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词语的心智作用

2015-08-17 08:48任姹婷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00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动觉概念化心智

任姹婷(中国民航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00)



人类对词语的心智作用

任姹婷
(中国民航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00)

现代认知语言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对语言作出某些规定和描写,而是从认知层面解释语言的一般属性。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示和动觉图示均建立在静态和动态的概念化过程上。所谓静态的概念化过程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思维行为。动态的概念化过程指人在模拟的潜在思维环节中,通过心智而激活意象的一种相对有意识的思维行为。本文阐述了人类对语言和词语是经过体验——认知——归类——应用的心智作用而完成的。

心智;动态图式;静态图示;体验模拟;意象认知模式

人类在认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对千差万别的世界经历互动体验、意象思维、归类总结、形成概念、构成词语等过程。这样的过程就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这样的过程也就是人类对语言的心智作用。

心智作用的过程就是人类的心智活动的过程。概念形成于人类的心智之中,语言也要形成于人类的心智之中。人类通过认知参照点沿着心智思维路径实现人类的概念化、范畴化、语言化,从而实现人类的“认知世界”。 认知参照点是心智中的聚焦潜势,它可以激活认知参照点辖域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它也不一定非得以确定的词语出现在交际之中。

人们在长期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中形成各种意象图式(image schema,IS),建立各种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CM)。各种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的知识做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表征结构,是已储存于人们头脑中,为人们广泛接受普遍应用的认知模式,其中包括语言结构等。总之,图式是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基础上的一种整合结构,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所以,我们要了解词语的结构意义,就必须先研究人类如何基于各种图式进行体验,以及在体验过程中引起的心智活动。

一、意象图式

意象是表层结构,语言是意象的符号特征,因此语言与意象是处于同一个认知层面的。图式是典型事例的心智表征。意象图式是深层结构,“意象图式”是对具体意象及其关系的进一步抽象,是人类经验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联系具体意象和抽象关系的认知结构。

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是从自己的身体感知开始的。Lakoff和Johnson指出,人是物质体,皮肤把我们同外在世界分割开,感知世界就是感知外界。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实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在主客观互动中,各种关系反复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在记忆中形成丰富的意象。大脑从这些意象中抽象出同类意象的共同本质,从而形成意象图式。

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讲,意象图式分为物体意象图式和空间意象图式。物体意象图式是以人们熟知的具体物体领域的体验去描述抽象物体领域所形成的表征结构;空间意象图式是指人类在没有直接动力信号源作用的情况下,人们仍可以激活意象、模拟词语、描绘经验,从而形成表征结构。所以,人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的体验基础上,就会在人类的大脑中形成物体意象图式;人们在没有在外部世界的直接刺激时,仍能激活出感知意象的空间认知意象图式结构。比如在没有知觉体验刺激的语境条件下,人们凭自头脑中的想象就可以意识到 “五星红旗”的视觉意象和“东方红”乐曲中的听觉意象。

二、动觉图式

动觉图式是人类自身身体与客观世界反复互动后所产生的表征结构。因此,顾名思义,动觉是人类的各种感觉器官(诸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与运动器官密切配合,实现调节,产生“动觉智能”。

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讲,动觉图式分为静态动觉图式和动态动觉图式。静态动觉图式是由“自主出现的事件”所完善的动觉图式。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并非每个公民都参加过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于闻者而言,他们并非有直接的体验。所以,我们把这种事件称作为“自主出现的事件”。因此,我们将它归入“静态动觉图式”之列。

动态动觉图式是通过直接互动所形成的动觉图式。个体经验者经过身体体验互动形成了概念,该概念被概念化以后,便完成了认知,形成了确切的词语。

具有事件性的名词,即便其有“动态意象”也要按静态来对待。因为,这种“动态意象”是一种关系性的动作与过程,其不同程度的“关系性”,对应了不同程度的“动觉意象”。在人的范畴化认知作用下将其视为一种静态的事件或过程,即具有事件性的 “静态意象”。

三、意象图式与动觉图式的诠释

意象图式和动感图式的概念、形成和分类都及其相似,且相互吻合。下面图一和图二能更清晰地反应出两个图式在我们理解语言和词语时的心智作用。

图1 动态图式

图2 静态图式

1.体验模拟

不论哪一种图式或表征结构都离不开人类大脑对物体和事件的 “体验模拟”(embodied simulation)。“体验模拟”是无意识思维的想象行为。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行为都是自动完成的。

图1中的认知行为是指认知主体直接和外界事物发生互动,这种互动是通过人类的自身来实现的,通感功能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标记为A的框表示大脑在认知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A是处理活动,构成了互动经验。

图2中所指给的认知主体是自主完善进行的。A的某些方面(标记有A’)会自主出现,但与客观外界不发生直接互动作用。A’寓于A之中,A’的存在相当于A的相似形或近似体。所以,A’是A的“模拟”。两者的差异性,取决于两者的“模拟度”,两者的“模拟度”,取决于自身的“心智度”。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人,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事物或事件,也会具有差异性的“模拟”。

“模拟”在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在心智作用的认知过程中必须重视掌握这一潜在的思维环节,因为人们在没有外界直接刺激的条件下,仍能产生激活感知意象的认知能力。实际上,“激活意象”的过程也就是模拟某些词语描绘经验的过程。

2.构建意象

实际上,人们在相当多的心理活动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的感知刺激相联系。在无感输入的情况下,仍能出现类似的知觉感受,此时出现的感觉意象我们称其为“静态感觉意象”。比如“walk”、“hop”、“call”运动意象的词语,可以概念化为动词:“to walk”、“to hop”、“to call”,但也可以概念化为各词:“have a walk”、“take a hop”、“make a call”。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运动状态的事件,认知主体完全可以构筑事件的“运动意象”。将这些事件的“运动意象”建构为具体的“物理实体”。对于这些“物理实体”,认知主体可选择不同的属性加以凸显、实施不同的心理扫描,从而构建出不同的意象,形成相应的词语概念。

四、词语的图式应用

词语的原型(Prototype)是口头或书面表达或者传递信息或思想的基本元素。“词语”归类是源于人们认知这个概念的过程中,采用了范畴化以后的一种行为方式。当人们想表达某一词语时,通过经验把该词语同它范畴化以后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假如,当我们把字、词、句和段视为物体时,这种认识就是通过动态的图式概念化过程发展了原有的范畴,通过动态图式概念化了的词语极大推动了词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成语大多数通过动态的概念化过程而衍生的。

1.词语是物质

喻“物质”于“词语”,如散布谣言、交流观点、搬弄是非等。

2.词语是金

喻“金”于“词语”,如金口玉牙,金科玉律等。

3.词语是布匹

喻“布匹”于“词语”,如编造故事、线索分明、语言朴素、垂帘听政等。

4.词语是液体

喻“液体”于“词语”,如泄露机密、浓缩概念、吐露真情、吸收智能等。

5.词语是人

喻“人”于“词语”,如语言生动、思想落伍、口出狂言等。

6.词语是音乐

喻“音乐”于“词语”,如自吹自擂、鼓吹和平、油嘴滑舌、油腔滑调等。

7.词语是空气

喻“空气”于“词语”,如消息灵通、屏除杂念、吐露真情、计划吹了等。

8.词语是庄稼

喻“庄稼”于“词语”,如荒唐故事、笔耕笔直等。

9.词语是光

喻“光”于“词语”,如灵光一闪、光芒万丈等。

总之,人们通过现实体验,在空间意象图式和动态动觉图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基本意象图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步具备了抽象思维和复杂推理的能力,从而形成了认知模型和词语结构。

五、结语

人以“体认”的方式认知世界,心智离不开体验,作为心智的表征和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工具的语言都具有体验性。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实体和人们之间的关系确定而构成的。在主客观互动中,各种关系反复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在记忆中形成丰富的意象。大脑从这些丰富的意象中抽取出同类意象当地共同本质,从而形成意象图式。在这个过程中,外部世界的物理能量转换成了心理事件。也就是说,由经验结构抽象成概念结构。

Johnson指出:“意象图式是我们经验和知识的抽象模式。”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构成的四维空间,最直接感受到的是自己身体与外界事物的空间关系,时间只不过表现为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因此,我们的身体及其空间关系就成了概念和意义的本源,于是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空间关系图式。

人的知识以各种图式贮存于人类的头脑中或长时记忆中。语义也要以意象来描述。也就是说,每一个词语结构都有一个与它相适应的意象结构来对应。词语结构映照着人类的经验结构。经验结构是一个丰富的意象图式网络,意象图式网络的汇集正是心智作用的聚焦。

在心智表征中,最凸显、最重要的选择便是“认知参照点”。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千差万别,对于观察者而言,犹如漫天繁星。最醒目、最耀眼的可以被视为参照点,不醒目、不突出的事物存在于其周围。观察者可以通过醒目的参照点找到别的不醒目的目标。

以参照点“R”为基准,确认目标体“T”以后,“R”就可能被退为背景,“T”就可能成为新的参照点“R’”;以“R’”为新的参照点可以找到新的目标体“T’”。以此类推,我们就可以找到R’’、T’’,R’’’、T’’’,……周而复始,可望获取新的背景知识,构建新的图式,从而拓展人类“认知世界”的新领域。

[1]Howard,R.Concepts and Schemata:An Introduction[M]. London:Cassell Educational,1987.

[2]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Taylor,John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4]聂亚宁,Beyond的中心——边缘意象图式和空间概念隐喻意义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36-38.

Intellectual Function of People towards Vocabularies

REN Chat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Tianjin 300300)

The primary task of modern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not the prescription and description towards language,but the description of general features towards language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Image schema and Sensory schema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re formed from static and dynamic conceptual process.Static conceptual process is a kind of unconscious thinking behaviour.Dynamic conceptual process is a kind of comparatively conscious thinking behavior activating schema through intellectuality during simulated and potential thinking segment.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at people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and words through the intellectual function of experience---cognition-----categorization----application.

intellectuality;dynamic schema;static schema;embodied simulation;image cognitive mode

任姹婷(1976-),女,汉族,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教育研究。

H13

A

1674_2109(2015)02_0047_04

2014-11-20

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25q159)。

猜你喜欢
动觉概念化心智
汉韩空间关系表达式差别的概念化原因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小学歌唱教学“动觉—听觉—视觉”学习模式实践探索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行政法的概念化——法律保护还是规制进路
运动领域中动觉的研究综述
气沉丹田、丹田呼吸和腹式呼吸
语言概念化和时间图景的历史性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