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学业质量网络测评平台的优势及推进策略

2015-08-15 00:55丁玉祥
发明与创新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研员学业监测

丁玉祥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4)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加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不仅符合国际趋势,而且是提高区域教育竞争力、加强区域教育宏观管理、进行科学决策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区域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现状看,由于教育质量数据的采集相对宽泛,区域性教研机构的各类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标准不一,数据处理要求各异,导致区域教育监测诊断的信度不高,缺失了数据分析诊断的精准性,导致对教育质量管理陷于浅表性、经验性的管理。

从校内考试数据分析的现状看,学校通常局限于常规统计和简单排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全面,普遍缺少对考试数据的深度解读与精准分析,难以准确定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教师需要自己人工比对数据,才能知道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进步或退步的情况,导致教师的教学改进始终局限于个体的经验觉醒和行动自觉。

区域质量监测如何解决海量数据处理而解放人力,从基于经验的判断走向科学的诊断;如何借助科学的技术方法获取数据信息,对现行教育状况做出诊断,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建议;如何从零散数据呈现到丰富数据的便捷共享;如何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工作效能,提升管理效益,让区域质量建设从常规数据通报走向基于问题改进的品质化管理等现实问题,是教育研究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网测优势

强化网络测评平台在区域学业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推进,将有助于提升区域学业质量监测的科学性,有助于加强教研工作的精准性,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与自主矫正。通过网络测评平台在区域学业质量监测中的应用,使得区域内每一次质量监测,不再是随意化、经验化,而是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命题,基于信息系统的精准分析,基于疑难问题的有效解决,避免了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盲目性。因而,推进网络测评平台的区域学业质量监测实践,符合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特点,符合区域质量提升客观需要,符合学校质量建设的急切需求。

网络测评平台所具有的在线适时分析等显著特点,已成为撬动区域学业质量建设的有力杠杆。下面以“中国教育测评网”为例,简述网络测评平台所具有的技术优势。

1.提供教学质量的常规性分析、诊断服务。学业质量监测平台能满足区域、学校、班级的质量监测以及学生个体学业发展的学业诊断。我们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学业质量监测报告制度。我们实施了“初小衔接”专题研究项目,通过起始年级新生学业质量监测的分析与诊断,不仅为七年级学情定位、查漏补缺提供了决策依据,而且对小学毕业年级学科教学质量状况进行了跟踪反馈,让小学了解毕业年级学科教学缺失,进而强化九年一贯的绿色质量生态链。

2.提供基于标准的学科学业发展测量。学业质量监测平台能从知识与能力维度分析,对学科、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判断是否达标,为学科质量管理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通过网络阅卷数据与网络测评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学科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立体式、客观化的CT扫描,为基于标准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参照依据。

3.提供改进教研工作质量评价的客观标准。网络测评平台基于网络阅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对教研员基于标准的监测命题质量进行评估,为教研员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信度、效度、区分度提供客观判断依据,为教研员改进命题质量、改善教研工作提供有力证据。

4.提供学生个体的学业评价的科学测量。网络测评平台能从学生个体知识与能力的维度提供精准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科学业发展水平,而且能对测试中每道试题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缺失提供诊断分析。质量监测平台基于学生每次测试、每个试题、每个知识维度、每个能力维度的缺失,为教师拓展了“学困生”辅导形式。比如基于学业质量监测系统诊断分析的结果,呈现出学生具体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缺失,为教师课余学科辅导提供补偿依据。教师利用“淘题吧”自适应学习平台,进行错题矫正。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还可以采用“学灵在线”系统的微视频,为学生提供视频讲解与跟进辅导。

5.提供教育质量发展的过程跟踪。网络监测平台能够对班级、个人、学校的学业质量发展变化进行持续跟踪,为学校的定点、定人、定班的质量追踪提供了详实的监测数据,便于了解、分析学校的质量发展变化和取得的进步。

6.提供各类教育信息调查的问卷统计模块。借助学业质量监测平台的问卷系统,可以了解与学生学业相关的教育状况,收集丰富的教育背景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三、实践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监测平台的诊断性、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提升监测平台区域应用的效度、广度和效度,应着重推进策略的研究。

1.优化网络测评平台区域质量监测的顶层设计

推进区域网络测评平台建设,可以采取“先实验,后推广;先尝试,后租用”的应用模式,坚持“区校联合、多元参与;点面兼顾、分类实施;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工作思路,从学校多元需要、内涵建设、绿色发展角度,突出网络测评平台区域推进策略的优化。为保证基层学校从逐步适应到主动应用网络测评平台,应该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步骤,采取“分步推进,分段要求,逐段推开,分类要求,先部分,后整体,先初中,后高中”的步骤,才能有效实施推进区域网络测评平台建设

2.突出网络测评平台区域质量监测的常态管理

在网络测评平台的区域性推进上,首先明确谁来用——着眼区校共用;着重解决如何用——立足常态应用;培训学校解决怎么用——致力掌握平台功能;及时关注用得怎么样——通过需求调查反馈应用效果。

(1)完善质量监测区域推进的组织架构。秦淮区于2014年8月,建立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明确了监测中心的职能与任务,中心人员涉及中小学,各有分工侧重,各有合作统整。一方面建立区域信息员队伍,搭建信息员工作QQ群,用于技术咨询和工作沟通;另一方面结合质量监测的工作要求,制定《秦淮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规划与实施方案》,结合网络测评平台的技术应用要求,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阶段性、反复性的技术培训,使得监测技术培训常态化,保证信息员胜任质量监测的工作要求,适应监测评价的技术变化。

(2)强化学科教研人员的跟进培训。客观上说,由于统计知识的匮乏以及个体素质差异,教研员对应用网络测评平台的改进教研工作有一个从起初排斥到缓缓接受、逐步认同,最后达到自觉使用的状态。从实践效果看,网络测评平台的区域推进离不开教研员的认同和理解。只有不断丰富教研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与能力,逐步丰富其教育测量的相关知识,才能使网络测评平台的应用得以常态化、自觉化。为此,秦淮区采取“典型引路,榜样示范,领导率先垂范”的工作策略,不断总结教研员使用网络测评平台的经验,让其他教研人员有样可学,有模可仿。我们请技术公司先后四次对教研员、教学校长、教务主任、信息员进行专题培训,并加强技术对话与疑难答疑,保证系统平台培训到位。与此同时,区进修学校的信息中心和公司技术人员确保监测技术服务的“无缝”对接,紧密跟进。教研员、基层学校存在的技术疑问,技术保障人员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困必解。另外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监测中心人员的技术培训,并为监测平台系统功能的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实现互动双赢。

(3)强化基于网络测评平台监测结果的常态应用。我们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应用:①基于平台的监测结果与分析,实施定点帮扶,改进薄弱学校质量。②基于平台的监测结果与分析,帮助教师诊断教学问题,改善自我教学行为。③基于平台的监测结果与分析,促进教研员改进监测试题的命题品质。④基于平台的监测结果与分析,对班级及学困生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缺失进行动态监测,为学科教学补偿与专业辅导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区域质量监测的考务反馈系统。基于平台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网络阅卷的应用情况,定期反馈学校考务情况,对教师网络阅卷的评阅情况,开展试卷阅卷的正确性一致性评阅的情况反馈,用以改进阅卷工作,提高质量监测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3.立足网络测评平台区域质量监测的深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区域质量监测的需求变化,网络测评平台也与时俱进,适时变化。一方面系统操作的流程要不断简化,评估的模型要不断优化,需要丰富学业质量监测问卷调查以及心理健康测量等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为用户直接输出定制的学业质量监测分析与诊断报告。为此,我们将立足于质量监测平台的常态应用,不断完善、深化网络测评平台的监测功能。具体做好以下应用探索:

一是开发基于网络测评平台分析结果的微视频的错题矫正系统。尝试基于网络测评平台的监测结果,着手构架与学业水平诊断相对应,与视频课程资源相对接的微视频错题矫正系统,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辅导提供学习资源的支持,拓展课外自主辅导的空间。

二是尝试基于网络测评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块开发。基于学生学业过程性质量的评价记录,为学生提供学业发展的过程性的成长记录,为将来中、高考的录取提供写实性的录取证据。

推进网络测评平台在区域学业质量监测的深度应用,要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监测的内涵,淡化质量问责,避免功能泛化,积极探索学业质量监测形式与方法,合理布局质量监测的节点,不断优化学业质量监测技术标准,逐步完善质量监测的体系,才能有效提高监测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自主改善,切实提升学校课程实施的水平,进一步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步伐。

猜你喜欢
教研员学业监测
艰苦的学业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