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宗平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六中学泉州市 362400)
经过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合作”等现代教学理念,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加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全面发展,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虽然经常被教师应用,但是一种新事物的推广总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才能积累一定的成功经验。为此,下面基于以往的工作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按照一定标准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系统的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以及动手实践、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3)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4)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5)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增大了信息量,让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
在合作学习前,教师按照一定标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问题或任务展开合作学习,这里要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参与,发言不积极,提不出自己的见解。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应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预习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发言与讨论中才能有的放矢。如:讲“幂函数”时,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尝试画幂函数的图像,用系统的眼光看待y=x、y=x2、y=x3等函数。课上时,利用课前导学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便于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为教师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在课堂学习上可利用3-5分钟的时间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直观认知,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或借助多媒体工具,或实物模型展示,或教师语言构建,或通过话题、故事等方式,无论哪一种,都要贴近学生实际。如:讲“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时,教师可以通过星期、潮汐等引出周期现象的概念,让学生对“周期性”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围绕三角函数提出“正弦函数是否有周期性”等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进入接下来的讨论中。
通过问题引导后,进入主题讨论阶段,学生便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教师主导这一过程,引导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如:讲“直线方程”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斜式”探究,了解其中容易混淆的部分,并最终得到关于“点斜式”的概念,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对新知有了基本认识,教师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讨论结果,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进入常规教学阶段,持续深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检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反馈结果布置课后作用,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结合教学实际,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体现出这一教学模式优越性。在具体应用中,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自己则充分引导者、监督者、促进者等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内化为自己所用,真正的掌握知识。
[1]宁嫒嫒.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8).
[2]王志霞.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析[J].电子制作,2013(24).
[3]刘雅琴.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