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结春+刘智
摘要 为解决网箱养鳝池水质恶化、增重倍数低、病害多发、品质下降等问题,2014年在望江县武昌湖特种水产良种场池塘进行网箱生态养鳝池塘水质综合调控试验,池塘3口,每口面积4 002 m2,试验池塘每口池塘插网箱300只,网箱规格2.0 m×2.0 m×1.5 m,鳝种投放密度每箱4 kg,采用合理混养花白鲢、细鳞斜颌鯝等鱼类、实施微孔增氧、使用微生态制剂等综合措施。结果表明:效果显著,试验池塘共起捕商品鳝11 782 kg,生长倍率1∶3.27,净增重8 182 kg,其中0.2 kg以上大规格商品鳝超过75%,黄鳝单产9 818.4 kg/hm2。起捕商品鱼5 497 kg,单产4 580.85 kg/hm2。纯收入288 868.2元,纯利240 720元/hm2,投入产出比1∶1.57。
关键词 黄鳝;网箱生态养殖;水质综合调控
中图分类号 S9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258-01
池塘网箱生态养鳝产业是望江地区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特色渔业新亮点,随着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一些制约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凸显出来,如苗种质量良莠不齐、上市商品鳝品感欠佳、黄鳝生长倍率不高等,导致养殖效率滑坡。2014年课题组试验攻关,应用养鳝池塘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改善了池塘水质环境,提高了黄鳝生长倍率,提升了上市黄鳝口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
试验在省级望江县武昌湖特种水产良种场实施,2014年良种场共有连片网箱生态养鳝池塘16口,每口池塘面积均为4 002 m2,东西朝向,水源进排水设施等基本情况完全相同。本试验抽取其中东10#、东11#、东12# 3口池塘实施,试验面积共12 006 m2,其余池塘为试验对照塘,池塘投饵、放养等情况类似。
1.2 池塘清整
试验池塘在冬季全部清整曝晒,清整后的池塘淤泥深度约20 cm,深度2 m,可注水1.8 m。5月16日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2 250 kg/hm2,化水全池泼洒,5月21日施基肥,用量4 500 kg/hm2,加注新水,注水深度1 m[1]。
1.3 网箱准备与设置
试验池塘每口池塘插网箱300只,网箱规格2.0 m×2.0 m×1.5 m,试验池塘共插网箱900只,网箱总面积3 600 m2。网箱下塘前,用5 mg/L漂白粉浸泡1 d后下塘。5月25日开始插箱,网箱四周用竹竿固定。5月28日往箱里投放水花生,以构建网箱生态条件,水花生放入箱后及时用2 mg/L二氧化氯泼洒消毒。
1.4 鳝种投放
鳝种为安庆地区周边地区收购的天然鳝种,由于鳝种投放要求有连续5 d左右晴天,所以鳝苗投放时间前后历时22 d,从6月5日开始至6月27日全部投放结束,鳝种下箱前还要仔细挑拣,剔除伤、病、弱苗,分规格称量下箱,鳝种按每箱4 kg均匀投放,规格为20~60 g,试验池塘共投放鳝苗3 600 kg。鳝种下箱后第2天用聚维酮碘消毒1次,常规用量,第3天开始驯食、投喂[4-5]。
1.5 水质综合调控
1.5.1 混养鱼类投放。试验池塘投放预留的鱼种,功能是调控鳝池生态环境,鱼种包括滤食性鱼类和刮食性鱼类,鱼种下塘时用5%盐水浸泡5~10 min进行消毒[6]。配养鱼投放情况如表1所示。
1.5.2 使用纳米管微孔增氧。试验池塘配备3.0 kW微孔增氧设备1套,共安装纳米管增氧盘54个,平均安装密度45个/hm2,均匀分布箱外通道中。微孔增氧设备通过智能时控开关控制使用,正常情况下每天晴天中午和晚间下半夜开启2次,每天设置启动时间不少于8 h,恶劣天气遵循“三开三不开”的原则灵活使用。
1.5.3 微生物制剂使用。益微生物既可作为水质净化剂,又可作为饲料添加剂。试验池塘全程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7~10 d施用1次,从8月开始,在黄鳝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
1.5.4 使用底改改善池底条件。每月使用1次双效粒粒底改素,用量3 750~4 500 g/hm2。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于2015年3月底前结束,历时10个月,试验池塘商品鳝和套养鱼陆续起捕销售完毕。试验池塘共起捕商品鳝11 782 kg,生长倍率1∶3.27,净增重8 182 kg,所捕黄鳝体色鲜亮,规格整齐,个体大,其中0.2 kg以上大规格商品鳝超过75%。套养鱼起捕情况如表2所示。
试验池塘共起捕商品鳝11 782 kg,平均销售价格63.6元/kg,商品鳝销售收入749 335.2元,起捕各类商品鱼5497 kg,按本地市场价格(鲴鱼15元/kg、鳙鱼11元/kg、鲢鱼4.4(下转第262页)
元/kg,鲫鱼12元/kg)计算,商品鱼销售收入49 429元。试验池塘总销售收入798 764.2元。试验池塘成本包括鱼种257 400元,以及饲料229 096元,塘租、电费、微生物制剂及池塘清整、消毒、人工和折旧等23 400元,生产总计支出509 896元。试验池塘纯收入288 868.2元,纯利240 720元/hm2,每 1 m2网箱可获纯利80元,投入产出比1∶1.57。
3 结论与讨论
3.1 经济效益高
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应用的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成效显著,试验池塘无论是商品鳝增重倍率,还是综合效益都远远高于其他对照塘口。试验塘口平均增重倍率达1∶3.27,不安装微孔增氧系统、不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对照塘口最高增重倍率1∶2.2,试验塘口纯利240 720元/hm2,对照塘口纯利最高不到15万元/hm2。
3.2 综合调控水质效果好
养鳝池塘采取放养生态功能鱼、实施微孔增氧、使用微生物制剂、底改素综合应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了整体功能,既改善了水质,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鳝池基本没有发生病害,降低了由于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是鱼类在池塘中的觅食活动,利于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流通,滤食性鱼类花白鲢摄食浮游动植物,净化了水体,刮食性鱼类细鳞斜颌鯝摄食丝状藻类等净化了箱体,鲫鱼吃食残渣剩饵,净化了池底。微孔增氧系统保证了水中充足的溶氧,形成了池塘水体上下对流。微生物制剂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净化水质、减少疾病,还能直接或间接为养殖生物提供基础饵料,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使商品鳝肉质品质提高。二是池塘网箱生态养鳝生产中,网箱面积仅占池塘总面积的30%,水体中投放生态鱼,只要搭配合理,本身就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本试验中,共产商品鱼5 497 kg,单产4 580.85 kg/hm2,产值41 190元/hm2,增大了利润空间。三是本试验结果都是基于生产,并未对水体生化指标进行精准检测,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补充完善,做到更加精准、快捷和实用,便于示范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柳富荣.黄鳝池塘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10(5):81-83.
[2] 江河,胡王,侯冠军,等.池塘集约化网箱养鳝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技术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08(5):140-145.
[3] 万全,曹义锋,刘映彬.安徽无为县黄鳝生态养殖技术及效益[J].内陆水产,2005(4):35-36.
[4] 方智春.鳝鳅立体生态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2(17):46-48.
[5] 陈德贵,潘爱平,许太军,等.池塘网箱生态养鳝技术[J].科学养鱼,2003(9):20.
[6] 吴云发,石云金.黄鳝网箱养殖试验[J].江西水产科技,2006(4):44-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