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秋利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在这个传媒产业异常发达的时代,电视娱乐节目对大众的审美习惯、时尚理念、消费意识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视行业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使其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高收视率和关注度是其终极目的,因此不得不不断求新、求异、求怪。借着消费社会的东风,电视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男色”就此进入大众视野。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男女社会性别角色的变化,男权和女权的此消彼长,使女性的声音开始更多地影响文化与社会规则,帅哥型男越来越有“市场”。商品、消费、媒介的合谋使“男色”成为“商品”。
以前影视广告中的主角,都是以女模特或明星为首选,而现在,帅哥“侵占”了美女的“饭碗”,甚至代言女性用品——王力宏代言美白护肤品,任贤齐为某品牌女鞋“摇旗呐喊”。2013年汪东城代言卫生巾的新闻引起社会轩然大波,其实在他之前,罗志祥、林宥嘉等都代言过卫生巾。
此外,在消费逻辑和电视文化的侵袭下,两性气质发生了改变,它们都被作为编码元素为电视节目的收益服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类选秀节目、音乐节目、亲子节目、竞赛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以男性为主的真人秀节目增多。这类节目中的“男色”形象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其意义应当说比“超女”现象更具革命性。
2014年被媒体称为“明星真人秀年”。中国首档亲子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型爸萌娃户外真人秀的形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尤其是第一季,获得评论、收视双丰收。同名大电影以7亿票房收入成为第一部真正的“现象级”电影,各大省级卫视纷纷加入明星真人秀的“战场”。可以说《爸爸回来了》首次把“男色”的综艺和经济价值挖掘出来。后来的《12道锋味》、《花儿与少年》、《奔跑吧兄弟》等都是以男性嘉宾为主的真人秀节目,而《花样爷爷》更是首次做到无女性嘉宾参与,全程只有“挑夫”刘烨和四位爷爷秦汉、曾江、雷恪生、牛犇。
2015年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男色”类型更多,节目的花样也更多。除了原有节目的续集,最新播出的《真正男子汉》、《世界青年说》、《极限挑战》均是真正意义上的“男色”秀。《真正男子汉》把秀场搬进了军营,尽显男儿本色;《世界青年说》把目光投向全世界,请来了世界各地的美男子;《极限挑战》则把70后大叔们和90后新生代搭配到一起,老少通吃。
在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提倡“符号”消费,倡导享受、时尚、娱乐的生活方式。明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尤其是男明星,在消费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个形象鲜明的消费“符号”。纵观当前热播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各型各款的“男色”应有尽有。男性的耍帅、卖萌、“逗比”,和女性的甜美、清纯、妩媚一样,成为被观看和消费的对象。
如《奔跑吧兄弟》中,超哥变“逗比超”,“大黑牛”无奈卖萌,“猎豹凯”合体“暖男”,“贱人陈”自称天才,“捡漏王”逆袭成功。在《极限挑战》中,硬汉孙红雷变“颜值王”,罗志祥搞怪不断,呆萌“小鲜肉”张艺兴俘获无数少女心,黄小厨变身“神算子”,“坏叔叔”黄渤和“铁公鸡”王迅搞笑天赋尽显。在《世界青年说》中,操着世界各地口音的花美男齐聚一桌谈笑风生,只是看脸都养眼。
电视媒体通过真人秀节目,把明星打回原形,把普通男性塑造成明星,既符合大众审美,又获得高收视率和经济收益。男性身体在时尚的控制下,正逐渐改变原始的内涵,成为电视节目为获取收视率而培养的新宠儿。
在商业社会,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开拓男性消费市场,同时又大打“男色”牌。女性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选择权、决定权,由以往“被看”的客体变为现在“看”的主体。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消费主义和大众传播媒介合谋的结果。女性作为“看”的主体,同时也是对男性“崇拜”的主体,在“看”与“被看”的角色之间不停转换。这种表面上“女权”的回归跟“女权主义”的胜利是两回事。
男性身体成为商业社会中的一个消费“符号”是既定事实,精英文化逐渐被大众文化取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大众文化的一个信条,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开始走近普通市民,让大众也参与其中。“男权”社会里男性高高在上的情况已被消费主义和商业文化荡涤殆尽。社会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必须去适应,男性和女性一样,都成为了大众消费的对象。“男色”受到青睐,“被看”或可说是时代为男性作出的又一选择。如果此时还有人说这是个“男权”社会,那他一定是在自欺欺人。
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电视媒介运作的必然产物。商业文化是一双无形的手,一直在操纵着我们的欲望、情感、审美判断力,乃至社会的价值观念。“男色消费”表面上是女权的回归,但引出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成了被“看”的“客体”,被消费的对象。男性和女性有了共同的命运,都把自己置于公众的视野内,既是消费主体,也是被消费的客体。
此外,女性在消费男色的时候,由于崇拜或盲目崇拜的心理,仍然不可避免被消费的命运,看看张艺兴随便在大街上就拉到42位女顾客就可以知道,更有韩国明星李敏镐的女粉丝为见偶像挤得头破血流。此时的女性并未成为欲望消费的主体,而同样沦为客体,加重了女性的悲剧。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表达权、决定权,男性愿意展示自己柔情的一面。近两年兴起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男明星的加入,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男色”时代。电视媒介对明星的消费、观众对“男色”的消费,越来越成为常态。女性由“被看”转为“看”,由边缘位置转到中心位置,由客体转变为主体。男权和女权正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但是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依然任重而道远。
[1]卢芸.“男色消费”:消费社会中的女权回归?[J].新闻天地,2009,(07):35-36.
[2]张晓.消费社会中的身体消费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