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丽++彭思
摘 要:为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把教育部门提出的“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号召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组以调查大学生义教活动对偏远农村小学生成长的影响为题,寻找偏远农村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究其原因,探其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义教;偏远农村小学生;成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6-02
一、调查背景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左右。教育问题一直都是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广大偏远农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教育事业相对落后。近年来,“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号召纷纷得到各高校的响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走进农村,深入偏远农村地区开展义教活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试从大学生义教对偏远农村小学生成长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以零陵区邮亭圩镇中心小学为例,了解孩子们受教育状况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分析大学生义教对当地小学生产生的学习、思想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二、调查概况
1、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把问卷调查、座谈、文献研究、归纳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家长问卷”和“小学生问卷”为调查工具,实地发放问卷为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筹分析,找出调查结论。
2、调查样本
问卷调查选取的样本对象是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中心小学的100名学生以及居住在邮亭圩镇的100名家长,样本选取方式如下:
(1)样本村的确定
以每户农村家庭中的小孩数量进行排序,按照等距抽样法,从邮亭圩镇56个村、3个居委会抽取5个村(居委会)。它们是:太平铺、前进村、邮亭圩村、茅坪村、三塘村。
(2)样本学生的确定
按年级等距抽取100名学生。
(3)样本家长的确定
按户数等距抽取100名家长。
三、调查目的
大学生义教活动是高校推行的德育实践活动最受社会欢迎的活动之一。通过活动,既能让大学生自身得到锻炼,也能给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带去新的知识,开阔其视野。同时,大学生义教活动对偏远农村地区小学生成长影响的调查研究,能够反映当前落后地区农村小学生教育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大板块,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小学生卷和家长卷。其中,抽取邮亭圩镇中心小学的100名小学生,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98%。抽取邮亭圩镇的100名学生家长,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7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性别
本次调查回收的96份有效“家长卷”中,男性为44人,占总样本的45.8%,女性为52人,占总样本的54.2%。数据表明,湖南省永州市农村家庭中男性、女性户主数量基本平衡,但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女性户主所占的比重会略高于男性。
(2)受教育程度
本次被调查的96户农村家庭中,户主学历为小学的有16人,占16.67%;初中学历的有42人,占43.75%;高中学历的有23人,占23.95%;大学学历的有15人,占15.6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永州市农村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受教育程度主要以九年义务教育文化程度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较少。家长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启蒙老师,在思想品德、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对孩子有重要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以初中学历为主体的家长群体中,对小孩的教育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2、“大学生义教”的普及程度
在对家长的问卷中,“来义教的大学生多吗?”这个选项中选择“很多”的人数为16,所占比例为16.17%;“一般”所占的比例为29.16%;“很少”所占的比例为54.1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口号已经吹响,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大学生深入偏远农村地区义教的次数还是比较少的,大学生义教仍需大力发展。
3、家长对“大学生义教”的满意度
在对大学生深入偏远农村地区开展义教活动的满意度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希望经常有大学生来学校义教的有90人,占93.75%,对大学生义教持无所谓态度的有6人,占6.25%,不希望有大学生来义教的人数为零。数据表明,大学生深入偏远农村地区义教是受欢迎的,因为义教对受教小学生会有正面的一些影响。
4、偏远农村小学生与大学生接触情况
邮亭圩镇位于永州市零陵区东北方向,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当地居民大部分以农业为生,民风纯朴。本次调查中,在“来你们学校义教的大学生的次数”这一问题中1到5次的占60.2%,5到10次的占37.8%,10次以上的占2%。 由此可见,去义教的大学生不多,次数较少。邮亭圩镇中心小学是笔者所在院系的德育实践基地,2012年上期以来,该系希望通过基地的建设为农村小学生开展更多的义教活动。
5、小学生对“大学生义教”的喜爱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94%的学生对前去义教的大学生都很喜欢,其中有51%的学生非常喜欢,92%的学生与去义教的大学生相处愉快。这些数据表明,义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孩子对接受新事物的兴趣。
五、调查数据分析和建议
1、大学生义教对偏远农村地区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大学生义教活动对偏远农村小学生成长影响是多方面的。笔者现从学习、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分析大学生义教后对偏远农村小学生成长所产生的影响。
(1)学习方面
数据调查显示,选择“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的有25人,占26.04%,选择“没有什么变化”的占54.17%,选择“学习成绩退步了”的占19.79%。根据数据分析,大学生深入偏远农村地区义教对当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没有太大影响。网络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义教选在暑假,时间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月;笔者所在系的志愿者开展义教活动是每月一次,时间为一个下午。在时间的限制下,志愿者们没有太多时间在学习上给与指导。同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很多的暑假实践服务团队会举办文艺汇演、书法比赛、绘画比赛、运动会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也使得志愿者们上文化课的时间较少。此外,很多参加义教的大学生并非师范专业,虽然身边有很多教师,但自己从未尝试过这一角色,这也使得大学生在教授小学生的文化课上存在某些困难。
(2)思想品德方面
选择“有了进步,眼界有所开阔”的有81人,占84.38%,选择“还是和以前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变化”的有15人,占15.62%,没有人选择“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突然出现”。由此可见,大学生深入偏远农村地区义教对小学生思想上的影响是较大的。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能够参加义教活动的大学生更是优中选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比较强,因此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大的。在调查和座谈中还了解到,由于偏远农村地区师资匮乏,许多中小学校的体育、美术、音乐课程形同虚设,加之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即使是音乐课程,教的也是老的一些歌曲而已,不能与时俱进。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机会较多,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较强,相对于学校年长老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小学生们更愿意接受大学生们的影响。
(3)行为习惯方面
选择“做事比以前成熟、踏实了”的有83人,占比例的86.46%,选择“做事还是像以前一样,老让人担心”的占12.5%,选择“越来越不听话,做事我行我素”的占1.04%。去义教的大学生都已成年,阅历较丰富。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乐意接受和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如果此时有大学生去引导和教育小学生,给小学生做榜样和示范,他们是极其容易接受的。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外出打工时,小孩大多由祖辈监管。“隔代亲”的思想在多数祖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娇生惯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认为只要小孩身体健康、吃饱穿暖,就算是“万事大吉”了。另外,根据数据显示,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多以初中学历为主,他们的教育理念也不及大学生们。因此,大学生的言语行为习惯对正处于学习、模仿最佳时间段的小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2、大学生义教活动的不足之处
(1)志愿者缺少经验,能力不足。
以笔者所在院系的志愿者为例,因为专业不是师范类,没有接受专门的师范教育,因此不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很多大学生在义教过程中扮演的仍是学生的角色,不知道如何从学生角色转换成老师;加之缺乏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熏陶,在义教过程中难免会冲撞小学老师的教学计划;还有很多义教的大学生来自城市,看到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状况,对小学生产生了怜悯之情,于是与他们做朋友、讲心里话,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他们小学老师不曾给的体贴和关怀,这便导致了小学生们不愿意再相信自己的老师,瞧不起自己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老师没有这些大学生老师温柔、体贴和时尚,以至于在课堂上扰乱纪律,不服从不接受自己老师的教学。
(2)义教的时间偏短,达不到预期效果。
由于时间较短,在志愿者刚刚适应老师的角色、逐渐了解到该如何去教导小学生时,义教活动却接近尾声,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义教经费有限,活动缺乏持续性。
尽管很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借着义教的机会锻炼自己,但不少的大学生追求新颖,在大学期间不愿坚持参加义教活动,对农村教育事业缺乏真正的爱。另外,在义教活动中,许多大学生都是自己支付义教期间的生活费用,即使有学校帮忙解决经费,但大部分经费都是来自社会实践项目中的课题经费,不够支付义教期间的各类开支,从而制约了义教活动的开展。
3、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众所周知,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问题一直都是难点问题。在我国很多的偏远地区出现了几个村共同拥有一所小学的“教育资源拥挤”状况。调查显示,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年纪偏大,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弱,这些教师多用陈旧的方法教导学生,致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邮亭圩镇作为一个偏远农村的代表,由于当地政府对教育事业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它的教育水平没有太落后,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2)“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有所抬头
由于就业与市场需求脱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奉行“读书无用论”。在我国许多的农村家庭,父母多数在外打工,他们看到不少大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学校上网、玩游戏、谈恋爱,毕业后也找不到好的工作,这些现象让缺乏判断能力的农村家长觉得上大学没有用,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家庭压力,家长们觉得与其送小孩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还不如带他们出来打工减轻家庭负担。
(3)留守儿童数量多,父母关爱有所缺失
偏远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关爱的缺失给小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4、方法和建议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如果他们在成长中偏离轨道,以后势必会增加社会的负担。开展大学生义教,让大学生与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接触,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在此本文建议:
第一,相关学校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规范大学生义教活动。组织方除了对大学生义教活动给予物质上的支持,还需建立健全大学生义教制度,提高义教门槛,严格义教志愿者选拔程序,对义教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志愿者自身任教能力。第二,举全社会之力营造关爱偏远农村地区学生的氛围,不仅要为农村孩子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要多关心其心理上的成长。特别是各种媒体要把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小学生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下,切实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高校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相互促进。如邮亭圩镇中心小学与笔者所在院系签定了德育实践基地长期协议,该系青年志愿者每个月都派出志愿者去进行义教活动,教授学生的美术、音乐、书法等课程,为暑期志愿者在邮那里开展义教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高校在开展义教活动时也可以采取与当地学校建立长效合作的机制,以便日后更好地开展义教活动。第四,农村家长要关心孩子,特别是要杜绝“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言行。生活中,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多做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有意义的活动。要抓住最好的时机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最好的家庭教育。
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