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
关键词:中医中药;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 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3-0039-02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1,多数患者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在我国也不少见。慢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患者过去并没有患过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瘢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口苦、腹胀、暖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患者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2]。是肝胆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笔者于1994年-199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胆囊炎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年龄28~ 66岁,平均(36.8±4.5)岁,男24例,女16例,病程3个月—6a;对照组40例,年龄29~ 65岁,平均(37.2±5.5)岁,男26岁,女14例,病程3个月~7年。其中伴胆囊结石32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1)持续性有上腹钝痛或不适感,疼痛可向右侧肩背放射;(2)有恶心、暖气、泛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而且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3)胆囊区有轻度的压痛和叩击痛,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4)B超叮见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等。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 给予西药氧氟沙星、灭滴灵输液抗炎治疗,疼痛较重时用654 -2解痉止痛。同时从人院开始即配合巾药治疗,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分为3型。2.1.1 肝郁气滞型症见:右胁上腹胀痛,痛及肩背,胸脘痞闷,食少暖气,或兼微热,口苦,舌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治则:疏肝利胆,理气通降。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陈皮、香附各15 g,白芍、枳壳、大黄、川楝子、冗胡各10g,丹参30g,黄芩15g,郁金10g,青皮6g。伴胆结石者加鸡内金、金钱草;伴腹胀加川朴。2.1.2肝胆湿热型 症状:右胁胀满疼痛,时而痛甚,拒按,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不畅或秘结,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治则: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方药:方用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甘草、大黄(后下)各10g,白芍、枳实、黄芩、半夏、川楝子、元胡各15g,茵陈30g。胆囊有结石者,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利胆排石2.1.3脾虚肝郁型症状:病程较长,疼痛时发,食少神倦,食后脘腹痞胀,大便不实,面色萎黄或不华,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濡。治则:疏利肝胆,健脾和胃。方药: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金钱草各30g,淮山药、伏苓、白芍、枳壳、丹参各20g,大黄、香附、柴胡、炙甘草各10g 2.2对照组 只给予西药氧氟沙星、灭滴灵输液抗炎治疗,疼痛较重时用654-2解痉止痛。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检查或胆囊造影恢复正常,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检查或胆囊造影明显改变,观察1年内时有复发;有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B超检查或胆囊造影有改善 ;无效:治疗期间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无改善停止治疗后义复发3.2治疗结果3.2.1 2组疗效比较见表1。3.2.2 2组B超检查结果比较见表23.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2组病例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4讨论
胆为六腑之一,与肝相表里,生理功能以通行下降为顺。胆腑清利则肝气条达、脾胃健运,三焦通畅,胆与肝相系,受肝的余气而疏泄胆汁,为中精之腑,肝的疏泄功能亦包括肌液的疏通畅泄[3]。慢性胆囊炎多属中医之“协痛”范畴,本病多因肝失疏泄、胆汁淤积而成[4]。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胆附着于肝,贮藏和分泌胆汁。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胆的贮藏分泌胆汁功能也正常。若肝失疏泄,则胆腑通降失司,胆汁淤聚,逆犯脾胃,使脾胃不运,湿热蕴生,形成肝胆湿热。肝胆气郁日久,又使胆汁淤积,湿热阻络,血郁成淤,不通则痛,故临床常见右协下隐痛或胀痛不适[4]。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与人体脂质代谢障碍和胆囊排空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亦可能是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彻底遗留造成的慢性细菌感染、浓缩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致。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欠佳,而传统的中医药疗法具有独到疗效。本组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分三型论治,分别采用“疏利肝胆,理气通降”、“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和“疏利肝胆,健脾和胃”三法,关键在疏肝利胆,同时根据气滞、湿热、脾虚情况,给予相应的理气通降、清热利湿和健脾和胃法,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瘳瑞浩,竹剑平,蜂胶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8,14(13):141 -142.[2]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51-552.[3]刘清林.中医辨证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经验浅谈[J].内蒙古中医药,2007,1:15.[4]周胜红,针刺配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J].中医杂志,2007 .48( 10):910.
(收稿日期:201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