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晨曦 热汗古力·玉苏甫
【摘要】目的 评估检验心肌酶谱在烧伤患者中的临床医院。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程度烧伤患者在不同年龄中心肌酶谱的表达差异,筛选出临床有意义的检验标准。结果 年龄≤55岁的患者为A组,与健康体检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年龄>56岁为B组,与健康体检组患者比较血清心肌酶谱明显升高。中度及重度烧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肌酶谱对轻度烧伤的老年组患者中具有一定的诊断心肌缺血性疾病的作用,可作为老年烧伤患者的常规检验项目。
【关键词】心肌酶谱;烧伤;检验;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B
烧伤是火焰、热水、蒸汽或化学物品的热力作用引起的人体皮肤甚至是深部组织的损伤。临床工作中烧伤患者合并心肌酶谱增高,部分患者大面积重度烧伤后心肌缺血导致死亡。烧伤程度的不同引起患者各种生理性变化,其中心脏亦是主要受累脏器之一[1]。为了解烧伤患者心肌损伤情况,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烧伤程度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烧伤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按照全国烧伤会议制定的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分为轻度烧伤组70例、中度烧伤组33例、重度烧伤组17例。另选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项目无统计学差异。
1.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受检者抽外周静脉血4 ml,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间工酶(CK-MB)活性、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1.3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烧伤程度与心肌酶谱的关系
轻度烧伤患者中,年龄≤55岁的患者为A组,与健康体检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年龄>56岁为B组,与健康体检组患者比较血清心肌酶谱明显升高。中度及重度烧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患者心肌酶谱的表达水平
组别 n CK CK-MB LDH AST
A组 74 198±24.6 12.1±4.0 197.1±19.5 38.62±7.1
B组 46 264±23.2 24.3±4.2 263.1±17.3 61.21±6.7
C组 120 197±24.1 11.7±2.7 191.1±13.7 32.12±5.3
2.2 心肌酶谱的变化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
轻度烧伤组,年龄>56岁的老年组患者中10例患者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表现,中度及重度烧伤组患者中7例患者心电图提示为心肌缺血。轻度烧伤组,年龄≤55岁的患者中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正常,中度、重度烧伤组患者中7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
3 讨 论
心肌酶谱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性疾病中有里程碑意义,心肌酶谱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部分器官的平滑肌中[2],当细胞受损破坏时ATP生成障碍局部乳酸堆积细胞因子及内毒素诱发失控性炎症反应细胞肿胀甚至溶酶体解体最后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甚至破坏大量酶溢出使血中各种酶的水平升高,检验方法可获知心肌酶的表达水平可间接判断人体正常器官细胞的受损情况[3]。文献报道[4],心肌酶除了心肌缺血性疾病外,脑出血、外伤、部分应激性疾病中均高表达。本文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心肌酶在烧伤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老年患者中轻度烧伤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原因考虑为年老患者血管狭窄、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较多,抗应激能力差,引起心肌缺血的可能性较大。
综上所述,对老年烧伤患者检验心肌酶谱可以筛查合并心肌缺血的患者的发现几率,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减少医源性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跃生,烧伤后早期心肌损害与防治[J]中华烧伤杂志,2008,24(5):369-371.
[2] 朱记法,李 凌,张 晓.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及心肌损伤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l,46(6):93l-933.
[3] 赵传春,丁国娟,赵 晖.心肌酶谱测定与多发伤严重程度的关联性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41-642.
[4] 车虎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项检测指标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3):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