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2015-08-22 02:28赵娜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贫困生毕业生家庭

赵娜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赵娜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贫困大学生就业面窄、信息来源不足、综合素质较低,成为就业困难群体,要实现大学贫困学生的充分就业,国家、学校、个人三方面应共同努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高校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学生个人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保持良好心态,达到理想就业。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即失业”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问题,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扩招以来,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毕业生数量也相应地日渐攀升,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从2001年的114万,增加至2013年的700万。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却没有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详情如下表:

表1 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自2007年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在70%左右,但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总量的增加,未充分就业的学生数量实际是在逐年上涨。也就是说,市场上实际求职的大学生人数要远远超出上表统计数据。这意味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实质上是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据调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就业方面大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要好于非重点院校毕业生,高职毕业生与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相当;二、理工农医类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类毕业生;三、毕业生就业率高低与学历高低成正比,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低于本科和博士研究生;四、男生就业率明显高于女生,女大学生就业难度大;五、贫困大学生就业率低于经济状况良好的大学生。很明显,贫困女大学生在大学生就业大军中处于弱势。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受到家庭经济贫困的严重制约

首先,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绝大多数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在就业市场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学生自小便有各种文体特长、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机会,高考之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素质,因而更容易在大学的各类比赛、各类社团活动以及各级学生干部的选拔竞聘中脱颖而出。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锻炼,城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城乡学生竞争力鸿沟进一步拉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偏远地区、农村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文化学习之外的能力培养锻炼方面相对欠缺,视野相对狭窄,综合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尤其在高校教育国际化、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许多贫困大学生无力获取各种国际交流与技能培训的学习机会,已经开始由多年前单纯的经济型“贫困危机”转向综合型“发展危机”的恶性循环,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劣势呈现出几何倍数的放大。与此同时,近年来的用人单位越加重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性格气质、表达能力、才艺特长等综合素质,而这恰恰是贫困生所欠缺的。较男生而言,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易受到外在形象的影响,气质外形、着装打扮都是用人单位衡量一个女大学生的重要标准。但着装品味、气质审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撑,这无疑又是横亘在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途中的一大问题。

其次,经济困难削弱了贫困生就业的资本。就业不仅仅只是大学生实力的展示和综合素质的竞争,也是大学生各种资源综合比拼的结果,这包括学生本人的专业素养、家庭的财富资本、社会资本等各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投递简历,但是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仍然需要一定的金钱投入。同男生相比,女生在服装购置、简历制作、化妆品购买、面试差旅费等方面的花销要远远超出同等条件的男生,这无疑加剧了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此外,求职过程中的经济贫困尚可通过个人赚取、学校补贴等渠道得以缓解,而社会资本的缺乏则令贫困生可望而不可即。据北京师范大学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在落实工作的重要因素中,社会关系的影响因子名列榜首,就业市场的不公平使社会资源匮乏的贫困女生在择业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劣势。

2.受到就业机会的严重制约

首先,家庭经济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贫困生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因为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得不选择一些学费较低的专业或学校,而这些专业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冷门专业,这些专业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导致贫困生就业面变窄。

其次,过高的就业期待也限制了贫困大学生的理性就业。较其他学生而言,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导致贫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许多贫困大学生的求学费用都是靠父母省吃俭用、兄弟姐妹放弃求学机会、亲友接济,甚至是银行贷款筹集。这就导致许多贫困大学生背上了另一重担--改变家族命运。家庭往往对贫困大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提高家人的社会地位。这直接推高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导致他们只想到环境好、待遇高、社会地位高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不愿意回生源地、基层、边远地区就业,白白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

3.就业信息不足

大部分高校贫困生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也有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多子女家庭或单亲家庭。相较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这些贫困生家庭的社会地位较低,社会资源、人脉缺乏,家庭能够为贫困生提供的有效就业信息匮乏。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很大程度上依靠家庭提供的社会关系,单纯的学校层面的就业信息有限,参加各种招聘会的费用较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就业。

4.女性在就业过程中的性别劣势

不可否认,虽然社会提倡男女平等,法律上也强调保护女性在就业方面不受歧视,但女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结婚生子的现实状况,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的实际顾虑。有些工作岗位因为工作性质原因基本不招收女生,比如路桥、水利等需要野外作业的,女生明显不适合。各种原因综合,女大学生在择业方面往往比男生选择面窄的多。

三、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要实现大学贫困学生的充分就业,国家、学校、个人三方面应共同努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高校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学生个人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参加招聘会,三者共同努力从而达到大学生的理想就业。

1.国家从政策层面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支持

首先,国家应进一步规范大学收费,控制教育成本,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经济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投入,减轻困难家庭大学生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与高等教育扩张的规模相比,仍显不足,生均财政投入实际是在逐年降低。[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基本都在生均5000元/年以上,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5000元只是一部手机的消费,但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而言,尤其是边远农村落后地区,可能是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对于这些家庭的大学生来说,高等教育的学费投入无疑是巨大的经济负担。虽然目前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有各种资助政策,包括绿色通道、各种奖助学金、银行贷款等,但仍然不能缓解贫困学生的学习经费状况。如果国家教育财政政策能够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地区大学生的求学压力。

其次,国家应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大系统,生源地地方政府、高校应加强合作,互通信息。有关部门对“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进行登记,并在就业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经济、政策支持,确保这些家庭的大学生能够尽快就业,学校方面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统计指导,多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实习机会。对于毕业后暂时不能就业的贫困大学毕业生应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和社会保障支持,维护其家庭稳定。

2.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首先,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避免盲目开设热门专业,做好相关社会调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面向市场,培养服务社会需要的多种人才,使毕业生更贴近社会需求,顺应就业形势。

其次,高校应将就业指导、生涯规划课程贯穿大学四年教育全过程。高校应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抓好全程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帮助其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市场需求、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能力,提前做好就业储备。高校应广泛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培训,尽可能地多向贫困生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做到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此外,高校还需要指导贫困大学认清就业新形势,树立更加理性实际的就业观。在面对就业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时,高校辅导员要及时与贫困毕业生谈心,化解其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建立自我认同,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职业目标。[2]

再次,培养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就业竞争力。前文提到,贫困大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综合素质不强,缺乏特长、技能,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化办公能力有待提升等,这些都是用人单位招聘时比较看重的方面。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时,除了专业素养,还可以通过学生会、各级社团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等方式引导、鼓励贫困学生多参加相关活动,提高其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意识等,同时多肯定其进步,培养贫困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贫困女大学生,高校除了给予正确地引导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优质女生成长计划》、《化妆礼仪》等素质课程,帮助他们从各方面提高自身形象素质,必要时可以争取一部分资金,作为女大学生就业资金,购置一些常用化妆品,为他们节约部分求职费用。

3.贫困毕业生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转变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贫困毕业生要实现充分就业,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基础工作者,故而贫困大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就业理念,同时也要转变家庭成员那种大学生毕业就是“国家干部”,只能去大城市、国家机关、高薪企业工作的传统理念,要摆正心态,合理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要树立到基层、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到西部就业的观念,先在基层锻炼好基本的职业技能,将来一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除此之外,还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贫困毕业生更应当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谋求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充分就业。[3]

其次,合理定位,明确择业目标。大学生在就业前,要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分析社会现实和自身优缺点,在就业过程中扬长避短,确立切实可行的择业目标,找准自己和社会的结合点,不能人云亦云,被社会裹挟。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的工作。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心态,要么过于自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将职业目标定的过高;要么就自暴自弃,经过几次失败的面试经历就完全丧失斗志,随便找个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贫困女大学生这种问题尤其严重,有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埋头读书,很少接触社会,一旦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社会的负面影响,就一蹶不振,怨天尤人。遇到这种情况,高校管理工作者要积极安抚,帮助贫困大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和就业策略,有的放矢,方能更好地实现就业。

再次,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学业、综合素质的竞争,还是心理素质的比拼。大学生在就业时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由于初次面对社会现实,难免会出现心理的冲突、波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很多社会资源丰富的大学毕业生可能素质低于贫困大学生,但是他们的就业却相对容易,这就会让贫困大学生产生不良心态,一旦调整不好,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引导贫困大学生正视现实、正视自身、敢于竞争、不怕挫折至关重要。贫困大学生也应该在大学四年多接触社会,不断调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择业、就业问题。当前的社会现实相对浮躁,许多女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的影响,生活奢靡,攀比之风盛行,甚至有人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自我,出现女学生傍大款、攀附权贵以解决工作问题的现象。贫困女大学生本身在就业方面就存在严重的劣势,遇到就业挫折很容易动摇价值观,最终同流合污。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女大学生就业及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和谐、政治稳定,贫困大学生就业甚至关系到经济困难家庭的生存、发展,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学校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女大学生作为就业弱势群体,容易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冲击,高校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各种支持,使其顺利就业。

[1]纪德安.贫困大学生就业分析及思路创新[J].中国水运,2007(1):245-246.

[2]刘仁,朱思红.基于教育平等理念下的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6(6):39-41.

[3]周剑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04-107.

(责任编辑:马圳炜)

The Study on Employment Issue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ZHAO Na
(Center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has gradually become serious since the enlarging enrollment of universities.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are alway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limite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poor information sources,the low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o on. Gradually,people in this group,especially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have more difficulties in finding a job.The realization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full employ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much effort made by the nation,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own.In terms of the government,some support on policy is of great help.Besides,by enhancing guidance to impoverished students’employ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ng, schools can strengthen students’employment competence.Finally,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recognize employment situation,change employment concept and keep a positive mental state to achieve a smooth employment.

Universities;impoverished 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

G647.38

A

1673-1417(2015)01-0096-05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5.01.0018

2015-02-08

赵娜(1982—),女,山东淄博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贫困生毕业生家庭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