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京剧的艺术魅力

2015-08-19 00:36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合肥230000
戏剧之家 2015年14期

张 庆(安徽省徽京剧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谈京剧的艺术魅力

张庆
(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从京剧艺术的舞台表演、音乐伴奏以及剧情人物等三个方面对京剧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京剧研究提供借鉴。

京剧;艺术魅力;舞台表演;打击乐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京剧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其深深植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土壤,得到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使众多观众为其魅力所深深折服,无论是舞台表演﹑音乐伴奏还是剧情设计与人物形象,都让人叹为观止。

一、舞台表演引人入胜

京剧的舞台表演别具一格,它并不像舞台剧一样一味追求真实性,而是使用简单的布景设计,将演出的中心任务交还给京剧表演。对于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京剧表演的关键之一。例如,京剧中的青衣在扮演生活穷苦的良家妇女时,通常衣着朴实,大都会将单色头巾围裹在头上,身上则常穿着“青褶子”,因此被称作“青衣”。这类角色的表演通常都以唱为主,对于表演者的演唱功底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演唱时,既要做到吐字清晰,还要做到字正腔圆,并通过表演,向观众传达出角色善良稳重的个性特点。其表情不能浮夸做作,动作幅度也不宜过大。无论是《法门寺》《白蛇传》还是《孟姜女哭长城》《骂店》等,表演者都应当紧抓角色特征,以此为基础来表现角色情感。

京剧艺术的虚拟性,能够使观众自觉接受舞台的假定性。这种虚拟手段的运用,能够使戏曲舞台展现出超脱的特点。例如,青衣演员走路时通常使用“交叉步”和“一字步”,这两种步伐与现实生活中的步伐差别较大,具有夸张的虚拟成分,但这种艺术手法往往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剧中角色日夜兼程的状态,与此同时也缩减了舞台的空间变动,为观众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人物动作在京剧艺术中往往起到抒发角色情感的作用。在舞台表演中,演员既可以通过唱念来刻画人物性格,也可以通过身段﹑舞蹈来抒发人物情感。例如,《拾玉镯》就实现了唱念﹑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京剧舞台表演艺术的立体性﹑独特性与观赏性,赋予了京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二、音乐伴奏增添活力

音乐伴奏是京剧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打击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击乐对于烘托表演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京剧艺术中的打击乐伴奏彰显了京剧艺术的生命力,为京剧表演增添活力。原本单一的说唱方式在音乐节奏的引领下变得活泼生动,锣鼓声响,表演开始,将戏曲演出隔离到现实生活之外,并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掌控舞台节奏。无论是营造独特的时空环境,还是制造艺术气氛,或是塑造角色形象,音乐节奏都贡献出巨大力量。在锣经的伴奏与舞台形象产生契合时,一种协调的美感油然而生,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体验。第二,京剧艺术中的打击乐能够丰富补充表演语言。打击乐通过节奏组合编织出的语言是对舞台表演的有力补充。这种特殊的语言能够帮助观众区分剧中情节的重要性,分清主次,能够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审美氛围,引起观众共鸣。第三,打击乐的节奏能够粘合文武场。节奏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重要媒介,密集的节奏与角色表演相辉映,有效发挥着音乐表情达意的作用。第四,空白的处理是表演京剧艺术的重要内容。例如,锣鼓声的骤停往往能够使观众对客观环境进行主动的想象与联想,这种空白既能够给观众留下舒缓空间,又能够将观众更加深入地带入表演过程中,体味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剧情丰富形象丰满

京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典剧目的剧情经过前辈艺人的不断打磨,历经岁月而不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故事内容耐人寻味。例如,家喻户晓的《秦香莲》,展现了黑脸包公的公正不阿﹑铁面无私,这种刚正无畏的精神亦是现代人的不懈追求。

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在于丰满的人物形象,除却技巧娴熟﹑声情并茂的舞台表演,其人物的化妆和服饰也别具一格。一个相貌普通的演员,只要五官端正,经过化妆,就可以成为舞台表演中的“佳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脸谱,无论是黑脸的包公﹑红脸的张飞,都将人物性格特点刻画在脸谱之上。除此之外,京剧演员华美的服饰亦是绝佳的艺术品,通过装扮,观众能够对角色的地位﹑出身,甚至文化教养﹑性格特点都拥有较为直观的判断,有的角色衣着华丽,让人眼前一亮,有的角色尽管穿着朴实无华,却让人倍感亲切。

综上所述,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只有走近它﹑了解它,才能够深刻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对其进行保护﹑传承,才能够将其发扬光大。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音乐伴奏,亦或是剧情设计与人物形象塑造,京剧艺术都能够带给观众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当前,尽管面临多元观念和多种艺术形式的挑战,但京剧艺术定能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世界的关注。

[1]包海英.试论京剧文学之性质[J].艺术百家,2014,(5):50-51.

[2]李宝庆.传承京剧艺术振兴传统文化——浅谈京剧艺术的现代传承[J].戏剧之家,2014,(10):67-68.

J821

A

1007-0125(2015)07-0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