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介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通过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不仅能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学习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最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
【关键词】课堂讨论;合理分组;课堂提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研究的紧迫性
①课堂讨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讨论来实现。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需要课堂讨论,那些简单易懂、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的问题以及难度很大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
②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决定效果。在目前的课堂讨论中,存在着以下现象: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能够发言的只有几个学生。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缺乏讨论的勇气,另外,经常出现有学生开小差的情况。
③七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还比较弱,在课堂上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因此,课堂讨论常常演变成了闲聊。
④由于每个小组的情况不同,所以在时间上差异较大,有的小组课堂讨论已完成,可是有的小组还没有统一的结果,学生没有习惯课堂讨论这种形式,造成时间的浪费。另外,老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讨论,达不到预期效果。
2.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在课堂讨论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课堂讨论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3.研究的可行性
在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初期,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取了一些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课堂,从中摸索出适合我的教学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次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本校七年级一班至六班的学生。七年级学生的显著心理特点是: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刚开始接触生物,还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有效的课堂讨论正可以锻炼他们的这些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总结出课堂讨论的一般方法应用于我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究、改进、归纳总结。
2.调查法。以七年级1-6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
3.个案研究及分析对比法。针对某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形成一些个案。这些个案,是课题研究生动、真实的信息资源,通过对这些个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的提出
课堂讨论是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是体现学生主体化学习的途径。通过我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在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锻炼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题的申报
针对目前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我提出我的微型课题名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研究》。该课题于2012年11月得到立项,课题编号为:SWX12-761。
3.参加微型课题研究培训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课题研究意识和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没有经验。因此,我聆听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秦德增副所长做的“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报告,从而明确了方向。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研究活动,并且明确了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重要文献资料的搜集
围绕要研究的问题,我查找了很多文献,期待弄明白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最新成果,本学校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源在哪儿;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
5.针对班级情况,确定课堂讨论的内容及形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6.认真总结,准备结题
整理课题研究档案性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七年级一共有学生245名,因此本次调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看法以及课堂讨论出现的问题,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目前,学生比较认同课堂讨论,他们普遍认为课堂讨论对他们掌握知识很有帮助,认为这种授课方式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占了78%。
2.关于小组人数,有接近46%的学生认为,6人是最佳,其次是4人。目前,在我的课堂上小组人员大约为6人左右,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小组人数为6人比较合理,所达到的效果也最佳。如果人数过少的话,直接的弊端是意见的提出比较单一,而且经常会出现只有一个人持不同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持不同观点的人容易被其他同学所左右,从而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则小组长不好管理,而且可能演变成了闲聊或争吵。
其次,如何决定小组成员?44%的学生赞同关系好的同学一组,另外,有35%的学生认为应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组合。七年级学生的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干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因此,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我会尽量兼顾他们的情感状况,并且考虑实际情况,以达到最好的分组效果。
另外,在成绩方面,有47%的学生希望本组的其他成员生物成绩能比他们高,这样的话,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能带动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是迫切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取得进步的。在性格方面,有55%的学生希望小组成员的性格和自己的一样,学生们普遍不喜欢性格偏内向的同学。
有46%的学生认为,每个小组都需要一个小组长,但是小组长不用固定,大家可以轮流当小组长,这样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领导能力。
3.在讨论的问题方面,有35%的学生希望讨论的问题是比较有趣的思考题,有33%的学生希望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这样才能在讨论中取得更多的成就感。那么,有27%的学生希望能够讨论一些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的题目,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4.在讨论结束后,有52%的学生希望能够自己反馈自己的观点,有35%的学生希望最后由老师总结反馈他们的观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能够拥有表达他们观点的机会,这样能够锻炼他们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5.目前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认为存在的问题是,讨论的时候容易转向聊天,从而大大降低了讨论的效果。另外,在每次讨论中,每个小组总是有部分成员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发表的观点往往代表着这个小组最后的观点,最后进行总结性归纳的也往往是这些学生。其次,在课堂上,往往由于讨论时间太长从而影响上课效率。
6.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讨论活动后,有将近95%的学生还是比较赞同小组讨论的,这说明学生们从小组讨论中得到了一些好处,不光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合作探究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信心。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我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我认为如果想达到较好的课堂讨论效果,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首先要进行科学分组
目前,在小组课堂讨论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少数学生主导了整个课堂讨论,而一些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这样就会导致讨论结果过于片面,有时会扼杀真正好的观点。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做到合理分组。
首先,在分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要尽量考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意他们之间的互补。同时,在刚开始的时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在小组内设定一个生物学科组长、问题收集记录员、信息反馈员、点评员、学习任务检查员、讨论展示员。小组长负责给各组员分配任务,同时注意这些任务员是暂时的,大家可以轮流上岗。问题收集记录员,要注意搜集小组中其他成员的问题与建议,讨论展示员负责在班级中进行总结归纳,反应自己小组的观点。这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课堂讨论有学生开小差的现象,能够真正做到人人参与。
(二)课堂讨论的题目要科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结构划分为三个区:“已知区”、“最新发展区”和“未知区”。他认为,课堂讨论的题目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讨论与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价值。如果在学生的“已知区”进行提问,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只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如果在学生的“未知区”提问,即使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也探究不出问题的答案,长此以往,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课堂讨论的题目要具有“开放性”,才能给学生充分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堂讨论题目要具有层次性。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可设计一个问题组,问题组中的问题之间有内在联系,使上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下一个问题有启发。这样才会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堂讨论虽然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成为旁观者。七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还很欠缺,需要老师的指引。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独到的见解时,老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合理安排讨论时间
要根据课堂讨论的题目,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如果讨论时间太短,学生往往得不出最后的结论,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时间过长,容易出现课堂松散现象。
(五)对学生的回答要有追问
讨论结束后,小组选派一名成员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在学生阐述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及时追问。老师及时的追问,可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提高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六)有效的课堂讨论评价
每次课堂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优缺点,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及个人给予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七)教师要有效的倾听
有研究证实,教师的倾听有利于课堂讨论的开展和深入。Strother通过研究发现,在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一个人至少有45%的时间是用来倾听的,可见,有效倾听在课堂讨论中的重要性。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带着赏识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并且带有耐心,认真的把问题听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被人欣赏的幸福。
七、问题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讨论首先在于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在于学生的分组,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而且,每次的讨论任务要落实到人,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另外,教师要注意把握整个课堂,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避免无效讨论。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使整个课堂可以一气呵成。现在的七年级学生,没有经过具体的课堂讨论培训,所以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课任老师的共同培养。
【参考文献】
[1]高艳,郭方玲,陈丽等.有效课堂讨论策略三题.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15期
[2]王庆管.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科学教育,2009年第3期(第15卷)
[3]李强.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讨论的质量.吉林教育,综合9/2012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