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 张如松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 云南昆明 650000)
岩溶地区石漠化是我国发展需认真对待的课题。它是在岩溶作用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下,土壤逐渐被侵蚀殆尽,地表土层严重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呈现出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由于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土地使用率急剧下降,造成大面积地区石漠化,继而当地生产力急剧下降,人地矛盾尖锐,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及人畜饮水困难。岩溶石漠化问题渐渐已经成为我国首要的生态问题。
岩溶石漠化形成的因素有三点,分别为自然因素、地质条件、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内因,人为因素形成的岩溶石漠化土地大约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5%。由于岩溶地区普遍人口容量大,群众环保意识薄弱,大面积地区因为经济过于贫困,导致频繁开采土地资源。不遵循自然规律,使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失去平衡,导致土地石漠化。外因包括自然因素和地质条件,其中自然因素是岩溶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它易生长于气候温暖、山高坡陡、雨水富裕而集中的地方,同时其产有碳酸盐岩,其具有成土慢、易淋溶的特性,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物质条件。另外一个因素是地质条件,岩溶石漠化多存在于纯灰岩地区,在纯灰岩地区中可溶性物质难以长时间留存,只有微量难以溶解的物质成分留下来形成少许积土,继而在风化的作用下形成土壤。据统计,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将花费50万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岩溶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和土壤贫瘠,其岩溶作用大大减弱,因此需要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所花费的时间会更多。
泸西县是云南省内石漠化危害比较重的地区之一,根据调查其石漠化面积仍呈扩展趋势逐年增加。岩溶石漠化的危害已经成为我国重中之重的任务,由于大面积石漠化,会导致以下危害。
首先,石漠化使水土更易流失,可耕地面积因此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变差以及社会经济的落后。其次,石漠化将导致植被及高大的乔木逐渐被小灌木取代,减少了群落的生物种类,随之而来的是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消失,导致物种濒临灭绝。最后,石漠化会造成洪涝、干旱、泥石滑坡等频繁自然灾害。继而给自然资源供给能力造成极大的压力,使资源存量锐减。严重造成“土地严重贫瘠、过度开荒开垦、土地严重退化”的恶性循环,在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机制。
根据本次石漠化治理项目区的具体情况,首先,应该大力实施人工造林森林建设,还原固有生态,保护生存环境。在岩溶石漠化地区治理过程中,为了开展具体的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工作,每年要按照规定的计划,开始实施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工作,并积极验收计划完成度。其次,加强岩溶石漠化地区基本农田建设,以水土保持、土地综合整理为中心,针对符合实际条件的地区继续开展建设工程,解决当地旱情严重的问题开发水资源和石山区工程建设。再次,开展多元化的发展经济模式。采取可实施措施,加快当地剩余劳力的转移与物质补给,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和农村工业发展,提高城市人口比重,以减轻农业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最后,开展循环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抓住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多元性的特征,开发特色的产品,发展农业相关加工产业,积极开展特色的岩溶地区生态旅游业及服务业,变“生态环境薄弱劣势”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如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泸西县农民积极植树,由于开展生态旅游业,带动了当地农业、植业的经济发展,治理石漠化的同时增加了当地收入,许多村民脱贫致富,生活得到了改善。
2.2.1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强政策支持
近几年以来, 我国在岩溶地区不断开发新的能源,而盲目施工,打破了自然界与人类的平衡与发展。通过多年治理大面积岩溶石漠化的地区,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通过开发栽植技术和合理的科学造林技术,探索治理石漠化的源头,逐一分析地表土层稀薄、蓄肥蓄水能力差、石砾含量高和人工造林所消耗的物力财力极大的原因。当岩溶石漠化地区植被遭受破坏,政府需要依法给予补偿,同时,使用补偿资金来治理被损坏的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在合理开发与治理石漠化土地相结合下,共同治理岩溶石漠化产生的危害。
2.2.2 控制人口增长幅度,防治水土流失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在岩溶石漠化地区需要控制人口增长的幅度,缓解土地与人之间的矛盾。由于人口增长幅度过快,导致盲目耕地,乱砍滥伐,草地植被被损坏,导致岩溶生态环境发生石漠化。面临岩溶石漠化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目前,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需要广大群众注重节约,避免用水过度浪费。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调配水源,进行循环用水,以及改进种植技术,尽最大程度促进植被恢复,防治水土流失。
2.2.3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耕地
治理石漠化的前提是恢复生态植被,因此,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具体方法如下:①应当严格遵循封山育林的政策,在其政策下恢复生态植被,加强环境的建设与保护;②可以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促进植被的恢复。③在坚持退耕还林还革的原则下,大力实施沿等高线种植及梯级化整地,避免在顺坡进行种植。④根据立地条件的差异性合理选择林苗,针对地理条件好,交通方便、离村落近及便于管理的地区,应当在其坡耕地上大力发展的发展核桃、苹果等多种果木,保证收获的果实能及时运出。⑤针对贫困地区的坡耕地、交通不便的耕地,可以发展桑蚕、漆树等经济林,不仅作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促使生态环境尽早恢复。
岩溶地区生态脆弱性的表现是岩溶石漠化,他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内外两个因素。自然因素与地质条件是外因,人为因素是内因,岩溶石漠化更多的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同时,自然灾害加剧严重、可用资源大量流失、人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生存条件逐渐恶化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落后于其他地区,需要在人们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前提上,与自然和谐共处,并采取科学的方式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而,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任重而道远。
[1]刘泽东,吴虹.浅谈岩溶石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35-36.
[2]张逊恒.浅谈云南泸西县石漠化综合治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1):10-13,32.
[3]周祖洪.浅谈如何有效治理岩溶石漠化[J].低碳世界,2013,(22):1-2.
[4]黄荣媚,陈文怡.浅谈岩溶森林保护和石漠化治理对策——以西畴县为例[J].林业建设,200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