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视角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5-08-15 00:50
福州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海西农业产业农业

林 萍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 福州 350014)

“产业集聚”研究最初起始于Michael E.Porter(1990)提出的“钻石”模型,该模型使用产业集群一词表示产业集聚现象,强调产业集聚对特定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1]产业集聚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领域和城市领域,Gibbs通过研究发现美国许多产业集聚现象发展于农村地区,由此展开了对农业产业集聚的研究,并对食品加工工业集聚、农业企业集聚展开了深入研究(Gibbs&Bernat,1997)。[2]国内学者刘春玲(2005)通过研究将农业产业集聚划分为区位集聚、科技集聚、市场集聚、外商投资集聚等类型。[3]刘君(2009)则深入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4]国外对产业集聚研究主要偏重于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则更侧重于农业产业集聚类型特征、集聚效益的规范研究。我国不同农业产业集聚区域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对此需要针对不同集聚区域具体研究其集聚效益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更好更适用的理论支持。本文立足于海西农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入相关产业集聚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西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并对海西农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海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内各地区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产业集聚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战略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产业集聚的高效性以及打造区域品牌效应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显著的成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开放程度的提升,对农业产业规模、产业链的初步形成,各层次农业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较高程度的助力。此外,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科学化标准化的经营理念和专业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提升。逐渐形成的现代化农业物流体系也大大提升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效弥补了传统农业的不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目前,海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据2014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可知,2011年,福建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还仅为27,309,365万元,到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就已经达到32,819,612万元了,机耕地面积由2010年的968.68千公顷发展到2013年的1003.69万公顷,发展不可谓不迅速。

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对资源的依赖性过高,诚然农业的发展主要的就是依赖自然资源,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这样在面对自然条件不够好的时候就显得太为被动了,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首要解决的也就是这样的问题,要减少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才能更加大规模高层次地发展农业;其次是产业链延伸不足,海西农业产业的组织化、标准化仍显薄弱,在农业组织不够成熟的时候,小农小户一般只满足于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对于新产品的开发以及销售渠道的关注不足,造成产业链延伸不足;科技创新水平不足是另一个问题,海西现在积极种植台湾山区的一些优质农作物,虽然气候条件大致相似,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总有差别,而种植技术水平又跟不上,所以效果就有些不尽人意了。

二、农业产业集聚分析

(一)农业产业集聚的产生背景和优势

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要实现产业规模效应,就要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地自身的比较优势,建立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区域,将农业集聚经济效应发挥到最大。农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在集约资源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利益空间,带来收益的增值;而着力延伸产业链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集聚,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农业产业集聚的优势不言而喻,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交易成本,更能激发农业技术创新,分析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激发农业技术创新。由于农户的经营分散,所以为了节约资金,农户们更愿意选择传统的生产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科技的应用和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农业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促进了优良品种的采用、技术的改进以及工具的更新。

第二,农业产业集聚有利于增强产业的组织化,促进技术的标准化。随着农业的逐步产业化,农业企业规模不断增大,与农户一对一的交易使得企业效率降低,为了提升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必然会产生代表农户自身利益的中介组织。另外农业产业由于土壤、栽培方式的不同,得出的农产品将会有质量差异,为了杜绝产品的良莠不齐,产业的标准化也势在必行。

第三,农业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品牌创造,形成优势品牌效应。符号化能够使城市形象更为鲜明,也更能够使人产生共鸣感,而一个区域的品牌化也是如此,能够打造一个区域的优势,促进品质的提升,增强地区的美誉度,使整个区域的农业相互促进,进行捆绑销售,形成1+1>2的高效成果。

(二)互动发展下的新型产业集聚的必要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单一的产业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进度了,需要产业间进行互动,相互融合、渗透,形成复杂的产业链。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为产业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条件,而产业的互动造成的产业融合,将进一步使产业形成集聚,是为笔者所言新型产业集聚。为了促进互动发展下的新兴产业集聚,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产业投资,促进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技术融合,通过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多条途径享国外产业的技术外溢,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二是加速产业的互动,通过改变产业的组织结构形成新产品,如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革,增加其附加值打造新型产业;三是制订、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产业融合的政策法规,打破有碍于产业互动发展的行业壁垒,鼓励不同产业间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兼并,为产业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领域的融合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5]

三、产业集聚下海西农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农业集聚度,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仍然是目前海西的农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海西政府要以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坚持技术创新、结构创新、营销创新三位一体,[6]着重构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实现整个产业的快速健康平稳发展。

(一)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培育特色产业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塑造产品的多样性,使农业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海西农业集聚区完整农业产业链的形成。一是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培育突出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海西倚山滨海,山海资源丰富,首要的是发挥其山海资源优势,打造其农业产业特色。二是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例如上杭县通贤乌兔品种珍贵,极具地方特色,为了加快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贤成立了两个大型的专业合作社组织,通过开展保种、育种、繁育、推广,推动特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质量的提升,海西可借鉴这一发展模式,着重打造专业市场。

另外由于海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与台湾山区自然条件相似,与台湾又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因此引进台湾特色农业产品也是很可行的。由于文化的相似,海西与台湾的产业互动困难不大,现在海西闽台合作也是日益紧密,前景十分之好,不少台商嗅到商机,也愿意到海西寻求发展。海西政府可以实行互动优惠政策,促进台湾特色农产品在海西的发展。

(二)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吸引人才聚集

特色产业园区具有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能够实现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能够促进特色区域经济,打造区域品牌,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产业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能够改善农业落后现状,推动我国产业互动发展。人才衡量一个地区的产业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产业的自我活力的源泉。人才的聚集能够带来资金、技术和信息,在组织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台湾农民创业园是闽台农业合作的一种新的方式,用以引进台湾农业品种、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管理等,闽台农业合作正在持续深化发展。

(三)开发农业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我国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加之人口众多、环境污染等因素带来的压力,造成农业发展成本、农村发展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等均高于世界水平。海西应凭借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避免模式僵化、资源浪费及不能满足市场的切实需求等问题。

(四)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强产业互动

延长集聚区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产业链在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集聚的组织化程度。产业互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的融合和分立在当今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产业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不断从旧的产业或者其中的某个环节中分立出新的产业,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合趋势明显。[7]最简单的例子如很多人倾向于去草莓园亲自采摘草莓,这样不光是销售农产品,更加是销售附带的服务,由此,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就相互交融,从而产生新兴的产业,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四、政策与建议

明确政府在农业产业集聚中的职能和作用有助于以上海西农业发展路径的实现。政府宏观调控能够为农户、加工厂、市场等产业链各环节集聚主体提供政策服务,发挥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的长足健康地发展。

(一)加强协调管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集聚是产业内各环节相关主体通过有机联系建立的网络,协调好各集聚主体间的网络关系是政府调控的关键所在。农业产业的发展往往牵扯到区域内农业、工业和其它经济活动领域,如果政府不从总体上加强协调管理,而是完全听凭市场主导,任由某些局部地区或局部环节的利益相关者充当市场的管理者,就很容易造成产业链发展的不协调和地区利益的不平衡。另外,政府应对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设施设备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设施设备,例如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运输、物流、加工、保鲜、冷藏、储存等设施设备,单纯依靠市场或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或制定一些鼓励措施引导动员各方力量来实现投资。

(二)健全农业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

推进农业市场化的关键在于切实改变我国农业自古以来的自给自足经营方式,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使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实现充分的流通。市场化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场的不健全会导致农业产品的流通障碍,无法保障落实广大农民群体的收入,此时再大的基地、再强的龙头企业也都是一纸空谈。要根据各类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和供求情况,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决定农业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三)调动研究积极性,鼓励自主创新

农业产业集聚获得良性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创新带来了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各种激励机制来调动产学研各方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以科技作为支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海西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四)合理引进外资,促进农业技术发展

外资是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资源,我们不仅可以从引进外资中获得资金支持,还可以学习境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海西现在主要是从台湾引进外资,从中获得先进的种植技术,带来新的农业品种,学习新的管理模式,但是仍不足以带动海西的全面发展,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也需要同时引进日本、欧美等国家进行投资,从而产生良性竞争。当然,引进外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地制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1]Michael E.Porter著.李明轩,邱明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中信出版社,2007.

[2]Gibbs,G.Andrew Bernat, Jr.Rural Industry Clusters Raise Local Earnings[J].Rur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1997.

[3]刘春玲.发展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5(6).

[4]刘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9(8).

[5]张爱民,易醇.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三次产业互动发展路径研究[J].软科学,2011(2).

[6]刘良灿.农业企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王云平,王昌林.三次产业协同驱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和政策建议[J].改革,2008(5).

猜你喜欢
海西农业产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中纺院海西分院 服务产业的“前哨”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