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本文以自我教学片断为例,从语言表达、组织管理、机智应变、把控课堂等方面与老教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所在,从而为体育课教学能力的提升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 教学 片断 对比分析
笔者作为体育教师近一学年,但总感觉教学水平提升不够高,成长速度不够快;比如在每每听老教师的体育课时,总发现诸多不如老教师的地方。下面笔者以自我教学片断为例,从四个方面与老教师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所在。
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体育课堂的催化剂
第一学期伊始,学生对体育课、体育教师充满着期待,所以学生上课的激情很高,但是慢慢地他们一听到笔者在提出课的要求、讲解动作要领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要么窃窃私语,要么四处张望。看到学生无视笔者的备课成果时,甚是气愤,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经常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笔者私下里找了比较乖顺的学生进行谈话,“为什么我在讲解时,你们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各自忙各自的呢?”“老师,我感觉上体育课好无聊,您讲得没有趣”。而笔者在无课期间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尤其是自己指导老师的课;她在上课过程中,语言总是充满激情、幽默。比如在教授篮球低手三步上篮时,她让一名有篮球基础的男生做示范后,说:“某某同学动作太帅了,太潇洒了”,而不是说动作太标准规范了,示范学生得到了“狠狠的”表扬,而其他学生被这“又帅又潇洒”的三步上篮所吸引,使得那次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体育课堂高效实施的催化剂。生搬硬套、平铺直叙的语言教学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激情性,也会导致学生懒于运动的可能性发生。
二、组织管理课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试金石”
笔者在上体育课时,经常出现学生集合整队懒散拖拉、慢跑混乱不齐、准备活动不认真配合、随意讲话走动等现象发生。针对上述体育课现象,尤其是纪律问题,笔者也想出了很多对策,但是收效甚微。比如,笔者在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时,总会有学生随意讲话,有时声音特别大,这时笔者会让学生安静,但他们不予理睬;笔者再说一遍“不讲话”,学生还是我行我素,把教师当成了“空气”。笔者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大声吼叫,脸色很愤怒,此时学生才会安静下来,但课后进行反思时认为学生会加大对教师的反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师生的良性发展。每当笔者听老教师的体育课时,远看操场上每个班级的队形队列都整齐划一,组织活动井然有序,近看没有学生在随意讲话,都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自己不由得从心底很羡慕,产生教学水平过低的自卑感。笔者发现,老教师在组织管理课堂时,都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耐心引导。他们会对课堂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的引导学生,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不礼貌、错误的,为什么这样做是不礼貌、错误的,从而有效地避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课堂也越来越有纪律。
通过笔者与老教师课堂的对比,不难看出组织管理课堂能够体现出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也从侧面反映出课堂纪律的好坏影响着教学效果的高低。
三、机智应变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必需品”
由于体育课受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机智应变能力,但对于刚上岗的笔者来说,机智应变能力还比较弱。在改进学生步长和步频的田径教学中,笔者在备器材时,需要48个标志盘,但在上课前,发现标志盘被两名体育教师全部使用,导致自己对授课有些慌乱,不知所措。最终,笔者想不出更好的教学内容,只好简单的练习三组50米跑,课堂受到重大影响,教学效果也大大地降低了。老教师在认真备的课受阻时,却能很好地化解,为学生呈现精彩的体育课堂。虽然有经验成分在里面,但同样也彰显着老教师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机智。在一次熟悉足球球性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被自己的指导老师利用跑道进行足球运球练习所折服,便与她交流、学习,才知道那次课因足球场被占用,是她临时想出来的。当然,机智应变不仅体现在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上,还应体现在课堂其他诸多方面。比如妥善处理分组教学不公平公正现象,注意表扬的时机和点评的实在性等等。
四、把控课堂是体育教学能力的“软实力”
把控体育课堂的方面有很多,如把握教材、把握运动负荷、把握教学重难点、把握时间和内容的安排等。笔者有时会出现拖堂现象,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对体育课的把控能力不够。在一次排球垫球教学中,笔者被指导老师进行了“狠批”,因为笔者只安排了“抛球喊号”游戏和简单的垫球教学,运动强度和量都不够。笔者在听指导老师的力量素质练习时,被紧密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手段所折服,为学生和笔者呈现了优秀的体育课。她利用双杠进行了双手握踝走、四肢爬行、双臂支撑悬垂各2组练习,并进行分组教学,女生进行双杠支撑移动2组练习,男生进行单杠抓杠悬垂、抓杠移动1组练习。
把控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显现出教师之间教学能力的差异,它是不可掠夺的“软实力”,需要体育教师认真积累、潜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