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陈文花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水质及富营养化评价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陈文花
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年~2020年)中新划定的环境功能区,结合2012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测资料,对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进行水质评价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总体呈一般水平,海水总体为轻度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程度主要受无机氮和活性硫酸盐两项指标影响,化学需氧量对其影响不大。
近岸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福建省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据近岸海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行政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要求,对近岸海域按不同的环境保护目标而划定的按水质分类管理的区域[1]。功能区的划定对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沿海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3年,福建省正式开展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于1995年完成了区划编制。近年来,随着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增大,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形势、海洋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在变化。为适应发展需求,我省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进行了几次调整,2011年修编完成了《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年~2020年),将福建省近岸海域共划分为151个环境功能区,总面积22506km2[2]。
1.1监测范围
福建省共布设62个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测点位,分布情况见图1。
1.2监测时间
2012年开展3期监测,分别在4~5月(丰水期)、7~8月(平水期)、10~11月(枯水期)。
1.3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悬浮物、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碱性锰法)、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汞、铜、铅、镉、叶绿素a等16项。
图1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站位分布
1.4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为: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碱性锰法)、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汞、铜、铅、镉和非离子氨等11项。
1.5评价标准
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3]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进行评价。
1.6评价方法
采用水质类别比例、功能达标率和富营养化指数等指标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进行评价。
1.6.1水质类别
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4],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确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类别,水质类别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1.6.2功能达标率
将站位水质类别与其相应的功能区类别进行比较,达到功能区类别要求的,该站位达标,超过功能区类别要求的,该站位不达标。近岸海域海水功能区达标率计算公式如下:
1.6.3富营养化状况
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的规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等级按表1确定,富营养化指数E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浓度单位为mg/L。
表1 海水水质富营养等级划分指标
1.6.4海水水质状况级别判定依据
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的规定,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进行定性分级评价(见表2)。
2.1各水期水质评价及分析
福建省62个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测站位水质状况为一般,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为61.2%,功能区达标率为61.2%,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率分别为24.5%和27.9%。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丰水期海水水质状况为差,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为54.8%,功能区达标率为56.5%。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平水期海水水质状况为一般,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为61.2%,功能区达标率为66.1%。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枯水期海水水质状况为差,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为56.5%,功能区达标率为59.7%。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各水期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比例在54.8%~61.2%之间,功能区达标率在56.5%~66.1%之间,总体水质为一般。平水期海水水质相对较好,丰水期和枯水期海水水质相对较差。主要原因:一是枯水期水的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的扩散及水体的自净能力,故枯水期水质较差;二是丰水期入海河流流量大,伴随着大量陆源污染物进入近岸海域,造成近岸海域中污染物浓度增大,故水质较差(见图2)。
图2 各水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
2.2各海域水质评价及分析
全省6个主要海域中,泉州海域环境功能区功能达标率达84.6%,为全省最高;漳州海域和莆田海域次之,功能达标率分别为72.7%和71.4%;厦门海域环境功能区功能达标率为33.3%,全省最低(见图3)。
图3 各海域海水功能达标评价结果
全省6个主要海域中,漳州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状况为良好,一类、二类水质比例为81.8%,以二类水为主;泉州海域、莆田海域和福州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为一般,一类、二类水质比例分别为76.9%、71.4%和61.5%,泉州海域和福州海域以二类水为主,莆田海域以一类水为主;宁德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为差,一类、二类水质比例为41.7%,以二类水为主;厦门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为极差,一类、二类水质比例为16.7%,以劣四类水为主(见表3)。
表3 各海域海水水质状况(%)
6个主要海域中,漳州海域、泉州海域和莆田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相对较好,厦门海域海水水质相对较差。厦门海域水质差的原因主要是:九龙江河水自上游携带大量污染物通过厦门海域入海,九龙江入海径流已成为厦门海域的主要污染源;厦门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环境污染程度不断扩大,使厦门海域遭受陆源污染较重,水质较差;厦门海堤阻隔及西海域围垦使厦门海域海水自净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污染程度。
2.3富营养化评价
福建省各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富营养化指数(E)在0.4~3.4之间,平均富营养化指数为1.0,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中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等级划分依据,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漳州海域、泉州海域、莆田海域和福州海域海水水质处于贫营养化水平,宁德海域海水水质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厦门海域海水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各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与海水水质好坏程度基本吻合(见表4)。
表4富营养化评价结果
富营养化指数E值分布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布情况见图4~图7。从图上分析可得:3项指标中,无机氮浓度分布与E值分布的吻合度最高,都是厦门海域值最高,宁德海域次之,其余4个海域值较低;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布与E值分布也基本吻合;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布与E值分布吻合度较差。可见,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主要受无机氮和活性硫酸盐这两项指标影响,化学需氧量对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影响不大。
图4 富营养化指数E值分布
图5 无机氮浓度分布
图6 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布
图7 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布
(1)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总体呈一般水平,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为61.2%,功能区达标率为61.2%,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水期海水水质相对较好,丰水期和枯水期海水水质相对较差。
(2)福建省6个主要海域中,漳州海域、泉州海域和莆田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相对较好,厦门海域海水水质相对较差。
(3)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漳州海域、泉州海域、莆田海域和福州海域海水水质处于贫营养化水平,宁德海域海水水质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厦门海域海水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各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与海水水质好坏程度基本吻合。
(4)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主要受无机氮和活性硫酸盐这两项指标的影响,化学需氧量对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影响不大。
[1]陆州舜,卢静.试论海洋功能区划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之间的关系及其实践意义[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9):14-18.
[2]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年~2020年)[M].2011.
[3]国家环境保护局.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S].1997.
[4]国家环境保护部.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442-2008)[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