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教育“为了谁”

2015-08-23 08:18吕爱军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未来教育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活动学校课堂

吕爱军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四问教育“为了谁”

吕爱军
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吕爱军

每每听到经典红歌《为了谁》,我都心潮起伏,感动不已。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又是为了谁呢?

一问:建设“为了谁”

许多学校的建设,动辄投入数百万的资金,建豪华气派的校门,建巨型的LED电子显示屏,购买大量粗制滥造的盗版音像图书。为了增强文化气息,在校园内四处张贴悬挂精美的名人语录、励志故事、校风校训,但鲜有学生作品。

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都是为了吸引社会、家长关注的目光,都是一种形式化的“标榜”。学校的基础建设不应靠豪华壮观的视觉形象来提升,而应以服务学生为主,切实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便利,如更换教室桌椅,更新教学设备,添置体育器材,改善体育场地,加强实践活动场所建设,建开放式图书阅览室。就文化建设而言,绝不是悬挂张贴几幅标语、几张字画那么简单,而是靠办学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引领。在欧美一些国家,许多学校的建设并不吸引人,有的甚至连个院墙都没有。但走进校园,你就会发现在简单中蕴含着生机与活力。教学楼里学生的作品琳琅满目,参差不齐,有些就是 “涂鸦”而已。他们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强调不同和差异。这些给我们的学校上了生动的一课——学生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最好的文化载体。

二问:课堂“为了谁”

在寂然无声的教室里,学生正襟危坐,整齐划一,静静地听,静静地记,静静地练,偶尔一两声咳嗽,清脆响亮,回荡其间。教师严肃古板,唱着独角戏,侃侃而谈,奋笔疾书,间或问一两句“听懂了吗?”“会做了吗?”“记下了吗?”教师讲,学生听,这早已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常态。但到了公开课,就是另外一种情形,教师面如桃花,和颜悦色,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这是作秀课,是为了学校领导,为了评委,为了给自己赢得一个赞或者好成绩。英美教育专家到中国学校听公开课,发现整堂课可谓行云流水,无懈可击。回到会议室,外国专家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教师表演。

时下,教育人的最核心地带——课堂,依然散发着沉闷的气息,人被物化的现象随处可见。有报载,某省教委领导去小学听课,问身边的孩子:“你们愿意上这样的课吗?”孩子们坦然地摇头。“你们一定喜欢上体育课了?”孩子们依然直率地摇头。“那你们喜欢上什么课呢?”孩子们齐声回答:“下课!”孩子们的回答,怎能不让我们感到痛心和汗颜呢?

课堂上,为什么要学生端坐静听呢?难道这就是理想的学习状态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课堂注重课堂纪律,注重单向输入,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无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好的教学一定发生在思维流动、智慧碰撞的课堂上。萧伯纳有个经典的譬喻:“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有两个思想。”教师闻道于先,自然在许多方面较学生高出一筹,但教师终究是单脑,四五十个学生就形成了群脑。不同家庭所构成的人生背景,不同个体汇聚的思想智慧,在一些方面并不比教师逊色。

虽然时下有许多值得借鉴的课堂教学,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翻转课堂”、“自主开放课堂”等,但更多教室里仍然是以灌输为主、以应试为目的。为了学生,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有勇气冲破应试教学的牢笼,不再做旧思想的卫道士,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为了学生,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得到纯美的滋养,让他们对下一节课满怀期盼。

三问:活动“为了谁”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会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各显其能的平台。但是,只有少数学生通过层层竞争、甄选,载誉归来,多数学生难免被淘汰,成为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其结果是“表扬一个人,打击一大片”。再者,少数学生被学校戴上各种耀眼的“光环”,成为一个个素质教育成果,成为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孰不知,很多成果原本不属于学校,而是校外兴趣班、特长班或者家教的结晶。

开展活动是一件好事,本无可厚非。但是,为了打造“窗口效应”,学校动辄评比选拔,一味地追逐活动结果,这不仅有悖于教育的目的和规律,也是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首先,学生心智不成熟,是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发展中的人,他们发展的潜力无法预知,不应该轻易地给予肯定或否定。其次,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是独特的,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起点不一,差异客观存在,竞争有失公允。第三,活动评价方式顺应了功利性的现实追求,竞争改变了学生参与的动机,也冲淡了活动本身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乐趣。

为此,学校开展活动,应该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拥有同等的机会,赋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权利。比如,学校组织一个表演活动,所有学生尽可能依次轮流上台。有人会说,学校的学生太多,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为了学生,为什么不能多搭几个舞台,把舞台完完整整地交给他们,让他们度过一段快乐时光呢?美国小学的运动会强调的不是竞争,而是运动的乐趣。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不会根据个人的水平高低甄选,也不强调谁跑得快、谁跑得慢,每一位坚持下来的学生都会得到热烈的掌声。在活动中,学生展现出了独特的自我,也懂得了个体角色的重要性。

为了学生,学校减少一些竞争和比较,增加一些尊重和人文关怀;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各美其美,各乐其乐。

四问:管理“为了谁”

我们的教育管理多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上级决定下级做的事情,学校靠指示管理教师,教师靠指示教书育人。虽然大家能看出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但都心安理得,因为“我按管理者要求,做得好,就能实现个人的利益追求;做错了,那就是管理者的责任”。这样的管理,导致教师做了许多劳而无功的事情。如管理者发现个别教师不认真备课,就统一组织写教案;个别教师批改作业不认真,就统一批改作业;个别教师与家长发生冲突,就出台文件规定如何教育学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于是,教育走向了“一刀切”、“齐步走”。

为了落实上级的规定要求,各种检查评比也会接踵而至。每一次检查评比都需要准备大量的文字、视听资料。于是,全体教师加班加点,有时还需要学生及家长的配合,这些就是为了上级走一圈,看一看,听一听,为了让上级满意,为了检查评比。更有甚者,为了应对上级的一些调查问卷,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学生工作,指导他们如何说、如何答、如何写。这些只是徒劳地耗费时间和精力,对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毫无用处,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细细想来,一个经常做这样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的教师,怎么会不出现职业倦怠呢?

“为了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可又有多少教育能够不走形式,落到实处呢?如果我们的教育漠视学生的存在,继续这样“错位”下去,就很难走出窘困;如果我们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重新审视自己的“初心”和“位置”,端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就能为学生带来最大的福祉。

猜你喜欢
活动学校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