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研究框架

2015-08-15 00:51申秀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风景区旅游环境

徐 美,申秀英

(1.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2;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3.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1 研究缘起

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素质教育。户外环境教育模式,是环境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1-3]。本研究结合旅游地理学中的研究重点——自然风景区,探讨户外环境教育模式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方面,这是一个介于旅游地理与环境教育的综合交叉型研究课题,可丰富旅游地理学关于自然风景区、以及环境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为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环境教育模式,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对于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主类[4-13]。一类比较宏观,可归纳为“目标导向型环境教育模式”,即“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另一类则将环境教育模式具体界定为环境教育课程设置的方式,比如“独立设课模式、渗透结合模式、户外教学模式、环境主题活动模式、和跨学科专题教学模式”。其他还有一些地方特色模式,比如“‘一目标、四途径’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模式”[14]、“‘家庭—社区居委会—学校’三位一体社区环境教育模式”[15]、“基于网络的‘实践—交互—参与’环境教育模式”[16]、“‘三目标、三载体、三结合’的农村环境教育”[17]、以及“‘四五四’环境教育科研管理模式”[18]等等。其中,“AAW(水域认养)学校—社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13],在目前国际上开展的学校和社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颇具特色而又富有成效。

户外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体系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方面,也是环境教育服务社会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19]。关于户外环境教育的研究,学者们根据户外环境教育中活动设计采取的方法不同,将户外环境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归纳为“观测预报型、考察旅游型、参观调查型、制作操作型”等类型;并指出,户外环境教育作为环境教育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内的教学有着不同的功能意义,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地理技能”等方面。总体而言。在很多欧洲国家,已经认识到户外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关于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有学者总结了中学生通过户外环境教育获取地理知识的一般步骤,并从环境、学生、教师的角度构建出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模式,提出了“脑中地图、地理实验、区域调查、和考察旅游”等四种途径[20]。我国因为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高考指挥棒压力下,对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还很粗浅,尚未形成具体可行的体系结构。

关于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目前的成果更是十分少见。

3 研究框架

3.1 研究目标

基于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已有理论成果,提出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框架体系等基本理论,归纳出一般性的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模式框架。同时,选择1-2个自然风景区,提出其户外环境教育的典型模式。

3.2 研究内容

主要分为3个部分:

(1)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内涵。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计量方法、HistCite?软件等,开展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借鉴,并提出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内涵。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及理论支撑。

(2)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一般模式。在对环境教育已有模式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教育学、旅游地理学等相关理论成果,提出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归纳出几种一般性的模式。

(3)典型案例区户外环境教育的模式。根据典型性、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选取1-2典型案例区,运用田野考察、问卷调查、典型访谈等方法,在了解其户外环境教育发展现状及公众需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其户外环境教育的典型模式。

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上述研究内容中,如何提出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一般模式?如何选择典型案例区,并提炼其户外环境教育模式?是项目研究的关键问题。

3.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为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需要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计量方法、HistCite软件等,开展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把握相关动态,寻求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2)田野考察法:为掌握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实践现状及发展需求,需要运用地理学的田野考察法,开展实地考察,获取相关资料。

(3)统计数据分析法:为分析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需求,需要搜集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SAS等专业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提炼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需求的相关信息。

(4)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及专家咨询法:为提升研究的客观性和适应性,在实地调研及意见征求过程中,均需要针对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目标、原则、现实需求等核心问题,对公众及相关部门开展问卷调查及典型的访谈;同时,也需要咨询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专家,以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3.5 主要观点

(1)户外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服务社会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环境教育体系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环境技能”等层面。

(2)结合旅游地理学中“生态型景区”这一研究重点,探讨户外环境教育模式问题,是一个介于旅游地理与环境教育的综合交叉型研究课题,可丰富旅游地理学关于生态型景区、以及环境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也可为生态型景区户外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3)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模式,应符合旅游地理学、环境教育学的基本规律与理论要求,同时更要满足不同公众的实际需求,还要体现自然风景区的发展特点。生态性、经验性、规律性、发展性等是其基本特征。

4 结 语

总体而言,对于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十分罕见。本研究为旅游地理学与环境教育学的交叉型探索研究。结合已有关于环境教育及其模式研究的理论成果,结合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的实际需求,探索自然风景区户外环境教育模式,在理论上具有创新之处。同时,切合了我国旅游及户外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1]崔建霞.公民环境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马桂新.环境教育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李文明,钟永德.生态旅游环境教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倪文影.强化环境忧患意识 探索环境教育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151-152.

[5]王辉,朱宇巍,石莹,等.海岛旅游者环境教育模式构建:以大连市海王九岛为例[J].旅游论坛,2012(6):12-16.

[6]安慧,崔萍,覃勇荣.关于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模式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5-2628.

[7]杨凯东.中国环境教育的理念及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林业大学,2006.

[8]雷秀雅,杨冬梅,高慧娴.从国际模式看我国的环境教育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13(13):76-77.

[9]杨猛.基于生态体验的环境教育价值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8.

[10]张义飞.利用生态园林实施环境教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11]廖德宝.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公众生态环境教育初探[J].广西林业,2004(1):16-18.

[12]王耕,贺睿,高香玲,等.大连市海岛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2):1-3+12.

[13]肖征.国内外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4]申秀英,刘沛林.“一目标、四途径”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模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15]蔺瑞瑞.南昌市社区环境教育模式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16]钟业喜.基于网络的环境教育模式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8(4):99-102

[17]李伯华,窦银娣,刘沛林.基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农村环境教育模式研究: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双江村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4(3):130-133.

[18]刘春腊,申秀英,刘沛林,等.环境教育“四五四”科研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2(6):131-135.

[19]胡雅滨.户外环境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0]李婧超.中学生户外环境教育与地理知识获取途径探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风景区旅游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旅游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国家水利风景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