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莉霞
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情趣。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丰富,有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要立足教材,研究教材,从生活人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学有所为,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课程。
一、开发生活化资源
生活化的资源非常丰富,在我们的身边随时、随处可见。但是,能把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并不多。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从开发生活化资源人手,让学生们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生活化思想品德。
1.家庭生活资源的融合。
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离不开家庭,所以家庭是他们最熟悉、最眷恋的地方。在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而这些正是我们所需要搜集的家庭生活资源。
案例:在教“学会合理消费”时,我要求学生们先回家做几个调查:第一,看看自己的家庭成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状况如何。第二,自己的家人在消费方面是否存有攀比心理。第三,在消费时,每位家庭成员是否关注环保问题。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调查,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生活,从而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思想品德其实就是生活的缩影,是指引生活向正确方向前行的标杆。
2.校园生活资源的探索。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校园里发生的点滴趣事,把有价值的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探讨中了解生活、了解思想品德。
案例:在教“如何创建班集体”时,我让学生们先去看看每一个班级张贴的提示标语,感受标语的内容,体会标语的内涵和意义。之后,再让他们自己想一想、说一说怎样的班集体才是他们想要的。学生们对于这些特别感兴趣,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来。
二、探寻生活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会让学生有认同感,会使他们感到亲切,也能使其较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探寻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1.设计生活化的问题。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因为有些问题生涩难懂,学生会觉得束手无策。试想,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是否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突破口呢?
案例:在教“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时,我课前在网上搜集了许多资料,让学生看看我们的文化被网络搞成了什么样。如:杜甫画像被改成“杜甫很忙”,开完摩托骑白马,送水过后卖西瓜的形象……我让全班同学在课上讨论这些现象,让他们明白:对待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之与当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相协调。
2.举行生活化的活动。
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内化知识,形成共识。当然,活动的主题一定要源于生活,形式要贴近生活。
案例:在教“自觉服务社会”时,我带领学生们走上街头,让他们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虽然顶着烈日,但是学生的干劲仍然很足。当活动结束以后,他们感受很深,从中真正明白了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内涵。
三、关注生活化评价
生活化的评价是一种更直接、更自然、更真实的评价,如评价学生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等。我们要关注生活化评价,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让他们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建立自信。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我们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渗透,把课程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回归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