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探析
——基于心理资本的视角

2015-08-24 10:29肖湘雄丁婷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导师效能研究生

肖湘雄 丁婷婷

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探析
——基于心理资本的视角

肖湘雄丁婷婷

指出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主要表现在:项目申报未成功对学术创新悲观失望,教学任务压力大对科研感到有心无力,对研究领域不感兴趣对科研没有热情,由于生源质量差而对指导研究生缺乏成就感等方面。研究表明,青年研究生导师负向心理资本分数越高,其学术创新懈怠行为表现越强烈。其中,自我效能和希望中的负性因素对青年研究生导师科研创新懈怠行为的影响显著。从提高自我效能、提升希望、培养乐观态度、增强韧性等维度提出了预防和纾解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的对策。

青年研究生导师;心理资本;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研究生教育

青年研究生导师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该群体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国家整体的创新实力。本文从心理资本视角对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进行探析,旨在预防和纾解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提高这一群体的创新能力。

一、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现状

(一)学术创新懈怠的涵义

学术创新懈怠是指学者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应对长时间的紧张情绪和压力,表现出创新热情降低、创新行为减少等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倦怠反应。学术创新懈怠是青年研究生导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的懈怠情绪会对青年研究生导师的职业发展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所指导的学生学术水平和高校科研绩效水平。青年研究生导师是高校师资梯队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群体,是高校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科学研究的先锋群体,其学术研究状态不仅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也关系着我国整体学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二)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的主要表现

欧迪办公网曾对工作倦怠的表现作出过归纳:一是情绪衰竭;二是玩世不恭;三是成就感低落[1]。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创新懈怠与工作倦怠不尽相同。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主要表现如下:

1.项目申报难,易悲观失望

青年研究生导师因职称较低、科研积累较少、科研特色不明显、社会资本缺乏等,申报项目的成功率较小,大多数青年研究生导师只能主持一些级别较低的科研项目。然而,国内高校几乎都把职称、职务晋升与主持项目的数量及其级别直接挂钩,从而导致青年研究生导师对科研工作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学术创新懈怠行为。当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创新懈怠行为成为常态时,如果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那么通常会产生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的想法,对学术研究缺乏热情和动力,认为自己才思枯竭,甚至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焦虑、紧张甚至逃避科研工作的情况。长期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的青年研究生导师也就难以实现科研创新。

2.教学任务多,常有心无力

当前,高校职称评定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考核,青年研究生导师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承担着更多的教学任务,且在大量的日常教学中不能出一点点教学事故,否则,三五年内都没有参评职称的资格。《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也是高压人群,72.3%的高校青年教师直言 “压力大”(其中36.3%的受访者认为“压力非常大”),78.1%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用”。尽管很多青年研究生导师踌躇满志,很想做好科研工作,但由于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日常教学任务,因此从事科研工作时常常会感到有心无力。

3.领域兴趣低,难激发热情

学科建设的主体是人,学科发展方向要以学科成员的研究兴趣为基础,学科基地建设也要以学科成员的积极、主动、热情参与为前提。然而,每所高校都有成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而且大多是按照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兴趣来确定的。青年研究生导师要想游离于学术带头人的研究领域之外,寻求感兴趣的新的研究领域,嫁接学科新的发展方向非常困难。青年研究生导师尽管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但是在他们自己不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中则难以激发创新热情。

4.生源基础差,缺乏成就感

青年研究生导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指导研究生。青年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不仅数量少,而且生源质量差[2]。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然而,每年高校招收的优秀研究生生源几乎都分配给了领导们,领导们指导的研究生不仅生源质量好,而且数量多。大多数青年研究生导师每年只能被分配一些基础很差的研究生,因此他们不得不倾注无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这些基础很差的研究生,当然,很难指望这些学生与导师一起做科研,更不能奢望以这些学生为荣的那种成就感了。

二、基于心理资本的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成因分析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

心理资本概念是在21世纪提出的。Luthans、Youssef等学者把自信、希望、乐观、坚韧等积极心理状态综合成更高层次的核心概念,称之为心理资本[3]。此后他们又对心理资本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提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源,详细阐述了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等积极心理对个体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路桑斯等人还提出了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和更高层次的能力(如勇气、真实性和精神性)等潜在心理资本[4]。本文认为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等四个基本维度,心理资本可以分为正向心理资本和负向心理资本,正向心理资本是指心理资本中的正性因素,负向心理资本是指心理资本中的负性因素。

(二)研究方法

1.变量测量

本调查量表分别从青年研究生导师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进行考察,每个维度共5题,共计20题。本研究的调查是以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创新懈怠行为为变量,主要参考J.Zhou和J.M.George等人对创新行为的相关研究,该量表为单因素结构,有5个题项[5]。一项创新行为的实施通常来源于个体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思维。员工的创新行为正是指开创性的、有利于提升工作绩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想法和新方法[6]。针对青年研究生导师的特点,本研究从五个方面考察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创新懈怠行为:①项目申报未成功对学术创新悲观失望;②教学任务压力大对科研感到有心无力;③对研究领域不感兴趣因而对科研没有热情;④生源质量差对指导研究生缺乏成就感;⑤担心承担创新风险不敢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学术创新。每个项目都划分为5个等级,从1级到5级考察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的发生频率。其中,1级是“很低”,2级是“低”,3级是“一般”,4级是“高”,5级是“很高”。

2.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研法,研究样本来自湖南高校的科研院所,以湖南高校科研院所中40岁以下青年研究生导师为调查对象。本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心理资本、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等部分。个人情况中涵盖了对结论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专业性质、职称以及任职年限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6份,其中有效问卷26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9%。调查对象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样本特征分布 单位:%

(三)结果与分析

为了检测出学术创新懈怠行为与青年研究生导师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效应。在数据分析上,本文利用方差扩大因子(VIF)来检验数据的相关性。发现相关变量之间的VIF值为1.15~1.84,数值均在1.24~2.70的要求区间内,因此自变量的数值是可接受的。而表2则分别表明了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性。从表2可知,青年研究生导师心理资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中的负性因素分数越高,其学术创新懈怠行为表现越强烈。其中,自我效能、希望与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的联系更加明显。

表2 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性

对学术创新懈怠行为进行多层回归分析,根据统计,自我效能感(β=0.541,p<0.001)、乐观(β= 0.152,p<0.05)、希望(β=0.376,p<0.001)、韧性(β= 0.273,p<0.05)对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的作用显著。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明显纾解了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创新懈怠行为,其中前两者的纾解作用更加显著。由此可以得出:

1.青年研究生导师心理资本与学术创新懈怠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具体可以描述为: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等积极心理状态对学术创新懈怠行为都有纾解作用。①具有自我效能感的青年研究生导师都渴望获得自我肯定,勇于在各种环境中展现自己的能力,这种无畏的探索精神和年轻的活力热情为学术创新行为提供了动力。②具有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等积极状态的青年研究生导师,在面对工作上的困难和阻碍时,能够不退缩、不逃避,而是勇攀高峰,将困难和阻碍看作对自己能力的检验,将战胜困难看作对自我的提升。同时他们不惧困难,乐观地看待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创新失败的可能,从而激发了更多的学术创新行为。③具有乐观、希望等心理状态的人更懂得感恩和奉献。这些品质能够帮助青年研究生导师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当科研任务需要较多社会资源时,可以获得更多来自于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为学术创新减少阻力。④乐观、希望的态度会培育个体吃苦耐劳的韧性,不怕吃苦的青年研究生导师更加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谦虚谨慎,对待科学研究不会轻言放弃,对失败挫折不会轻易退缩,从而保持了对学术创新行为的坚持。

2.青年研究生导师的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对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的纾解作用比乐观和韧性的纾解作用显著

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年龄上偏小,对于自己的科研能力还不是十分自信,所以遇到科研任务一般不会积极主动去争取、承担。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青年研究生导师把创新当成挑战,面对困难积极主动,更具有创新潜力。希望水平低的青年研究生导师没有详细明确的目标,遇到瓶颈、困难就没有创新意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放弃。充满希望的青年研究生导师才会有目标地进行科研工作,才能在研究遇阻时变通迂回不断寻找新的路径达成科研目标,完成科研计划。既有清晰目标和完善的计划,又有着较高自我效能感的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创新行为更卓越显著。乐观、韧性对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的纾解作用没有自我效能和希望显著,因为韧性、乐观更多体现了个体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性格和豁达的心胸,而非变革的倾向。

三、预防和纾解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的对策

在预防和纾解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过程中,应重视开发和培养青年研究生导师的正向心理资本。心理资本之所以能够成为资本,是因为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心理资本也在变化,并且心理资本可以通过外在的手段被干预和开发。因此,通过一定的手段提升青年研究生导师的正向心理资本,可以缓解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此外,正向心理资本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青年研究生导师对工作的胜任力,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进其工作技能,使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创新懈怠行为得到较大纾解。预防和纾解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懈怠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高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的自我效能

通常,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喜欢挑战,会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并主动承担难度大的工作任务,同时为实现目标会全面投入,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够自我激励,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7]。在青年研究生导师的管理中,应注重对正向心理资本的关注,尤其要关注自我效能感这一对学术创新懈怠行为影响显著的因子。青年研究生导师虽然对创新有着特有的执着和热情,但也会因为工作年限较短,经验较少而经常碰到棘手的困难,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因此会情绪波动大,常常意气用事。注重青年研究生导师的正向心理资本水平有利于促使青年研究生导师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失败和成功,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影响自我效能的三个方面包括备受认可的工作表现与灵活而广泛的人际交往、及时的业务培训和榜样作用、适当的生理和心理唤醒。因此,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要提高自我效能感,需要在人际交往、业务提升和思想认识方面进行突破。自身要做到自尊、自信、自强,并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对于成功的反复体验也会增强青年研究生导师的自我效能感,提升他们对于未来工作的期望程度。因此,科研机构、组织要通过精神的或物质的表彰、奖励对青年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创新工作加以认可,通过工作内容把青年研究生导师的个人学术创新能力恰当地激发出来。

(二)提升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的希望

未来目标的定位、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和采取行动的动机,直接影响希望水平的高低。在目标定位上,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的个体目标与科研机构、组织的目标需要找到契合点。青年研究生导师在进行职业规划时,通过分析可能遇到的挫折与障碍,可能获得的支持与帮助,选择符合实际的职位工作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在工作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包容,容忍犯错,包容失败,从精神上多给予青年研究生导师以支持与鼓励、信任与赞赏,从而提高青年研究生导师的期望值。在路径选择上,科研机构、组织要通过充分沟通和细心指引,为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明晰工作途径与方法,提升青年研究生导师对组织的归属感,提高青年研究生导师学术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采取行动方面,根据制定的计划按时间节点逐步落实跟进,细化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方法,分步实现阶段性绩效目标,让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升他们对未来学术创新工作的希望。此外,通过实施激励型的管理模式,构建充满希望的创新进取型组织文化,展开利于思维发散的训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青年研究生导师的积极心理,开发其正向心理资本,从而产生更多学术创新行为。

(三)培养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的乐观态度

高水平的青年研究生导师善于面对挑战与困难,积极追求卓越业绩,在生活中往往是乐观并满怀激情的。科研成果只是对青年研究生导师过去工作的表彰,是可见的价值。而心理资本则是个体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的、未来的创新能力。乐观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品质都将提高青年研究生导师在未来工作中创新的可能。因此要培养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对工作结果的乐观态度。在制定计划与消除障碍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中,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就可以知道通过什么路径能够成功,消极期望就会减少。通过不断地总结、归因,促使青年研究生导师客观分析学术创新工作,认识到哪些因素是自身可改变的或者外部性的、偶然出现的或者长期存在的、与当时情景相关的或者普遍性的,从而科学判断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科研工作的影响,使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从容应对,在收获成功或喜悦时能认真总结,更好地开发与培养乐观这一心理资本。

(四)增强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的韧性

青年研究生导师在一线工作的比较多,课程压力大,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工资待遇也比较低,人际压力、工作压力、适应压力等对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在学术创新中面对职场压力、身处逆境时,他们可能会情绪波动,有消极应付甚至辞职等想法。因此,需要为青年研究生导师提供技能培训,提升他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青年研究生导师难以避免的,应当培养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态。将挫折和失败视为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积极分析挫折和失败的原因,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将挫折和失败视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此外,增强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的韧性品质,需要在价值观上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相信一线的工作锻炼能增强个人工作能力,从人际关系、独立性、洞察力和主动性等方面培养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学术创新中的韧性心理资本,提高他们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1]朱立言,胡晓东.我国政府公务员之工作倦怠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13-16.

[2]黄华国.青年硕士生导师的角色转换和研究生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4):4-6.

[3]LUTHANS F,YOUSSEF C.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 (33):151-152.

[4]LUTHANS F,YOUSSEF C,BRUCE L,et al.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33.

[5]ZHOU J,GEORGE J M.When job dissatisfaction leads to creativity:encouraging the expression of voi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4):682-696.

[6]张振刚,李云健,余传鹏.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心理安全感与知识分享能力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7):171-180.

[7]朱晓庆,赵优优,张玉婷,等.心理资本理论及其教育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10(1):125-128.

(责任编辑周玉清)

肖湘雄,湘潭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湘潭411105;丁婷婷,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湘潭411105。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培养研究”(编号:DEA130235)

猜你喜欢
导师效能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