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市公安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石河子市,832000) 魏许峰
汽车的发明及汽车运输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正严重威胁着人民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持续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我国不少城市的交通越来越难以承受经济发展的重负,道路基础设施跟不上,交通量日益饱和,道路建设和汽车工业高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2004年交通事故死亡率高达9.2%,远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包括人,车,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三要素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等是交通中的执行与承受着,对交通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最主要因素。车与道路是交通系统中的工具与载体,但是车与路的质量,性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大多与认为因素有关。其中,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差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许多驾驶员,特别驾龄较短的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落后的交通习惯严重,根本就不把交通安全问题放在心上、记在脑中,从已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情况看,都是由于驾驶员超速、超载、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或机动车性能不良造成的。另外,不同性质或行业的车辆,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造成交通事故亦不相同。其中,社会车辆的交通事故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车辆零星分布,管理不善所至。一般专业运输车辆的事故率较少。除去以上两点原因,路与环境因素也对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事故多发点和危险路段往往地处多弯、陡坡等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差。有些路段,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道路条件是改善了,但不安全的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加之在设计施工时一些地方由于多的考虑省钱、省量、省时等问题,许多新建道路在弯度、坡度等方面都达不到要求,坡度过陡,弯度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道路条件改善后行驶的快速车辆行至这些路段,由于惯性的作用及易发生交通事故。
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治理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遏制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也应采取综合治理。
首先,加大道路的投入,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和管理条件是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必备条件。道路线型的几何设计要素,如平面曲线半径,平面线形要素的连接组合,纵坡坡长,纵向竖曲线半径,平面与竖向视距,横断面超高加宽等的标准,均应认真考虑如何保证行车安全。交叉口要从分保证视距,设置标志,标线,并注意经常维护,交叉范围内的数目应注意检修,以不妨碍驾驶人与行人的视线为原则。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进行专项整治,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的分析,该改造的改造,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的完善,改善道路的通行条件,把道路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限度。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加强安全防护,对急弯、陡坡等道路要安装金属防护栏,加大快速路上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建设速度以配合我市整体道路架构布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两侧还应设置缓冲隔离带等,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正常安全。加强对职能部门管理,加大对监测装备的投入。要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除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外,加强道路交通的管理与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投入,保障职能部门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的需要,以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其次,提高驾驶人素质,水平,职业道德。大量事实证明,50%以上的事故同驾驶人的行为有关,因此,提高驾驶人的素质,职业道德对保证交通安全有重要作用。发挥新闻媒体、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宣传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交通运输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坚持面向基层、面对职工群众的方针,促进交通运输安全文化的繁荣。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交通安全”的舆论氛围。通过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与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尽量杜绝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行为,有效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最后,完善交通事故救援网络,预防二次交通事故发生。交通事故发生后,应该尽量防止事故现场的人员、车辆、抛洒物与过往车辆碰撞导致的二次事故发生。这就要求事故发生后,相关车辆按照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交通管理部门要对道路实行24h监控,提高发现事故场的速度;交通执法部门应配备完善的装备,快速彻底地清理事故第一现场,尽快恢复道路交通秩序。
农村公路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据交通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县道、乡道和村道)里程达302.61万km,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7.%,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8.3%,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6.4%。以上数据表明,村道路交通安全对改善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占绝大比重的河南省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影响农村交通的主要因素与前文所述相似,包括交通的参与者,道路行驶用车,道路环境条件等几点,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受限于人口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等诸多原因,其形势要更加复杂多变。农村交通的参与者中最活跃的因素当属机动车驾驶员,但是,由于机动车驾驶员个人素质比较复杂,无证驾驶,驾驶经验不足,超载,超速驾驶等现象并不少见,对交通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农村公路上的机动车辆以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和摩托车的数量居多,这些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不高,而且其中还有大量的报废车,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目前,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普遍不高。低等级的农村公路路面宽度较窄,线形或线形组合不好,受山体、树木等自然条件限制,部分路段视距受限,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相比较而言,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要比城市要严峻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是由农村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与居民单薄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因此,欲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除之前所述办法之外,提高提高农村居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是重中之重。提高农村居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是提高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治本之策,主要的建议有:针对农村居民开展道路交通危险性教育, 通过对交通事故案例的宣传,使农村居民认识到参与农村公路交通是一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社会活动;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形成在农村公路交通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农村中小学教育体系,使中小学生认识到上学路上潜在的道路交通事故隐患,认识到不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的危害性。其次,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驾驶经验与水平,改善机动车管理方式,加强对违法违纪驾驶的监管,从而大道直接改善农村交通环境的目的。
相比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为防止、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从表,里,客观因素三方面入手,即提高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的认为因素;加强道路监管,对于违规,违法驾驶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对违规驾驶人进行教育;最后,合理建设道路,桥梁,为道路交通提供最合理的载体,从而达到预防,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1]徐吉谦,陈学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中国知网,www.cnki.net.
[3]《公路》.2008年6月第六期(电子版,源自中国知网).
[4]《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