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布艺“童态化”校本实施的教学策略

2015-08-18 14:36颜闻葛高中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布艺民间美术

颜闻 葛高中

【关键词】民间布艺 童态化

《民间布艺》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14-02

民间美术是组成我国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民间美术与儿童教育的融合在美术教育界早已深入人心,在挖掘与传承本土民间美术元素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民间美术中还有很多技艺技能,比如让民间布艺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在学生精神世界实现有效延续,将更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美术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美术学习的客观规律,以探寻民间布艺进课堂的实施路径为契机,创造出鲜活而生动的儿童语言情境下的民间布艺,让民间布艺以“童态化”的姿态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民间布艺从“民情”到“学情”的转移

民间布艺来源于民间,是女红文化、民俗文化的产物,民间布艺素材被移植到小学美术课堂时,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何让布艺的制作手法及其内涵渗透于美术课堂呢?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传承与发扬民间布艺中积极向上的优秀艺术精髓,摒弃其糟粕,让民间布艺走进美术课堂。

(一)民间布艺与美术教学的语境差异及联系

离开传统生存语境的民间布艺走进学生的世界,需要以单元欣赏的形式分层推进,让民间布艺的由来、民间布艺的美、民间布艺的意义融入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感受不同地域民间布艺的特征和差异,为课程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比如《民间布艺》校本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民间布艺欣赏》合理选取了民间布艺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学习,分别是布贴、堆绣和布老虎,无论是制作方法、造型变化,还是艺术价值都是独一无二的。另外,欣赏单元教学中的《关中布贴风情》《陕西布堆剪影》《揭秘盐城布老虎》三节欣赏课,重点展示了民间布艺的地域风格,让学生体会民间布艺的多样性,使教学内容以鲜明的图像烙入学生的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挖掘身边的资源,将来自生活社区的民间艺人请到校园中,给社团学生作指导。如张奶奶问学生:“你们想剪什么?”女同学要剪花,男同学要剪动物。只见张奶奶拿着剪刀、红纸随心所欲地舞动起来,不一会儿,美丽的花、耕地的牛跃然纸上,学生们欢心雀跃,拉着张奶奶问东问西,张奶奶带着一口乡音和学生们互动交流,这气氛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截然不同,学生感受到了民间布艺丰富的人文性、鲜明的形象特征、独特的制作工艺,将民间布艺真真切切地带到校园,让学生获得强烈的直观感受,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从生活技术到艺术游戏的蜕变

艺术来源于游戏,是艺术起源说的一种。布艺游戏改变了传统布艺一针一线的制作工艺,用艺术创作的手段改变实用的观念,融游戏于美术教学中,这也是民间布艺走进课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民间布艺从生活技术到艺术创作的蜕变。例如,在现代民间布艺欣赏单元中,教师将现代拼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拼布基本的技法和用途。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如分组合作、小组竞赛游戏等,让学生感悟布艺不同的肌理和色彩,运用艺术的创作手法延伸与勾兑,使布成为创作的有效素材。由于拼布的要点在于图形的建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四季的表情》为创作主题体现拼布的要素。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拼布的现代元素,拓宽了对布艺的认识,认可布艺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本身所具有的诸多可塑性。

(三)关注儿童眼中的布艺世界

布艺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穿的、用的,装点着生活,美化了环境。儿童眼中的布艺是家中漂亮的窗帘,是自己身上的新衣服,是睡觉时的床单、被子,是沙发上好看的座垫。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现代人生活中的布艺已经找不到传统人文的痕迹,这些远离现代生活的民间布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影响着学生对美的解读和认知,儿童对其熟悉、喜欢,却又感觉神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看到传统民间布艺,感受民间布艺的美,体味传统人文的丰富内涵。在教学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收集自己家中民间布艺的物件与大家分享,就有学生带来了家中的旅游纪念品——布老虎,其艳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获得了全班学生的交口称赞“好可爱的布老虎”。有的学生非常自豪地说:“我奶奶会做各种各样的虎头鞋,小时候我穿的都是她做的鞋子。”还有留守儿童张××表示想学做一个布艺“长寿枕”送给爷爷,爷孙相依为命的生活积淀了儿童对爷爷的深厚情感,希望爷爷能长命百岁……表达内心世界是儿童绘画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绘画的原动力,教师尊重学生的布艺体验,营造民间布艺的教学情境,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孩子的热爱与祝福之情。可见,美好的作品不仅是高超的技能,更是传递爱的使者,布艺作品以其强大的实用性、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反映了童真的告白。

(四)传统文化在童真世界的追溯与再造

民间布艺鲜艳的色彩、夸张而奇特的造型与民间风俗的暗喻,形成独特的图式,以图腾的概念存在于布艺创作中,让学生展开无尽的遐想。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双关、谐音等手法的运用,契合观念的传达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布艺文化。因此,探究观念是解读布艺作品的关键。要准确欣赏民间布艺作品,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民间布艺作品隐藏的观念内涵,正确解读布艺作品,以通过适当的思维抓手,挖掘民间艺术造型的方法,实现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巧妙融合,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比如,教师设问:“布艺作品中抓髻娃娃的头发有哪些不同?”学生有的回答发型不同,有的说像植物,有的说像动物。学生从中了解到抓髻娃娃的发型不仅是装饰,同时又是区分性别特征的符号。又如在讲解“麒麟送子”传统题材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善良仁兽麒麟的传说,以及人们对儿童的祝福与期盼,教师再引导学生依据麒麟的文字描绘进行造型设计,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民间布艺复杂的工艺往往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布艺学习不是对传统技艺的照搬,而是个性化的创造,首先要汲取传统文化,在了解民间布艺存在的原因和劳动人民深厚的情感寄托这一前提下,才能进行技法的研究和主题的创作。学生只有熟悉民间布艺中隐藏的观念,才能真正对布艺进行活用和再造,形成具有现代儿童特征的民间布艺。

二、民间布艺“童态化”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基于“童态化”的学习与继承,将民间美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于儿童教学中,是探究民间布艺创作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儿童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民间美术创作。

(一)布艺集“碎”的融合

1.补花

“补花”是过去人们给破损的衣物补上图案,起到遮挡、美化的效果,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观念的体现。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了解“补”不仅是布艺的创作方法,更是在艰难岁月中父母辛勤持家的必备技能。在布艺创作中,“补”是装饰美化的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布老虎的制作中,巧用花布图案补到布老虎身上进行装饰,既简单又漂亮,还可以针对作品的重点部位堆叠,增强作品的层次感。

2.凑整

布料在使用中总会余下一些边角料,这些看似零碎的边边角角,在人们创意的使用下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比如中国古代的百衲衣,还有鱼鳞座垫就是用碎布做成的。拼凑边角料不仅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更隐藏着美好的祝福。学生学习利用变废为美的融合,形成了对布艺独特情感相融的美感。

3.拼布

拼布区别于传统的布艺制作手法,是要把一块完整的布料扯碎,再根据创作需要一块块拼起来,这是现代艺术表达的独特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集体创作的方法,将布料剪成几何图形进行拼贴练习,让学生感受色彩与图形的变化,尝试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搭配表达,创新布艺创作的新形式,呈现融合中的现代美。

(二)借“图”达意的再造

劳动人民用智慧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向往,在自娱自乐的状态下,逐步形成一套吉祥图案和符号。传统民间布艺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劳作与生活,现代布艺的创作也应关注现代生活方式,呈现当下的风土人情,人们透过作品就可以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生活的变迁。学生在布艺创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技巧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比如,“马上封侯”——在布料上画马,再在马上画一只猴子,这种再造图形充分体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创作者美好的愿望。又如,儿童布艺作品《公交车上》《过节》分别表现了学生们坐车上学的情景,以及过节时的家庭场景,针对自己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和特征进行提炼与创作,再现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幸福、和谐之美。可见,民间布艺创作的人物造型夸张生动,没有透视空间的要求,往往会以二维的表达方式试图表达三维的空间,表现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生活的憧憬。二者的创作手法如出一辙,是材料的合成,也是内涵的合成,更是形意的重组,其丰富性和综合性成为布艺画面美感的一道风景。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民间布艺“童态化”折射出学生视野下的当代风土民情,焕发出快乐而纯真、绚烂而热烈的生命力,民族精神和独特审美以文化的形式滋养师生的心灵,其在本源文化中追求生命、憧憬幸福的观念情感,透过民间布艺在儿童心灵深处复苏。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校内外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民间布艺移植于现代学生生存语境当中,正被有个性、有创造性地传承着。

【参考文献】

[1]唐瑛.从传统布艺到现代软雕塑创作[J].当代艺术,2012(1).

[2]郑丽萍.民间草根艺术的实用与创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3).

[3]李晓勇.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2(6).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布艺民间美术
布艺软装饰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森系布艺书皮
创意美术
布艺贴画——勤劳的惠安女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人隐藏在民间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