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爽
抗生素目前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中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每年生产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全部自销,人均消费138克,是美国的10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雷鸣近日表示。
2015年初,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指出,中国应将抗生素耐药感染列入2016年将在北京举办的G20峰会的讨论内容。“如果我们不采取相应措施,所有人都将受到抗生素耐药性致死的威胁。”
耐药性及其导致的“超级细菌”,正是抗生素滥用带来的最大危害。
“超级细菌”
“从临床角度来看,现在的‘超级细菌出现的频次确实要比过去更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急诊ICU主任医师陈尔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所谓“超级细菌”,是指那些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细菌,它们的出现恰恰是因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所致。
“超级细菌”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导致肌肉坏死,目前几乎无药可用。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指出,如果“超级细菌”得不到有效遏制,全球每年可能造成1000万人死亡。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感染率最高的严重耐药致病菌之一,为了解决它带来的问题,专家们甚至研发了“超级细菌”疫苗——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
“我们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陈尔真解释。在人类应用抗生素不到百年的历史中,细菌微生物不断进化,对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机制。
而一旦广泛耐药发生,即使是剖腹产、髋关节置换术等常规手术,患者死于手术并发感染的风险将倍增。
现在抗生素的研发正变得越来越难。在过去的80年里,科学家已发现了许多类抗生素,几乎把所有能够找到的微生物都翻了个遍。另外,“新抗生素的开发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发生的步伐。”陈尔真说,如今一种新型抗生素问世,甚至不到几个月,就会出现耐药细菌。
抗生素并不等于消炎药
抗生素在延长人类寿命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抗生素并不是万能药。
“不少人一发现感冒了,感觉喉咙痛、咳嗽,就赶紧吃抗生素。实际上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吃对付细菌的抗生素,并没有效果。”陈尔真说,多数感冒属于自愈性疾病,甚至不吃药也会在短时间内恢复。
但是乱吃抗生素却可能带来更多的健康危害。
实际上,抗生素并不等于消炎药。抗生素仅对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起效,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则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有益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抑制和杀灭有益菌群,引起菌群失调,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抗生素也会导致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威胁生命。
2008年,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谢哈布等人发表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在2004~2006年期间,美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中,近20%是由系统应用抗生素所致,其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
“中国缺乏抗生素科普,患者对于抗生素正确使用的认识还不够。”陈尔真说,“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抗生素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方可静脉输液。”
越来越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
抗生素的滥用目前成为全世界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住院患者中,应用抗生素药物的人约占30%,抗生素药费占全部药品支出的15%~30%。
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全国临床上使用最广的药品是抗生素。据国家食药监局统计数据,药品不良反应案例中,占比最高的也是抗生素。
实际上,国家卫计委早已发布了有关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起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吊销执业证书。
但不少人选择家中常备抗生素或者预防性吃抗生素。“常有患者看病时会主动要求开抗生素,说放家里备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名全科医生唐林(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有些患者一有感冒症状,就自己随意吃抗生素,或者一到流感季节,自己就先吃一些抗生素预防疾病。”
上海松江某社区医院的医生程志英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会建议患者查血常规,如果血象及症状体征支持的,再给予抗生素。”但是依然“有患者不仅要开消炎药,并且还要静脉输液,抗生素、静脉补液一起用”。
程志英介绍,社区医院使用的抗生素一般以头孢类为主,其次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后是奎诺酮类,“这些都是比较安全、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
根据瑞金医院向本刊记者提供的数据,目前该院的门诊、住院的抗生素处方比降到了10%和35%以下,急诊也低于60%。
越来越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必然是趋势。“现在医务系统的抗生素使用已经有了严格的管理规定,但是在其他领域的抗生素滥用更容易被忽视,应该引起关注。”陈尔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