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妓女到英雄: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和福州评话《新茶花》对“茶花女”形象的改造

2015-08-19 00:36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戏剧之家 2015年14期

陈 瑜(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戏剧研讨

从妓女到英雄: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和福州评话《新茶花》对“茶花女”形象的改造

陈瑜
(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在清末民初的戏剧舞台上,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的巴黎名妓“茶花女”形象被改造成“女英雄”。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塑造了一位“助夫杀敌”的巾帼雄杰,福州评话《新茶花》则更进一步,让“新茶花”亲上战场,荣立功绩。此后,她便回归家庭、相夫教子。这样的改造不仅反映了清末戏剧改良中对民族救亡和“尚武精神”的倡导,同时折射了清末民初的女子在生活现实层面可能具有的复杂情态。即在以男子为主导的价值体系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的情况下,女性为了爱情而献身家国的同时,也必须为了爱情而回到自己在社会秩序中的“恰当”位置。

茶花女;新茶花;女英雄;《二十世纪新茶花》;福州评话《新茶花》

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塑造的巴黎名妓“茶花女”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个经典女性形象。从1848年小仲马出版《茶花女》小说至今,近两百多年,“茶花女”几乎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它不断被翻译、改造,其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型,包括小说、话剧、歌剧、电影、电视、芭蕾舞甚至连环漫画。小仲马曾断言:“《茶花女》的故事将会在全球不停地重演,只要哪里有妓女和青年男子,哪里就有它。”①然而,这一形象在引入中国后,却经历了一个奇异的改写过程。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戏剧舞台上,“茶花女”摇身变作了一位抗敌救国的女英雄。这一演变历程是如何实现的,在这些演变中蕴含着怎样的道德意蕴、投射了怎样的社会历史文化现状。以下便一一进行剖析。

一、“助夫杀敌”的巾帼雄杰

《二十世纪新茶花》是清末民初最受欢迎的时事新戏之一。所谓时事新戏,也被称作“改良新戏”或“时装新戏”。与传统的京剧相比,时事新戏在形式上不遵从旧制,演员改穿时装演出,所搬演的故事大多源于时事②。《二十世纪新茶花》一共有二十本,最初的一、二两本由上海寰球学生会编述,1909年6月12日在上海新舞台首演。剧情的主要内容如下:妓女新茶花与留学军官陈少美相恋,受到对方家庭的阻挠。于是她施计偷地图、助夫杀敌救国,最终赢得爱情并功成名就。至此,女主角从妓女变作“巾帼雄杰”。

根据上海寰球社编辑的《二十世纪新茶花》剧情绘图本介绍,该剧“乃摹日俄战争时,某日妓代夫作侦探,不惜牺牲一身,深入敌营,盗窃地图,归献本国统帅,卒获胜利故事……中间演说男女之平权,军备之良窳尤足唤起国民尚武之精神,振起女界自新之思想,意恉新颖,声容茂美,诚改良社会之新剧也”③。

由此可见,该剧虽以“茶花”为名,但故事主旨与《茶花女》原作相去甚远,《茶花女》讲的是爱情,《二十世纪新茶花》却是讲“爱情加救国”故事。该剧用日妓偷地图之事改写“茶花女”,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牵强,但结果却表明,这样的拼接深受当时观众欢迎。开演即日,热闹非凡,时人记载:“是日虽雨,而观者甚众,闻售卷至一千三四百张之多,男女学生之来观者颇伙,鼓掌之声,有如雷动,志士淑媛交口称誉,颇足以感触青年之脑筋也。”④不仅如此,从首演起近十年间,它一直是各大新式舞台的流行剧目,堪称清末民初最受欢迎的改良新剧。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情节围绕着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爱情展开,但《二十世纪新茶花》号称“时事新戏”,它的情节以“新事编造”为重,在爱情之外,添加了大量“战争”、“革命”剧情,如偷敌军地图、战场杀敌等等。这些“新事”是如何嵌入旧的故事底本,从而实现“茶花女”形象从妓女到巾帼英雄的转变?

先来看该剧的情节有哪些变化。前面已提过,《二十世纪新茶花》现今剧本无存,已无法找全二十本的剧情内容,只有《图画日报》上的75幅剧情绘图较为完整地记录下该剧前四本的情节。其中,《图画日报》第一至三十八号(1909.08.16-1909.09.22)以《新茶花》为名,连载了《新茶花》的前一、二本的剧情绘图(此三十八张绘图被环球编辑部收集,汇成《二十世纪新茶花》一书出版);时隔数月,该刊第三百零一号至三百四十一号(1910.6.12-1910.7.22)上连载了以《续新茶花》为名的第三、四本剧情内容。以上剧情的篇目标题如下,从这些标题,我们能大概看出该戏的情节脉络:

《新茶花》:探病、拐卖、盗救、恶报、逼乞、探友、赠金、勒赎、下穽、报恩、歼盗、投书、酬义、征调、游院、遇美、侠嫁、规夫、逼走、训子、诓敌、园观、剖冤、受辱、定策、窃图、修函、谒兄、献图、哭柬、宣战、失机、复职、凯旋、问病、认姊、嘲夫、团圆。

《续新茶花》:馘逆、再寇、规夫、玩兵、却征、诲子、尼夫、明义、别家、引疾、潜代、蹈机、探敌、阵亡、敌庆、讹耗、设奠、悼将、进谗、慰媳、思归、哭灵、窥艳、斥马、突遇、诫夫、感义、帅困、伏暗、遇救、疑问、奉檄、释疑、获捷、奖功、观战、结论。

从这些情节上看,《二十世纪新茶花》在原有的爱情故事之中加入“国事”,不再深入展现“爱情”“欲望”等冲突,而致力于编造曲折救国情节,打造声光电气的布景,使故事的主旨从心灵层面转为功利性的说教。它将《茶花女》发展成一部讲述“爱情加救国”故事的时事新戏。

且看剧中情节,新茶花被陈成美逼走后,无处可去,她和仆妇商议,与其沦落街头成为乞人妇,“曷若权往敌营,于番邦元帅处设辞求贷,屈身以诳之,或可苟延数日,济此眉急”⑤。于是,她们投身敌营,且不论她们的诓敌之计成败如何,新茶花“屈身”的行为却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诓敌》一节写道,她到番营时,“番帅大悦之,握手欢迎。新茶花则现温蔼柔顺之色,嫣然启齿曰:‘如不以贱质见弃,愿侍元帅巾栉。’”⑥其后,《园观》一节,番帅和新茶花相携游园,“携手狎亵种种龌龊之状态,令旁观者见之,莫不为丽若天人之新茶花横生妬心”⑦。这一幕恰又被陈少美看到,误解新茶花,对她恨之入骨,新茶花前往陈宅剖冤,陈少美对她倍加羞辱。新茶花欲觅死,被佣妇劝下,献计说只要新茶花从番帅中偷出地图交给陈少美,就可使少美“功可成,官可复”,也可得到陈成美的谅解和器重。最重要的是,“少奶之不白冤,亦从此可以昭雪……不然,今日即死,少爷终必谓少奶与番帅有瓜葛,恼羞成怒,以一死以洗污垢也。少奶之蒙冤,少奶之贞洁,恐无表见之一日”⑧。新茶花采纳了此计,最终偷得地图,归献少美,少美官复原职,我军也借助地图大败敌军。新茶花更由此得到陈成美赞赏,一家人和美大团圆。

《二十世纪新茶花》剧情绘图所附文字,多次将新茶花夸为“女将军”“巾帼雄杰”。《诓敌》一节,新茶花投奔敌帅时写道:“番帅闻言乐甚,遂推心置腹以待焉而,孰知貂蝉献媚,贼卓堕其术中,异日馘番帅者,即今日忘形尔我之女.将.军.哉。”⑨在《定策》中,新茶花被陈少美误解,急于寻死,仆妇献计时,也以成为巾帼英雄这个目标来鼓励新茶花:“(仆妇)遂竭力劝新茶花勿轻生,且言际此女权伸张时代,必留此身以为大用,作一惊心动魄事勿令人谓巾.帼.中.无.英.雄.,若悻悻然以自经沟渎,则鸿毛耳,何足道。”⑩《窃图》一节,新茶花身临险境、偷图成功,作者更是感叹:“新茶花诚巾.帼.雄.杰.哉。”⑪(注:以上引文的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就这样,编者们将日妓偷地图之事安插到“茶花女”身上,使“茶花女”化身为“女英雄”。

二、“茶花女”亲上战场

福州评话《新茶花》在《二十世纪新茶花》的基础上,对“茶花女”的英雄形象进行了新的演绎。在这个文本里,“茶花女”不仅仅是助夫杀敌,更重要的是,她已被塑造为花木兰般亲上战场的女豪杰。

福州评话《新茶花》的出版年代不详,现收录在黄宽重、李孝悌、吴政上主编的《俗文学丛刊》第4辑382卷,书前备注有这样的说明:“新茶花三集([福州]集新堂总批发),又名《昙花却》《茶花女》。1.初集封面书题:新茶花。卷端题:新茶花。版心题:新茶花。2.二集封面书题:新茶花,下小字:戏情小说、上海书局石印。3.三集封面书题:新茶花,左小字:集新堂总批发处。”⑫虽说作者和出版时代均不详,材料的来源也十分芜杂,但这个材料的价值在于,它是目前较为完整的地方戏曲中“茶花女”演出的文本。

福州评话《新茶花》是韵文唱本。它分为三集,收录在李孝悌等人主编的《俗文学丛刊》的“说唱”类福州评话总目下,又名“清书”,是福建省影响较大的一种传统曲艺。它与弹词相类,深得闺阁妇人和下层劳动群众的欢迎。在叙述形式上,福州评话的唱句上下成对,一般为七字、八字句,但也不拘束,有时会分解为三、三字句,有时也会扩展至十来个字。评话话本一般为刻本,多由集新堂和益闻书局承印。福州评话的表演,虽然也连说带唱,但是没有严格的曲谱,只以铙钹伴奏,表演者随唱词和自己的感情自由吟诵。

《俗文学丛刊》所收录的这份福州评话《新茶花》文稿,出版年月不详,《丛刊》只写出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清代。评话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初集讲的是新茶花随父迁至西伯利亚,后父亡母丧,舅舅叶厚庵将她蒙骗卖入妓院,其弟也被卖入戏园。新茶花之弟虽然被迫加入强盗的行列,但他仗义救出被劫持的陈美,陈美将他收为义子。新茶花和鸨母商量,将身价加卖银两,得以葬母。

第二集从新茶花在胭脂山庄学习琴艺开始,叙述了她在妓院中百般逢迎,取得鸨母和各类恩客喜爱。不仅如此,她又经营俱乐部,笼络俄国商人,成功俘获俄军统制的欢心。统制将他的行宫令牌给了新茶花,新茶花与陈绍美开始筹划婚事。

第三集讲述的是新茶花婚事受挫,陈父设计将两人分离。陈绍美被父亲囚禁,失去军营差事。新茶花与陈父谈判,以设法帮陈绍美官复原职为筹码,劝服陈父同意两人婚事。新茶花找到俄国统制为陈绍美求情之际,巧妙偷得地图。她激励逃兵马标统等沙场战敌,而且自己亲上战场,到军营出谋献策。最后我军大败俄军,新茶花也得以嫁入陈家,生儿育女。其子功成名就,新茶花也流芳百世。

从上述三集故事可看出福州评话本相比《二十世纪新茶花》在“茶花女”的形象和故事上又有了新的发挥。它用传统的道德规范对《二十世纪新茶花》中的女英雄形象进行了“修正”,使其更中国本土化,更世俗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改装“色诱”情节

《二十世纪新茶花》中的“新茶花”形象,相对于《茶花女》小说原作,最离奇的改造就是“色诱”敌帅、偷取地图。这出戏将女性的情色魅力用于服务国家利益,在情色这个主题里注入了矛盾的张力。因为“色诱”在迎合家国需求的同时,违背了爱情和性的道德操守;它是以对性爱对象的不忠来实现精忠报国的。在福州评话《新茶花》中,色诱的情色因素被降低了;即作者不打算陷入色诱情节意味着的道德陷阱。为了减轻和消解色诱对意义的扰乱,作者对这一情节作了修正。我们将它与戏剧本事进行比较,便可看出端倪。在《二十世纪新茶花》剧情绘图本中,“色诱窃图”保留了色相产生诱惑、诱惑导致误解的故事情节,新茶花被逐出家门后投奔敌帅,两人相拥游园,极尽狎昵之态,却被陈少美撞见——新茶花到少美处解释,无奈受到侮辱。此后发生的偷取地图起到消除误解的作用。

而在福州评话里,“窃图”只是顺手牵羊,并非刻意为之。新茶花与俄帅的交往被淡化,两人并非情投意合,他只是一个协助者。女主角还在追求婚姻的半道上,由于家长阻挠,致使男主角失去差事。新茶花让俄国统领说情,无意中见到地图,带回去交予我军。在评话中,新茶花与敌帅的关系,只维系在恩客和妓女的交往。没有得到长辈同意前,新茶花与绍美未敢擅自成亲。唱词同是偷地图,前者是色诱,后者只是智取,“色诱”的环节就这样被淡然隐去。

而且,在评话里,作者重提贞节,并不断强调其重要性。它设置了这样的矛盾,陈绍美钟情于新茶花,但对她的妓女身份和家庭还有顾虑。其友周春堂劝道:“据兄所虑有层层,听弟重将来剖析……若论茶花原淑女,深知四德与三从,不是那般淫贱比,身无瑕玷玉完全,秀外慧中守礼义……”⑬在这番说辞中,作者将身体的遭遇和精神操守区别开来,以“身无瑕玷玉完全”来指涉女主角的出自污泥而不染。也就是说,此处,女性被迫卖身被看作违背她个人意志的行为,因此这个妓女身份是可以忽略的。关键在于,只要她在精神上信守礼仪,就可以当她是守身如玉者。身体的意义因此可以因意志而被区隔。那个被迫售卖的身体,与这个女子没有关系,那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秀外慧中守礼义”,即外表和身心在礼义上协调起来,那么她的卖身和守身就可以被当作两回事来对待。陈绍美对新茶花的爱,就在后者即礼义控制下的身体这里找到合法性。社会歧视因此也可以忽略不计。

(二)“新茶花”亲上战场

根据上面的改动,我们也可以理解,当婚姻爱情不再成为爆发戏剧性的焦点时,矛盾就一定会向其他主题转移。就福州评话《新茶花》来说,它不同于《二十世纪新茶花》的改写也是在这里,即转移到把“新茶花”送上杀敌前线,让女主角进入花木兰等传统女英雄的行列。

女英雄杀敌救国,在中国传统艺术里有很多经典,如花木兰、杨门女将。比较起来,色诱很少被正面呈现和看待,尽管自古以来就有类似西施、蔡文君这类和番故事。就此而言,这也正是茶花女这个符号引人流连徘徊的地方,因为它的意义指涉总会通向一些暧昧的场所,关乎欲望、情色,因此它也特别挑动中国人敏感的神经,迫使那个时代的改写者面对情色的难堪。福州评话的编写者,相对来说,做了避免争议的选择。它隐去了女英雄身体和性的付出,以利保全其形象的贞洁。与此同时,为了突出新茶花的英雄形象,作者为之加上了亲上战场的一幕,而且加得十分巧妙。在戏剧绘图中,最后一节原为“观战”,说陈成美向统帅提出要带儿媳新茶花一起去现场观战,以检阅陈少美所学的军学。文中写道:“(陈成美)言已,向统帅作揖曰:‘从未临阵观战,愿往览战事,以□不肖儿之军学。’遂挈媳新茶花至离营二十余里某山,登高望战,特则陈少美正奋勇当先,与番兵剧战云。”⑭

再看评话,这一处却被改为陈绍美、马千里等人受到新茶花的鞭策,重上战场。在军队遇到险情、送粮道路被阻绝时,女英雄应邀出征,亲自指挥杀敌。且看以下唱词和说白:

外间探子报军情

今有俄京兵又到

绝吾粮道怎奈何

统制闻言惊破胆

标统上前荐能人

话表标统马千里对张统制道,今有陈绍美夫人查茶花,能知俄国虚实,并识山川形势,若得此人到营,破俄必矣……四五天,茶花已到营内,把所带地图一看,深知我军所困之地,敌人断我粮草之处,茶花便于大家计议,此处山头可以占领,彼处谷口可以埋伏,调动清楚,次日开战,先命老弱兵士引诱敌人入阵,四下里一声绝响,伏兵出杀,使俄兵尸如山积,血满沟渠,望胜彼得堡而逃。茶花传令三军,不须追击,扎住要塞,绝其归路后,经英美两国出来议和,把库伦铁路问题取消了,立了合约,敦睦邦交。⑮

在这里,新茶花的“英雄能力”再度成为传奇,这些描绘将她遣返到传统女英雄画廊,但那种情色暧昧可能带来的意义空间也一并失去了。

三、对女英雄形象的再思考

以上对时事新戏《二十世纪新茶花》和福州评话《新茶花》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它们对西方经典女性形象的“改写”。如果说《二十世纪新茶花》在情爱与家国问题上,开放了性和身体的想象空间,那么值得注意的是,虽说都是将“茶花女”打造为一名“女英雄”,但福州评话则代表了对此“开放”的反拨。

福州评话《新茶花》在《二十世纪新茶花》的戏剧本事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特别的尾声,在最后数行里,有这样的唱词:

自古贤妻为内助

可比那

梁氏捊鼓助夫郎

……

次岁茶花生两子

形容俊秀且聪明

异日功名都发达

同在朝堂做高官

景卿后来生三子

查家从此发祯祥

陈美生平无过恶

报应善终百岁亡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巴黎名妓“茶花女”的形象,在《二十世纪新茶花》和福州评话《新茶花》中,有了开天辟地的转变,从一名妓女摇身变作了救国女英雄,这一形象比起原作中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似乎更具独立性、主动性。但是从福州评话中的结尾可以看到,这样的英雄,仍然逃不过“传统文化”的收编。在福州评话中明显增加了一个“茶花女英雄”回家相夫教子的结尾,从上述可见,新茶花做完英雄后,理所当然地回归家庭,从此家世发达,子有功名,全家都得到善报。

而这一点,在中国传统妓女爱情故事中,并不乏见,我们可以从不少作品中找到印证。如《李娃传》里李娃助其爱郎赢得功名,婚姻也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妇道甚修,治家严谨,极为亲所眷……娃封汧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⑰。再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最后的结局也是,美娘嫁与秦重,“夫妻偕老,剩下两个孩儿,俱读书成名”⑱。如此,新茶花的独特经历和才艺,都是她从妓院重返家庭、获得贤妻良母美名的基础。在晚清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女主角何玉凤也有同样的经历。何玉凤,别名十三妹,她原是一名行侠仗义的女侠,在为父报仇的过程中,遇到了男主角安骥,并协助安骥完成心意。不料自己的杀父仇人已死,十三妹便听人规劝嫁给了安骥。她和安骥的原配张金凤共事一夫,琴瑟和谐。小说结尾也有这样的交代:“金、玉姊妹各生一子,安老夫妻寿登期颐,子贵孙荣,至今书香不断。”⑲

“茶花女”形象从妓女到英雄的演变过程让我们认识到,情爱与家国的话题,在中国的现实层面可能具有的复杂情态。在以男子为主导的价值体系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的情况下,女性为了爱情而献身家国的同时,她也必须为了爱情而回到自己在社会秩序中的“恰当”位置。

事实上,假如联系晚清民初流行的另一类巾帼英雄形象,我们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在人类社会经历变革的动荡年代,那些后人推崇的女英雄,都不可能返回到传统社会规定女性扮演的角色。且不说人们心目中的苏菲亚、贞德、罗兰夫人等,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还有现实中的秋瑾,她们无不为了信仰和主义,义无反顾地走上牺牲之路。而从中国早期妇女运动参与者的经历来看,其中很多人都为了坚持理想而放弃了传统婚姻,独身成为很多人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福州评话《新茶花》所设计的相夫教子结尾,固然是老套,但也有其含义。它代表了传统秩序对英雄女子的“收编”。总的来说,新茶花类改写作品,都做了这类收编的工作。公共事务说到底,只是女子奇遇的一个场所,她将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遭遇这个空间里的意中人,但她不能进一步觊觎男性的权力。爱情是一个出发点,也是一个目标。克服种种挫折达成目标后,她必须回到传统秩序规定的位置。对于新茶花而言,归宿就是成为贤妻良母、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注释:

①作者原话为:“The story has survived not merely, as he once said, because ‘it will always be replayed throughout the world wherever there are courtesans and young men’.”见Alexandre Dumas fils . LA DAME AUX CAMÉLIAS(茶花女).Trans. David Cowar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XIX.

②苏移:《京剧二百年概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第174页。

③上海寰球社编辑部:《二十世纪新茶花》,宣统元年(1909)10月,藏于上海图书馆,第一节。

④秋星:《记寰球中国学生会所演二十世纪新茶花新戏》,载于《时报》1909.6.13(4)。转引自蔡祝青:《译本外的文本:清末民初中国阅读视域下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博士学位论文,天主教辅仁大学,中华民国九十八年(2000),第135页。

⑤⑥⑦⑧⑨⑩⑪上海寰球社编辑部:《二十世纪新茶花》,宣统元年(1909)10月,藏于上海图书馆,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二节,第二十五节,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五节,第二十六节。

⑫⑬佚名:《新茶花(三集)》,集于黄宽重,李孝悌,吴政上编:《俗文学丛刊(4辑382)》,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新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90年(2001),第456页,第509页。

⑭《续新茶花》,载于《图画日报》,1910.7.21(340),第6页。

⑮⑯佚名:《新茶花(三集)》,集于黄宽重,李孝悌,吴政上编:《俗文学丛刊(4辑382)》,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新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90年(2001),第528页。

⑰白行简:《李娃传(据龙威祕书本排印)》,北京:北京书局,1991年,第6页。

⑱[明]冯梦龙:《卖油郎独占花魁》,集于《三言》,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29页。

⑲[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清]董恂评.周树德,吴效华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693页。

陈瑜(1979-),广东吴川人,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妇女、性别与文化研究”。

J80

A

1007-0125(2015)07-0004-04

“2014年广东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编号:2014WQNCX028)和“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编号:13SK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