三线建设精神传承地;三线建设者及其后代的朝圣地。

一、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三线建设时期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传承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是保持我们民族文化,连结上辈人和下辈人情感的重要手段,维护社会稳定的文化基础。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至今仍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搞三线建设的眼光、气魄、思路,给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重要的启示。

加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三线建设历史资料库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三线建设,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是我国建设史上的一次重要战略部署。[5]

三线建设是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这段历史的上限我们把它定在1964年。为什么这样确定?1964年8月2日夜里,在北部湾,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艇发生激战。8月4日,海战进一步扩大。美国派出第七舰队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越南战争的战火燃到了中国的南部边界。毛泽东紧张地关注着战争的态势。6日清晨6点,他决定取消此前早已确定的考察黄河沿岸的计划,在中国政府抗议美国侵犯越南的声明稿上批示说:“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 [6]

8月12日毛泽东阅罗瑞卿5月25日报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报告说:我们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接触到的几个方面看,问题很多,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例如:工业过于集中;大城市人口多;主要铁矿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及其附近,易在敌人轰炸城市时一起遭到破坏,都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报告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切实可靠的积极措施,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毛泽东阅后批示:“退罗瑞卿、杨成武同志。此件很好,要精心研究,逐步实施,国务院组织专案小组,已经成立,开始工作没有?”根据毛泽东的批示,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开会研究落实。8月19日,他们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会议商定国务院成立专案小组,建议由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罗瑞卿、谢富治、杨成武、张际春、赵尔陆、程子华、谷牧、韩光、周荣鑫十三人组成,李富春任组长,薄一波、罗瑞卿任副组长。[7]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迅速展开。

毛泽东把三线建设的主战场摆在了攀枝花。早在1964年的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就主要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三线建设注意不够,一个是对基础工业注意不够。毛泽东说:第一线是沿海,包钢到兰州这一线是第二线,西南是第三线。攀枝花铁矿下决心要搞,把我们的薪水都拿去搞。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的,要准备上山,上山总还要有个地方。当罗瑞卿讲到总参谋部担心密云、官厅水库的泄洪量太小时,毛泽东说:北京出了问题,只要有攀枝花就解决问题了。北京淹了,还有攀枝花嘛。应该把攀枝花和联系攀枝花的交通、煤、电的建设搞起来。 [8]

三线建设的下限我们把它定在1978年12月。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是我们坚持这个时间结点。因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虽然此时三线建设还在进行,但是历史的主流已经是改革开放了,还在进行的三线建设仅仅是惯性而已。

对这段15年的历史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必然需要全面而完整的历史资料。三线建设博物馆将不遗余力地收集整理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三、三线建设精神传承地

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9]的三线建设精神和“艰苦创业、勇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 [10]的攀枝花精神就是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线建设精神和攀枝花精神作为三线建设独特的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凝固下来了,它就是我们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攀枝花作为一个随着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时代——三线建设时代的象征符号。我们将给历史留下些什么呢,使我们的后人,能够较为准确地解读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在我国工业化乃至世界工业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修建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对三线建设历史地准确反映和诠释,对攀枝花的建立和发展全过程的展示,对激励人们热爱祖国、热爱攀枝花都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三线建设者及其后代的朝圣地

我们今天追忆三线建设时期攀枝花那如火如荼的,令人激动不已的岁月——那个时期有许多中央领导和专家学者来到攀枝花,许多祖国的精英云集攀枝花;因为那个时期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场”,能够把各路英雄豪杰吸引过来。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相对集中,又形成了“势”,其势锐不可当,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地建起了这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当年三线建设的战场有的已经废弃,有的已经转轨,就是攀枝花这样的三线建设主战场也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地位和作用。三线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子孙” [11]。如今有的已经作古,活着的都已成老龄化大军中的一员。对三线建设如何评价?对他们的历史贡献如何评说?他们及他们的后代尤为关心。所以说,应当把三线建设博物馆建设成为三线建设者的精神家园,建设成为还他们历史尊严的圣地,并成为他们及其后代朝圣的地方。

在攀枝花建成的三线建设博物馆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三线建设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以“三线”为主线,以“博物”为基础,按门类设分馆和展区,并设影像厅和学术报告厅等,将以实物、场景模拟、图片、文字、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展示。设计主要功能为:文物收藏功能、学术研究功能、社会教育功能、陈列展示功能、旅游娱乐功能及其他需要的功能。

三线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每个伟大的历史时代都为历史的发展提供借鉴。三线建设历史时代也一样,为后来历史的发展提供着借鉴。三线建设博物馆将给探寻借鉴者提供完整的样本。

三线建设博物馆作为具有国家水准的博物馆,不能仅限于攀枝花和四川,它反映的应是三线建设的整个历程。要让子孙后代从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三线建设的伟大。三线建设博物馆作为一座专题研究中国三线建设历史的专业博物馆,通过展示三线建设文物精华,讲解三线建设历程,反映三线建设成果,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对我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研究及发扬当产生深远影响。三线建设博物馆应是一座立足攀枝花,面向中国和世界开放的知识型、信息型博物馆。

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中国三线建设史为主线,以三线建设文物为支撑,以弘扬三线建设精神为本质。其陈列语言须注重历史性、艺术性、科普性和趣味性,以诗化的艺术手法,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形象地解释三线建设发生、过程、成果及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阐述三线建设的历史与现代价值,使每个参观者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感受三线建设的精神。三线建设博物馆整个展陈体系包括序厅、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布展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兼顾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强调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应当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线建设为我们创造了无以伦比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线建设博物馆应是我们传承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必然产物,是我们这座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在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注释: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12页。

[2]《美国博物馆协会章程》,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18页。

[3]《苏联大百科全书·博物馆》,辞书出版社1955年,第2471页。

[4]《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96页。

[5][9]钱海浩:《三线伟业 永存史册》,《三线风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82页。

[7][8]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0] 韩国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扬攀枝花精神,为实现小康水平而奋斗——在中共攀枝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载中共攀枝花市党史研究室编《攀枝花开发建设史文献资料选编》。

[11]陈祖涛口述,欧阳敏撰写《我们建起了一座城市》,《三线风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攀枝花市文物局首席专家

猜你喜欢
保护文化遗产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