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芸+吴文笛+吴荣祖
关键词:吴荣祖;小儿复圆汤:疳积: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5 )03-0003-03
吴荣祖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吴佩衡先生之嫡孙,吴氏中医学第二代学术继承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7年,学验俱丰,其学术思想继承吴佩衡先生的钦安吴氏扶阳派学术特点且有发挥。精于内、妇、儿、外诸疾,笔者有幸作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师近3年,侍诊左右,受益匪浅,对吴荣祖教授自创“小儿复圆汤”,运用于疳积的治疗略有体会,就其治疗经验在此作简要论述。1 “疳积”病因病机特点
小儿疳积是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引起的脏腑失养,形体消瘦,饮食减少,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为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病。为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脾胃运化功能相对薄弱,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出现各种外感疾病和脾胃疾病,因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肝能协助脾胃的运化,《素问·宝命全形篇》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无论那脏患病都可影响到肝脾的生理功能,致肝脾不和,而出现脾弱肝旺证,所以,脾弱肝旺证多见于禀赋不足,体质虚弱,脾胃运化功能较差的小儿或各种疾病后期导致肝脾功能失调的小儿。另亦多见于小儿的喂养小当,如若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任意滋补肥甘厚味食品,或纵其所好,肆意索取零食、偏食、嗜食,致使脾胃受损,土虚木乘,升清降浊失调而致运动不圆成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纳呆瘦弱,大便秘结或稀溏,时有腹痛,易感风寒,鼻塞咽痛,甚则过敏喘逆,汗多唇干,夜卧不安,揉鼻挤眼,多动难静等症。2“小儿复圆汤”组方释义
“小儿复圆汤”是著名中医专家吴荣祖教授之验方。导师吴荣祖教授在临证时,针对常见之:饮食不佳,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发育不佳,营养不良(为小儿自身营养吸收不良,非营养摄人不够),腹痛,大便秘结,脾气怪躁等一系列中医儿科谓之“脾弱肝旺”证型的患儿,具有一套理、法、方、药统一的辨证体系,在古方基础上,自行研究总结出“小儿复圆汤”进行治疗,临证疗效颇佳。
导师吴荣祖教授认为:小儿者,稚阴稚阳之体也,以初生之朝阳之体而喻之,此阳为初生之阳,娇嫩无比,受不得丝毫邪气之侵扰。若无因早产、发育不良、遗传等先天因素外,此阳受损多为后天调养失宜而致病。受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先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启发,导师从圆运动本源思之,小儿疳积多因木土之责。如喂养不当,先伤脾胃,脾失升,胃失降,中土如轴,四象如轮,脾胃中轴升降失常,故至肝失升,胆失降;脾虚失运,则纳食不馨,或水湿停聚,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泄泻;胃失和降,腑气不通则便秘,浊气上泛则口臭;肝失疏泄,木郁不达而生风,故而烦躁多动,又加之胆失降敛,而甲木相火上扰,故临证常见患儿出现一组以木郁克土,脾失健运,相火不安,风生虫动为病机核心的症状,诸如:纳呆瘦弱,便秘咽痛,夜卧不安,汗多腹痛,揉鼻挤眼,多动难静,易感风寒,鼻塞咽痛,甚则过敏喘逆等症。此证以脾虚肝郁、胆胃不调、圆运失常为本,风生虫动,相火不归其位为标。可运用抑木扶土法治疗本证,常用验方“小儿复圆汤”。吴荣祖教授以柴芍六君汤为基础,其中柴胡、芍药调疏泄以达木气,升手少阳,降足少阳;六君汤:补益脾胃而调整升降,四君健脾左升,陈皮、法夏和胃右降;佐以乌梅、使君子、炒花椒降甲木(胆)而升乙木(肝),木郁得疏,虫积自化;杏仁、厚朴助肺金之收敛而通肠气;射干、焦柏、砂仁粒、炙甘草收敛离位相火,降敛扰咽之虚热,阳根下潜,木气之升降自有真基。甚者再佐以川芎、佛手以疏木调左升、肃金调右降;怀药、扁豆、谷麦芽以实脾益肺。整方可使中土运化,木气疏达,左升右降,复其圆运。临床观察,小儿经此调理后,呼吸道过敏之咽鼻黏膜症状,咳逆发热,纳呆便秘或便溏,腹痛多汗,夜卧不安等有明显改善,感冒发热频率降低,感冒病势亦减轻,体重增加,气色转正,圆运复矣。
在具体临证过程中,又不必拘泥于“小儿”二字,无论小儿或成人,但凡出现脾胃、肝胆升降失调的病机,均可用之,仅在分量轻重上斟酌便可。现今社会,对成人来说,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巨大,极为容易波及肝之气机,产生肝郁气滞,肝胆升降失调,进一步影响脾胃升降功能,即导致所谓肝气横逆犯胃的“木克土”之象,如此病机与小儿复圆汤之病机相似,也可放胆用之。正所谓:(彭子益)“圆运动为生理,运动不圆为病理,运动不圆用药恢复其圆为医理,如此而已。”3验案举例
李某,女,2岁2个月,初诊日期:2013年11月5日。患儿为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2.2公斤。出生后每月易感冒、发热、抽搐、纳差,上月再次受凉感冒、发热、咳嗽,在市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支气管一肺炎”,经抗菌对症治疗后热退,咳减出院,近一周来因患儿夜间啼哭、烦躁、食少、偶咳、痰鸣前来就诊。主要脉症:夜间啼哭、烦躁、性怪、食少、偶咳、痰鸣、头发黄少、干枯、枕秃、肋骨外翻、大便干、小便黄少,体重13公斤,舌淡红苔中根白腻,指纹青紫。
中医诊断:疳积。辨证:脾弱肝旺,风生虫动,相火离位,圆运失常。治则:疏肝健脾,祛风化虫,收敛相火,恢复圆运。处方:小儿复圆汤,药用:炒柴胡6g,杭芍6g,陈皮4g,法夏6g,茯苓10g,太子参10g,炒白术6g,乌梅4枚,使君子9g,炒花椒3g,杏仁g,厚朴3g,焦柏3g,砂仁粒4g,射干6g,蝉蜕4g,怀药15g,炒扁豆15g,波蔻3g,炒谷麦芽各10g,炙甘草3g。服法:日服1付,每付煎煮3次,分5~6次服用。共计7剂。
二诊:2013年11月12日,服上方7剂后,患儿夜间能安静入睡、烦减、饮食增加,大便正常,已无咳嗽、痰呜,余症同前,上方去蝉蜕、射干,继服28剂,诸症治愈。
2月后电话咨询,夜寐安,饮食正常,体重增加6kg,头发较前变黑、有光泽,枕秃不明显,二便正常。
按:本例患儿为早产儿,系先天禀赋不足。初起以肺炎喘嗽住院治疗,病后致肺脾气虚更甚,肺气虚子病及母影响脾胃的健运功能致脾虚尤甚,由此形成土虚木乘,脾弱肝旺证。脾肺为母子关系,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土生肺金,所以治疗以健脾柔肝为主,通过扶土抑木以益肺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生理上常表现为“脾常不足”,容易出现脾胃虚弱;在病理上常表现为“肝常有余”。“脾弱肝旺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证候类型,可见于各年龄阶段的小儿,尤为婴幼儿时期最为多见。正常情况下,肝脾二脏生理上相互联系,具有密切关系,脾为土脏,肝为木脏,从五行学说而言,木能克土;在病理上肝脾必然相互影响,脾病可以及肝,肝病亦可传脾,若脾土虚弱,无制于肝木则肝木旺盛,而出现土虚木乘的病理变化;反之,若肝木过于强盛则致克土太过,造成脾土不足,出现木乘土的病理变化,因而肝旺脾虚常常互为因果。
(收稿日期:2014-1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