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模式探索

2015-08-16 09:34潘秋予崔小希
关键词:社会医学整体医学

潘秋予,王 敏,崔小希,彭 玮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2)

医学模式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模式探索

潘秋予,王 敏,崔小希,彭 玮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2)

目前,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作为医学模式发展的方向至今已经被提出37年,但是并未能得到有效实践。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新的现代整体医学模式考虑了整体健康等因素,通过更新知识结构、改变认识等方法,有利于突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学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可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医学实践未能得到有效指导的现状,从而更好地推进临床事业的发展。

医学模式;现代整体医学模式;原因;作用

1 医学模式的发展和现状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对医学的总体认识,它是对健康观、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本质概括,其发展不仅受当时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和当前的整体医学时代三个时代[1]。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演变,从最初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逐渐发展为生物医学模式[2],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每种医学模式在其所处的历史时期都曾居于主导地位,为特定时期下的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人类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学社会化的发展、医学学科的内部交融与外部交叉的发展及人口老年化[3]等现象,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对滞后,忽视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导致其在医学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作用受到制约。因此,单纯的依靠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于当时社会人类对健康需求,20世纪70年代,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整体医学模式,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

1974年,布鲁姆(Blum)首先提出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由遗传、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医疗卫生服务者四个因素组成,认为环境因素对人们的健康、精神和体质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随后,拉隆达和德威尔对环境健康医学模式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卫生服务和政策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系统地论述了疾病流行病学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1977年,恩格尔(Engel)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5],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基础。

生物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产生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是以人为中心,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强调生物学、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系统多层次关系对疾病的影响,采用立体化、网络化、多维度地审视健康和疾病问题。这种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重要性,显现出了新兴医学模式的理论优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响应,有学者对1974~1977年与1999~2001年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柳叶刀》(The 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及《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四种重要医学期刊中提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词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是1999~2001年间出现的频次是1974~1977年间的100倍[6]。

尽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已经产生了30多年的今天,在实践中生物医学模式却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新医学模式的理论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实践优势,甚至在它被最早提出的健康心理学领域和精神病学领域也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利用[7]。

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亟需注入新的活力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医学模式,在医学发展过程中却未能得到有效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观察,它都存在较大缺陷。

从理论认识角度来看,首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未能辩证地表现出生物、心理及社会构的主次关系,容易让人产生三者平行并列或偏重心理、社会的错觉,使医学本质变形。其次,它的出发点虽然是健康,但是在现实中依然是“疾病”为中心,并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处处为病人。而实际上,医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落脚于“健康”上,关注点应在人本上,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出现的疾病可视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某种现象。第三,它未能体现出近半个世纪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8],无法体现“人类基因组研究”以来对生物医学再认识的大趋势,解释健康、疾病和医学问题缺乏时代的高度。

从实践方面来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未能全面地表现现代医学或医学发展不同时期所涵纳的多种医学相关学科,不能具体地适用于不同医学实践的需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被提出之初,是让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要综合考虑社会和心理因素,虽然这一理论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影响不断扩大,但实际上却未充分考虑现实健康需求与医疗服务实践模式的动态变化。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中,它被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际需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的是如何更健康地生活,而不仅仅局限于如何治愈疾病。

面对当今需求的变化,传统以疾病为取向的医学认识和实践模式已经不能完全地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因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亟需注入新的活力。

3 现代整体医学模式

3.1 现代整体医学模式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医学模式在理论体系上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实践上具有很强可操作性,因为这种医学模式并不是简单以归纳疾病和健康的相关因素为方法,而是以人的健康为医学导向,所以,只要是能够满足保障人类健康的一切资源都可以为其所用。现代整体医学模式植根于实践,顺应了实践的发展趋势,是对医学实践发展趋势的抽象和概括,保证了该模式的从理论到实践有效转化。

现代整体医学模式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并非单纯指向疾病。该医学模式提倡要研究自然、社会、精神、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提出医学要以研究群体健康为目标,实施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干预措施[9]。

它追求的是从根本上扭转人类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认识,强调在理论认识上将人的健康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重视从实践上以人的健康组织社会医疗资源,建立以“健康”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新模式。现代整体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从多视角多维度来认识健康和疾病。

3.2 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内在优势

现代整体医学模式能克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缺陷,而且能辩证地表示医学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仅突出了医学的根本特性--生物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而且展示出优越的内在特点。

(1)医学认识更加科学全面

疾病的发生与与遗传、地理、环境污染、生物学、季节、气候、经济文化、居住条件、饮食卫生、不良生活习惯、教育水平等密不可分。过分强调了人文关怀的当今社会,反而忽视了患者的自然生存状态。现代整体医学模式除考虑到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外还加入了自然维度,更为重视人的自然生存状态,从生物与社会结合的角度来理解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2)实践模式更加符合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卫生的服务范围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前提下,呈现出多维化、立体化的趋势。其中包含从生理服务延伸到心理服务、从治疗服务延伸到预防服务、从院内服务延伸到院外服务、

从技术服务延伸到社会服务等医学实践。在实践中,为患者提供健康卫生的服务时,能够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尊严、权利及其自身的个性特征。

(3)内在要求更加辩证统一

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作为医学模式重要的内在因素,他们之间的关系因健康卫生服务而产生。在现代整体医学模式下,作为经济人与道德人统一体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看到为促进医学发展,其作为经济人的特有属性,同时也要认识到需通过加强伦理重构的途径,来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行医行为。所谓伦理重构,核心就是要明确医患关系,并非简单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医患之间关系平等。因此,同样需要注重患者的价值取向,因患者自身的主观意识与社会舆论的误导而产生的医患矛盾,不利于健康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实践。

3.3 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指导作用

“现代整体医学模式”这一概念,目前还属于理论范畴,而医学模式的转变应归属于实践范畴[10]。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来看,正确认识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指导作用是转变其为实践的必要前提之一。因此,正确认识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指导作用,对于研究其转变具有重要影响。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首先,在致病因素中,生物、心理、社会、自然等都产生作用,在找寻病因时,不仅要寻找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同时也不能忽略患者心理相关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其次,不论机体处于健康或是疾病的状态,都会在生物、心理、社会和自然方面反映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再次,基于上述原因,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在生物诊断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考虑心理、社会和自然维度来确定或否定诊疗,这对疾病的诊疗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最后,对疾病的医疗后果或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时,需要在生物、心理、社会和自然四方面综合考虑。前两部分属于认识问题的层面,是认识论的范畴,后两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层面,是方法论的范畴,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指导作用综合表达如图1。

图1 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指导作用

(1)对医学教育的作用

从医学教育来看,有利于培养高级的医学人才。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发展不仅要求医学生拥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学技术,还需要加强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时还能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质继续教育,全面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适应和推动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现代整体医学模式指导下,医务工作者需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力[11]。

(2)对医疗服务的作用

从服务层面来看,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作保障,也需要良好的人文氛围作铺垫。在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广大医务人员只有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性,才能使广大患者能享受到良好的技术的同时感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12]。

(3)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从资源配置来看,现代整体医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医学发展规划统一。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在医疗机构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将适度性和创造性相结合,从而真正体现人人享有保健权利的医学最高宗旨[13]。

(4)对学科发展的作用

从学科相互影响来看,现代整体医学模式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人们对医学的需求比医学科学本身发展更快,因为人们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还需要较高要求的生活质量。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不可能是某一个学科就能给予的,它是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和协作才能形成的现代整体医学模式,需要在多学科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构建病前的预防、病症中诊疗和诊疗后的康复完整的系统。现代整体医学模式要求关注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间的不断融合和推进[14]。

总之,现代整体医学模式传达了一个全新的医学理念,它向我们展示的是医学发展的美好前景。除有效弥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足外,还对今后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医学模式已经遭受到严峻的挑战,崭新的医学模式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得到推广和应用。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刘家强,王大鹏,王米渠.论整体医学对中医学未来发展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8,18(5):1251-1252.

[2]叶冬青,张永清,吴欧,等.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流行病学教学内容的拓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4,8(4),:293-296.

[3]李鲁.社会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7:15.

[4]许树强,张铁山,韩鹏.健康医学模式与未来医院发展的新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26-429.

[5]Engel G L.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J].Science,1977,196(4286):129-136.

[6]王一方.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3-215.

[7]McLaren N.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biopsychosocial model[J].Australasian Psychiatry,1998,32(1):86-92.

[8]谢海军.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5(1):19-21.

[9]任苒.医学整合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5):6-9.

[10]梁渊,梅桥生,田怀谷,等.如何正确认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指导作用[J].医学与社会,2005,17(5):1-3.

[11]张凌,邹俊杰,王亚平.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谈医学生的人文教育[J].信息记录材料,2011,12(5):56-60.

[12]李天莉.医学模式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76-78.

[13]卢祖洵,周浩礼.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与社会,1999,12(2):1-5.

[14]耿庆山.整体医学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6,6(9):1-2.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edical Model and the Explora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Model

PAN Qiu-yu,WANG Min,CUI Xiao-xi,PENG We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Sichuan 610072)

At present,the biomedical model has occupied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The bio-psycho-social model a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medical model 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37 years up to now,but it has not been able to get effective practice.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is happening and argues that the new mode of modern holistic medicine takes the overall health and other factors into account.Updating the knowledge structure,changing understanding and other methods,would help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existing in the med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spects of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can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at modern medical practice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guided,so then to better direct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career.

medical model;modern holistic medical model;cause;effect

R-0

A

1673-1891(2015)01-0080-04

2014-07-11

潘秋予(1990-),女,四川九寨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医学、服务与医药供应链管理、卫生事业管理。

猜你喜欢
社会医学整体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我国社会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缅怀我国著名社会医学家
——梁浩材教授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我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