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育红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高职院校发展近三十年来,公共基础课较之本科院校边缘化的程度更快。时至今日,各院校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其冲击也更为激烈,其内容多删减、弱化,课时数明显下降。在改革浪潮面前,大学语文如何保持先天优势,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本文试作一些实践性探究。
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门类,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一直是基础性、工具性的代名词,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它带有更强的体验性和评价性。这种体验性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侧重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评价性则侧重加强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学效果评价。此外,大学课堂的语文其内涵和处延扩大了很多。将“文化”引入大学语文课堂,更加强了大学语文文化育人的功能和使命,这不仅是本科院校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重要的支撑之一,是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决定的。基于上述种种,高职院校的语文课既要渗透人文内涵,又要贯彻职教的理念,这对课程的讲授无疑是一个挑战。
现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一般分阅读鉴赏、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三个模块。做好文化育人很重要的一面就是超越这三个模块的内容,即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意蕴,使之渗透到职业素质的培养上,把教材放到广阔深远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观照、审视、探讨,从而提高教育对象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变成历史意义上、文化意义上、情感意义上、道德意义上的人,实现精神成人的目的。
习总书记曾在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上提出“扣子论”,即希望青年学生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钮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对中华民族注重修身养性优良传统的弘扬与继承,又是当下对青年学生成人成才的现实要求。高职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严以修德,正当其时;严以修德,大有益处。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应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首要任务,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立人之本。
各类教材中谈立德树人的篇章很多,对高职学生来说,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具备良好健康的职业道德与心态,能促使他们快速适应一毕业就进入工作环境的紧张状态。以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大学语文》选取的《论语》三章为例,文中孔子分别从诚信观、理欲观与复礼归仁的角度阐述如何做人、如何塑造君子人格,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构建与道德行为的养成都起到重大的影响。再如北岛的《回答》真实有力地告诉学生,我们是活生生的尘世中的人,而不是魔鬼或者天使。无论在自以为高尚还是在自以为卑鄙的时候,只有微笑地看待自己,那才是最真实的。而末尾两行,把“闪闪的星斗”想象成“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和“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则赋予了诗歌一种历史感和开拓未来的使命感。在教学中,如要求学生一味地去牢记文章内容是不可取的,应设置道德情境或结合实际摆出案例,让学生去切身体验并评判其中所涉及的人性美丑和道德高下,这样的授课方法,显然比教师单纯授课要效果显著。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奋斗的目标和宗旨。大学语文仍需继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传授学生说话的礼仪风度、艺术技巧。说有用的话,说被人乐意接受的话并非易事。为此,结合社会现象,设计各种沟通情景,要求学生去完成交谈训练,如近期央视曝光的云南导游谩骂游客事件,可以让学生去模拟当时的情境进行游客与导游之间的文明、有效沟通。再如,就学生宿舍养宠物引发舍友间矛盾的事件,可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真实体验,做有效沟通,并最终解决问题。这种体验式教学会真正寓教于乐,达到文化育人的功效。
对于应用写作,学生除学会各类文种的基本概念、写作格式、写作内容、写作要求外,还应提高使用文字的修养,培养一种踏实认真、质朴晓畅的文风。采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会事半功倍。如单位要举办一场“五一劳模表彰大会”,从请示、批复、活动方案策划、通知、海报到开幕词、领导发言稿、闭幕词等一系列文案内容都涉及其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此项任务,在一定时间内展现成果,互相评价、打分,再由教师指出问题、纠正错误、进行总结,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更易于评价中掌握知识,在小组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竞争能力及领导能力。
文化育人最终落脚点就是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语文课应着力培养高职生客观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积极的自我态度,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和有效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处处皆“文化”,可帮助学生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题外之旨、韵外之致,充分实现教材中作品的价值。以冯梦龙《三言》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来论,小说的文化意蕴颇值玩味。文中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种理想化、美学化的友谊,虽受到当代无利不往的择友观的冲击,但不带一点世俗功利、超越贫富贵贱身份地位,纯以隐逸文人以琴相交、心神相交、信义相交,却能帮助学生他们建立正确的友情观。再如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之死》,记录了这位西方哲学的奠基人理智从容地面对死亡的整个过程。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苏格拉底说:“我宁愿选择死也不愿婢膝地乞求比死还坏得多的苟且偷生”。这篇文章使学生在了解欧洲文化史的同时,更让其明白为了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宁愿献身的真谛,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文化”是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学术含量和教学层次的重要指标。从内容上看,文化底蕴不足的语文教学在大学课堂注定是行之不远的,更何谈进步与超越。文化育人就是在探求与教材文本相关的一切文化。《易经》说:“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在文化气息的熏陶下,高职学生能立求实之志,去虚狂之心,才能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现代化的职教理念使语文课程“应结合学生个性与社会关系、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而服务”,它包括与课程相关的其他一切文化知识。以课程文本自身的文明、精神、道德作用于人,并通过作用于人而作用于社会。不断凸显大学语文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是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它既能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学术含量,更能在精神成人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1]汪大勇,等.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实践精神[J].语文教学通讯,2014,(1).
[2]敬 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分析[J].科教导刊,2014,(2).
[3]丁 岚.《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微[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