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

2015-08-22 11:56岳维征
学周刊·中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语文教学学生

岳维征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主体参与”形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从而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不仅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贯彻课堂教学“十六字”原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教学原则中,“主体参与”是核心,其实质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主见,形成自主学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明教师要把塑造主体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主体参与”的运用恰能达到这一要求,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从而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呢?笔者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尝试: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只有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才能使学生参与并实践学习目标的全过程。明确目标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一般来说,大部分课时目标均可由教师在课前直接告知学生;对知识点多的课时目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揭示,最后再进行归纳;有些目标还可以给学生课前提出。比如学习“基础训练”可根据标题在课前先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再让学生具体学习。这样,上课伊始,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激情高涨,唤起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自觉地参与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参与程度的大小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一些学生就举手准备回答,这些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应该说是参与了教学过程,但另一些未举手的学生是否也一定参与了教学过程呢?这就难以确定了。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科的性质将知识点合理分解,难易要适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力争体现既“妙”又“趣”,做到妙趣横生。往往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所以每当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时,都想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于是会产生参与的激情,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知无不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启发、交流,使得问题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得到了圆满、彻底解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激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的质疑问难,使得教学活动可以更深入。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烈,在课堂上急于找到自己读书时碰到的疑难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讨论,认真剖析,借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挖掘课文含义。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四周围黑洞洞,经常碰壁,鼻子扁了”这句话,学生提出疑问:“四周围黑洞洞的,鲁迅为什么偏偏去碰鼻子呢?”这时,教师并不急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想一想,鲁迅当时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里?结合上节课教师给大家介绍的时代背景,看谁能想出它的真正含义?”教师这样轻轻一点拨,一些同学就回答出来了:“四周黑洞洞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黑暗的旧社会,鲁迅敢和黑暗的旧社会‘碰,充分表现了他敢和旧社会做斗争的勇敢精神。”就这样,从一个问题掀起了高潮,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争着回答,通过自己的理解,真正掌握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指导学生归纳学法,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俗话说:赠鲜鱼一筐,不如送一张渔网;赠一只野羊,不如给一杆猎枪。如今,对学法指导早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授人与鱼”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方法是能力的核心,那么,指导归纳学法决非易事,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我在教《猫》这篇课文时,在归纳写作特点上,是这样引导的:

教师:同学们认为《猫》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学生:描写动物的记叙文。

教师:为什么作者能把猫写得这样生动、具体呢?

学生:是因为作者喜欢猫,认真观察,描写时就能抓住猫的特点。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还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呢?

学生:还采用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了描写动物类文章的方法—“三步法”:①细致观察,有序地观察;②观察要有重点,要抓住动物的特点;③观察时要注意动物的静态和动态。

从上述教学片段中,明显地看出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仅仅是点拨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创设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全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整体教学中,个体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参与的差异,所以,教师在组織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决不能顾此失彼,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在课堂上组织大大小小的讨论,有全班的、有小组的、有同桌的,有时为照顾那些不善言辞的同学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以用板书参与的形式。此时,教师有目的地参加几个小组的活动,帮助学生或启迪思维、或捕捉问题,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此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语文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