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牧童之乐》的创作手法及其民族特色

2015-08-26 19:41唐贤美
艺术评鉴 2015年16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民族特色

唐贤美

摘要: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创作于1932年,描写作曲家在香山度假时,对牧童放牧和秋日田园风情的感受。在1934年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与一等奖作品——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有“南北牧童”之称。本文对《牧童之乐》的创作手法及其民族特色进行研究。

关键词:《牧童之乐》 创作手法 民族特色

老志诚,广东顺德人,具备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和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现代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钢琴作曲家之一。1910年出生的他,成长于“五四”时期,不仅天资聪颖并且刻苦好学,因此青少年时期便已成名,被誉为“钢琴作曲双绝的自学才人”。①其《牧童之乐》描绘的是对牧童放牧和秋日田园风情的感受,作品在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大赛中获二等奖,与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有“南北牧童”之称。该作品受到齐尔品及其夫人的喜爱,并且,齐尔品将该曲作为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乐曲用即兴演奏的方式进行构思,采用舞曲性、色彩性的主调写法,旋律以五声调式音阶为基础。

一、《牧童之乐》的创作技法

在结构上,乐曲采用西方并列复二部曲式,两个乐部均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第一、二乐部的音乐元素不同,增大了音乐发展的空间,采用多个音乐素材,使其在一定的逻辑范围内,具有散体结构的思维。

如表1所示,第一乐部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呈示段为一句乐段,非方整性结构,调式为c羽七声清乐调式,采用平行四五度和声进行与附加二度音的色彩和弦,给人清新、恬静的中国风格的意境。中段采用二声部模仿复调,应句在起句下方作八度模仿。两句乐段,非方整性结构,其中第一句是短小音型的不断模进,像是在描绘牧童的嬉戏玩闹,为d角五声调式;第二句是歌唱性的旋律主题,为c商七声清乐调式。再现段,旋律整体移低四度,为bE宫五声调式,与呈示段是同宫系统调,音乐材料为原样再现。

第二乐部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呈示段为两句乐段,方整性结构,速度为快速的“Allegretto”(小快板),d1句音乐素材直接来源于d句,延用d句中的三连音音型和跳音的节奏型,是在d句基础上进行乐思的展衍。为F宫七声清乐调式,结构内部有转调。中段为三句乐段,非方整性结构,速度为稍放慢的,如歌的“Poco meno mosso cantabile”,旋律较具有歌唱性、抒情性,调式由g商六声调式加清角转F宫五声调式,为同宫系统调。再现段为扩充再现,音乐材料完全来源于呈示段,只是在乐曲结束时加多两个四五度和弦形成扩充。调式为F宫七声清乐调式。尾声由八小节音乐素材构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音乐素材来源于C段的d句;第二阶段的音乐素材为新的音乐材料,形成对全曲总的收束。第二部分在“快—慢—快—慢(尾声)”的速度对比中,表现出清幽的高雅意境。

二、《牧童之乐》的民族特色

《牧童之乐》是作曲家“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民间多元音乐和对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音乐文化汲取创作营养而厚积薄发,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②。老志诚的《牧童之乐》不仅采用民族调式与民族和声的创作技法,并且巧妙融入中国传统器乐的素材,如创造性地将中国琵琶与二胡定弦的四、五、二度音程与西方和声交替叠置。

(一)民族化的音色

音色是探索钢琴作品民族化的重要途径,在《牧童之乐》的创作中,作曲家借鉴和模拟民族民间乐器的音色。如采用扬琴双手轮流敲奏的手法来表现舞蹈节奏,用快速的音串模拟民乐唢呐吹奏的滑音,长时值音符则是借鉴二胡一弓一音的长线条乐句。用以大大丰富了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

(二)民族化的旋律

对于国乐而言,钢琴是典型的“舶来品”。要使钢琴作品民族化,必须对传统的民族、民间曲调加以利用,并结合西方的作曲技法,方能使中国钢琴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旋律是主要的表现手法,不同于西方的复调结构思维,传统的民族音乐大多采用单线条的线性思维。在《牧童之乐》中,旋律以大二度音程与大小三度音程为主,和声主要使用平行四五度和声进行,形成典型民族化的音乐形式。并融入中国戏曲和民间曲调的表现手法,音乐生动的表现了北方山区牧童放牧时嬉戏玩耍的愉悦心情。

(三)民族化的五声性音调

“音调具有五声性是指音组织的核心是由一个大二度和一个小三度构成的三音小组,调式以此三音小组为基础。但是音调的五声性并不等于单纯的五声音阶,而是指音调最基本的运动规律。中国乐系中也有各式各样的七声音阶和六声音阶,但在以七声音阶和六声音阶构成的旋律中,仍以五声音阶的音为骨干,旋律依然是以两个三音小组为核心,并围绕着它展开。这是中国乐系与欧洲乐系的七声音阶的不同之处。”③在《牧童之乐》中,这种五声性音调随处可见,如谱例1,a、b、c、d四个主题音调都具有鲜明的五声性音调特征。

(四)民族化的非规整性节奏

中国传统音乐中,从民间歌曲到古琴曲再到戏曲,都使用富于变化的散节拍。“中国传统音乐常用节奏的‘散来弥补旋律线、音乐织体、声部的单薄。但这恰恰是中国音乐的民族韵味。”④《牧童之乐》中频繁变换拍子,从而改变节拍的功能性律动和节拍重音的有规律出现。

三、结语

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就像中国的古诗、山水画,点到为止,富含韵味。优美的旋律线条、丰富多样的音色以及气韵的表现都独具一格。其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曲调和柔和的和声进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四度、五度的和声与附加音(Quartal and Quintal Harmony;Added-Tone Chords)⑤的使用产生的音乐效果,与印象派德彪西的音乐有相通之处。作曲家通过作品表现一种田园风格,抒发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体悟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创造与积累下来的民族音乐形式,它具有中华民族特定的音乐文化特征、审美情趣和思维规律;它又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喜怒哀乐、抒情达意的载体。”⑥老志诚借助钢琴这一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可是,《牧童之乐》并未受到乐界的重视和推广,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多么让人忧伤呀。诚然,探索初期的作品质量有待提高,但是对于前人取得的成果,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并继承和发扬。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研究,希望能得到更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和研究。

注释:

①江剑辉:《老志诚与<牧童之乐>》,《人民音乐》,2009年第5期。

②江剑辉:《老志诚与<牧童之乐>》,《人民音乐》,2009年第5期。

③丁菲菲:《论王建中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④丁菲菲:《论王建中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⑤Robert W.ottman:《Advanced Harmony Theory and Practice》,Pearson,2000年。

⑥江剑辉:《老志诚与<牧童之乐>》,《人民音乐》,2009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江剑辉.老志诚与《牧童之乐》[J].人民音乐,2009,(05).

[2]丁菲菲.论王建中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J].潍坊学院学报,2008,(01).

[3]Robert W.ottman, Advanced Harmony Theory and Practice[M].Pearson,2000.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民族特色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研究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旅游纪念产品设计中的民族特色元素研究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
凸显民族特色 余热倾情后生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