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燕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内分泌科
浅谈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手段
庞 燕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内分泌科
doi:10.3969/j.issn.1672-7851.2015.05.023
庞妩燕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河南省内分泌 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开封市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
20管1理3年指《南美》国,胃指肠南病定杂义志胃》轻刊瘫发必《须胃符轻合瘫:临具床有胃轻瘫症状、排除幽门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出口梗阻、确诊胃排空延迟三个条件,推荐以营养治疗为主,药物及其他疗法为辅的治疗原则。回顾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研究始于1937年,Ferroir通过X线观察到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减弱、胃排空延迟及胰岛素可以减轻胃动力障碍,1945年Rundles首先报道了胃排空延迟与血糖之间关系,并指出糖尿病患者内脏神经病变是胃排空延迟的原因,1958年Kassander提出“糖尿病胃轻瘫”概念。国外研究[1]发现约30%~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国内文献报道[2],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9.6%~65%,伴有胃肠道症状和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胃轻瘫发生率分别为69.9%和80%。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不明确,基于前期研究考虑与慢性高血糖、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微血管与胃肠平滑肌病变、Cajal间质细胞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心理因素等多个环节相关。针对各发病环节异常,目前常用治疗手段如下:
饮食管理是预防和减轻胃轻瘫症状的基础核心治疗。推荐少量多餐,将全天饮食总量分为5~6餐,食品种类应选择低脂肪、低纤维食物。每天摄入油脂类应少于40g,酒精具有延迟胃排空作用,应戒酒。漫步行走有助于胃排空,建议每天行走时间不少于40分钟。血糖大于10mmol/L即可抑制迷走神经传出功能,使胃窦收缩振幅频率降低,幽门收缩导致胃排空延迟[3],控制血糖对于改善胃轻瘫症状及延缓病变进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口服降糖药物双胍类、磺脲类、葡萄糖甘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及DPP-4抑制剂多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副作用而加重胃轻瘫症状,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GLP-1)本身可以延迟胃排空,2005年FDA批准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普兰林肽用于成人糖尿病血糖管理,但其通过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而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4]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耐受性是一个严峻考验。所以胃轻瘫患者在血糖控制上应尽可能选择胰岛素治疗,治疗方案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为主,减少或减量口服降糖药的使用。
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胃复安是最早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常规剂量治疗约有20%患者出现嗜睡、智力下降、抑郁症等不良反应,2009 年FDA就胃复安致“迟发性运动障碍风险”副作用发布黑框预警,提醒临床医生关注胃复安治疗风险。吗丁啉的促胃动力作用与胃复安相近但不宜透过血脑屏障,中枢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已逐步取代胃复安。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胃肠动力药物,更新一代的高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普利卡必利能更有效促进胃排空和结肠运动,有效改善胃轻瘫症状[5],但其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传统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红霉素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刺激平滑肌收缩加速胃排空,但当血糖大于15.0mmol/L时可减弱红霉素的胃促动力作用[6],新型的大环内酯类胃动素激动剂米坦西诺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
胃电起搏是通过外源性电刺激调控胃肌电活动来控制胃机械性运动。刺激电极可置放于胃浆膜层、粘膜层及体表,通过电刺激脉冲改善胃轻瘫肌电紊乱,加速胃排空。2000年FDA批准胃电起搏用于治疗胃轻瘫患者。
心理疏导及抗抑郁治疗、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腹部推拿按摩、足三里穴位针灸或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等经小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均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胃轻瘫症状。
总之,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自主神经并发症之一,主要痛苦源自于胃排空障碍和胃肠运动的动力和节律失常。良好的血糖管理,少量多餐及卫生合理的饮食习惯能有效避免或延缓胃轻瘫的发生和发展。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及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多样化进展,相信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不断的提高和改善。
1 Horowil M, Donovan D, Jones KL, et al. Gastric emptying in diabete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treatment. Diabet Med,2002,19(3):177-194.
2 韩刚, 李秀钧, 田浩明,等. 2型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学变化及相关因素研究.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296-299.
3 Rayner CK, Verbagen MA, Hebbard GS, et al. Proximal gastric compliemce and perception of distension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effect of hyperglycemia. Am J Gas troenter el,2000,95(5):1175-1183.
4 Traina AN, Kane MP. Pramlintide, an amylin analog. Diabetes Edue 2011,37:426-431.
5 Camilleri M, Beyens G, Kerstens R, et al. Safety assessment of prucaloprid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a double-blind placo-controlled study.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09,21:1256-1263.
6 Maganti K, Onyemere K, Jone MP. Oral erythromycin and symptomatic relief of gastropare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 2003,98(2):259-263.
Discussion about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