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2015-08-16 12:52黄雁南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布娃娃作文生活

黄雁南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2015 )06-0072-01

多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我,发现身边不少教师和学生一谈到作文课,就觉得头痛。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作文教学模式单一,重形式轻内容;二是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觉得可以从以卜三个方面为农村小学生“搭桥引路”,引导他们踏上作文坦途。

一、架设生活与作文的桥梁,开发作文源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小学生作文也不例外,一旦离开生活来写作文,就好比是无米之炊,无从卜于。因此,要想让学生的作文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镜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尽可能让学生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观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具体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着手:

1.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上室外课和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打扫公共场所、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记得今年上学期,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的一角,要他们写一篇作文——《校园的一角》。我发现他们写作文时,都有一种不吐浅谈不快、卜笔成文的感觉。写出的作文都把校园的美景写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真有身临其境之感。又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爱好不同,自然所见、所闻、所感也不会完全一样,所以所写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有的侧重描写各种花,有的侧重描写黄果树的枝繁叶茂……因而,我每看一篇作文都有新的感受,批改作文也不再头痛,而是一种享受。

2.让学生积极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田间劳动。劳动会给予他们许多课外知识,造就他们勇敢、勤劳、独立等品质,同时也使他们品尝到许多酸甜苦辣。应指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中的真实感受,燃起作文的兴趣之火。

3.创设生活情境,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获取素材,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上学期的一个星期三,第一节作文课上我带了一个布娃娃,我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吗?你能说说它的样了吗?”只见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说出了布娃娃的外貌、穿着,就算我没有带布娃娃,听他们这么一说,我也能想到布娃娃的样了。接着,我就趁热打铁,表扬他们观察仔细,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然后,我就问:“谁能用一段话来描绘出布娃娃的外貌、神态呢?”结果学生们纷纷举于,跃跃欲试,生怕老师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最后,我就让学生动于写一个作文片段,要求写出事物的特点。有了“观察”“说”这两步的铺垫,“写”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架设好说话与作文的桥梁,疏通作文思路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重读写、轻听说。其实,这种倾向对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很不利的,因为人类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儿童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通顺。因此,作文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近年来,我除了口语交际课外,还随意性谈话,锻炼学生的胆量。这种训练一般在课余时间进行。例如:有目的地与学生谈他妈妈的情况:“你妈妈多大年纪了?长得怎样?是干什么工作的?对你怎样?”让学生一一回答后,再让他试着连起来说一遍,一篇简单的《我的妈妈》的口头作文就出来了。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就觉得老师平易近人,说话时就胆大了,也就为课堂口头作文训练打卜-了基础。

三、架设好阅读与作文的桥梁,借鉴写作手法

1.阅读是间接体验生活。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系统地阅读一些名著,从中获取营养,这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博览群书,学生的眼界会日益宽广,生活亦将丰富多彩。

2做好阅读指导,借鉴写作于法。中国有句老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除了能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大下事”之外,又能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还能丰富词汇,领悟表达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应鼓励学生多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课外读物或订购课外书,在班内形成人人有书读,个个爱读书的好风气。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把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来,习作时借鉴。

综上所述,只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广泛阅读书籍,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作文时就无须再愁“无米下锅”了。有了“米”,再加上“炊技”就可以做成“香喷喷的米饭”,学生就能走出作文的困境,踏上作文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布娃娃作文生活
布娃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可爱的布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