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学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2015 )06-0024-02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概念培养数感,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数学教师只有改进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地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每一节课的信息量,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学科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首先,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了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其次,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同时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教学的问题情趣化会让学生们感到有趣,急于想了解知识,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的思考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复习教学
1.在复习中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规律,探索解题新思路,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练中提高。
2.通过复习总结以往的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提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
3.复习要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让学生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要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综合知识训练。通过“变式”、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4.由于数学逻辑思维性强,知识往往分散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割裂,复习时教师要把平时分散的知识进行集中整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