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音乐教研室 河南 焦作 454000)
如何引导中学生欣赏我国民族乐曲
——以《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为例
何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音乐教研室河南 焦作 454000)
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收录了很多经典的民族乐曲,怎样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作品,是每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九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为例,具体阐述其教学思路。
中学生;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民族管弦乐曲
依据课程标准对欣赏课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下面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内容。《春江花月夜》是由琵琶古曲改编而来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致,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沉浸其中,心旷神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内容,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判断音乐由几个部分组成,模唱重点音乐片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仔细聆听乐曲,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体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乐曲的主旋律;听辨并分析歌曲的各个段落。难点——了解并掌握“鱼咬尾”、“换头合尾”等中国民乐传统创作手法。
九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功课任务繁重,作为音乐老师需要合理进行教学安排,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让学生学到必备的音乐知识,在音乐课中放松心情,享受身与心的愉悦、缓解紧张的压力。因此在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减少了音乐知识的讲授,增加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的时间。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视觉、听觉多种感官的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完整初听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讨论法、比较法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同时参与,使内容具体形像化,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又如在分段细致听环节,通过设疑法、归纳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本节课的重难点通俗化、简单化。
(一)完整的初听,开门见山引入新课。首先,我会完整的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然后提出问题: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都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让学生在聆听中自主体验这首乐曲的音乐情感,然后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通过比较,教师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乐曲用巧妙的构思和灵活的表现手法,通过委婉优美的旋律,流畅生动地描绘了月色春江的迷人景色,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简单介绍乐曲中的主要乐器:琵琶、古筝和箫。
(二)分段细致的听,循序渐进解决重难点。全曲共分为十段,每一段都有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下面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文字提示下分段细致地听。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将乐曲的前五乐段作为重点讲解。
乐曲的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在节奏自由的引子之后进入的。由琵琶用多种演奏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了阵阵低沉的鼓声,接着箫和古筝奏出的波音则犹如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小舟泛江的醉人意境。
在学生欣赏乐段时提出问题:找出这段音乐中的主旋律。
通过提示使学生注意到每一乐句结尾的音与后一乐句开头的音是相同的,乐句间环环相扣,使得旋律流畅,格调平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之一:“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鱼咬尾”的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就好像大鱼咬住小鱼的尾巴。
之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主旋律的演唱,体会旋律的委婉平静。
下面连续欣赏乐曲的第二、三、四、五乐段,并提出问题:分析这四个乐段的结束句有何特点?总结归纳这四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乐曲的第二段“月上东山”,变奏之一。将乐曲第一段的主题音调移高四度,以自由摸进的手法使旋律向上引发,造成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了夜色朦胧、明月升空的景色。
乐曲第三段“风回曲水”。此为变奏之二。曲调的开始部分引入新的音调材料,旋律线的起伏增大,动力增强。
乐曲第四段“花影层叠”,变奏之三。在舒缓的6小节之后突然奏出四个急促而繁杂的华彩乐句,使得气氛陡然起伏、焕然一新,与前面所表现的恬静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恰似一阵晚风吹拂,水中花影随风摇曳、纷乱层叠。
乐曲第五段“水云深际”,变奏之四。运用主题的核心音调,头尾相同,中间部分展开,时而深厚低沉,时而清脆飘逸,使人联想到天水共长、一望无际的江面,是乐曲的情绪由优美转向壮阔。
通过视听、对比发现:这四个乐段尽管前面部分旋律多变,但每段结尾基本相同,结尾旋律多次出现。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又一重点:换头合尾。每一段的前半部分在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即“换头”),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复主题旋律(即“合尾”),“换头合尾”是中国民乐传统创作手法。
最后将乐曲后面五个乐段听完。
乐曲第六段“渔歌晚唱”,变奏之五。在优美如歌的旋律中配以木鱼的敲击声,使音乐更加生动风趣,别具特色。
乐曲第七段“回澜拍岸”,变奏之六。一连串快速模进的音型,犹如群舟竞归,回澜击拍江岸。
乐曲第八段“桡鸣远濑”是对摇橹的声响和动态的描写。
第九段“欸乃归舟”,乐器由少而多,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曲调紧凑有力,激动人心,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戛然而止,又回复了平静。
乐曲第十段“尾声”,音乐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幽静而安详,使人沉醉在这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轻轻的一声锣音,使人们感觉到音乐的结束。
(三)完整的复听,用心感受乐曲情绪。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完全自由地进行自主聆听。此环节用时5分钟左右,设计目的在于:强调音乐的完整性,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培养其自觉欣赏音乐及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实践、延伸教学。在《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中,朗诵张若虚的代表诗作《春江花月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审定.九年级音乐教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3]教育部审定.九年级音乐课教学参考(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4]占静.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9).
[5]何俊龙.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5(Z1).
[6]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09).
G623.71
A
1007-0125(2015)03-0229-02
何娟(1980-),女,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音乐教研室主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