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平衡: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诉求

2015-08-19 03:48刘欣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京津冀协同

刘欣

2010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点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深化区域内职业教育合作,率先在京津冀等地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合作。”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我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三大战略之一。2015年4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包括区域内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要素的整体共生与协同发展,其中,经济发展是核心,也是龙头。经济增长理论充分肯定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教育的作用亟待提上日程。在各类教育形式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密切,因此区域内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职业教育生态平衡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急迫诉求。

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不但教育系统内诸要素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教育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也时刻进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具有多维镶嵌性。该理论从迁移与潜移律、富集与降衰律、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失调、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等方面详尽阐释了教育生态规律,其中,教育的生态平衡是该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区域内职业教育生态平衡问题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职业教育的发展既要考虑京、津、冀各自小区域自身发展的需求,又要着眼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宏观需求。比如,职业教育资源富集的地区要谨防资源浪费;避免三个小区域间的同质化,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协同进化;在京津冀大区域内促进人才流、能量流、物资流的良性循环。在教育生态平衡视域下,京津冀职业教育发展可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要诉求:合理规划职教体系确保结构建设平衡。目前京津冀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体系建设难题,区域内职业教育要素市场相对封闭,存在严格的行政壁垒。三地的职业教育又各具优势,比如,北京教育资源丰富,天津独具特色,河北生源丰富。如何冲破行政壁垒,合理构建京津冀职教一体化体系结构,建立有效协调和激励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积极辐射,确保职业教育结构建设平衡,是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诉求。

必要诉求:确保区域职业教育输出输入平衡。要实现教育生态平衡,需要建立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即保证教育发展所依赖的客观条件与环境,即社会、经济、科技、管理及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圈内的人才流、能量流、物资流都有良好的循环机制。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教育收益会外溢给整个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优值品,教育的收益还没有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因此,职业教育是一个亟待政府介入的领域。政府的介入主要体现在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根据教育需求(教育机会需求和教育产品需求)和供给(教育机会供给和教育产品供给)调控教育输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引导职教资源的合理流向,避免区域内职业教育同质化发展,建构良性竞争机制并推进协同发展;在职业教育的输出(人才、成果)中提升人才培养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匹配度,消除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升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此,在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京津冀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