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才,朱 艳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技能人才为目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上具有较高操作能力和从业经验的青年教师,他们技术过硬、责任心强,能够传授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对于教育工作中的两项基本工作——教学与科研——存在认识上和实际处理上的偏差,严重阻碍了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不利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从理论上不理解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认为教学与科研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同时,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与科研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科研容易出成效,教学效果需要受到学生水平、专业特色等因素的影响,不易在短期内收到效果。
1.师资层面
(1)高职院校的师资比例与本科院校不同,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较低,很多教师来源于社会上的各个行业技术人员,掌握一流的技术操作技术,但是对于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来说,教学授课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组织教学的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授课方法等方面。部分教师由于原来很少参与科研活动,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后不知道如何运用合适理论进行分析和探索对策,缺乏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科研组织方法。
(2)高职院校缺乏高职称的教学与科研领军人物,师资职称梯队比例失调,青年教师占据比例很大。虽然青年教师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研究热情,可是他们不清楚教学与科研的切合点,出现研究方向偏差、研究理论不合适、研究方法不恰当、研究结论没有实效性和推广性,科研摸索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而高职称的教师已经“名利双收”,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惰性较大,在研究课题过程中,只是挂个虚名,大部分的工作由青年教师完成,带头示范作用不强,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
2.学院管理层面
(1)青年教师在学院工作中普遍承担很大的工作量,学院的各项考核大多针对青年教师而定,青年教师不但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也要达到学院量化的考核标准,还有班主任工作、思想学习工作等,而学校提供给青年教师的培训机会很少,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疲于完成基本工作量,根本无暇专心研究。
(2)青年教师受到教师评定职称制度、各类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度的影响,为了在教师职称评定、晋升、期末考核中获得成功,有些教师为了评定职称,盲目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内容只是“纸上谈兵”,与专业特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完全不符,科研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与教学毫无关系,存在科研与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
(3)学院的各项考核制度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重”表现在:针对科研奖励很多,详细量化科研项目考核,包括获得科研成果奖、发表论文、撰写著作、申报课题等;“轻”表现在:针对教学的衡量标准不一,具体考核项目包括教师需要完成基础课时量、学生测评、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很难界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兼顾到各个学科对教学的影响,学院对教学方面的奖励少,而对于教师末位淘汰制度,大多数教师能够“及格”就可以不被淘汰。
(4)在学院内部,科研管理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分属两个部门,从心理上暗示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两码事,青年教师一方面将科研内容做得很“精彩”,一方面“安于现状”式地教学,无法监管青年教师是否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出现了“平行线”的管理模式。
3.教师层面
由于青年教师急于取得成功,尤其看重学校考核,过于重视科研活动,导致教学与科研之间相互矛盾,忽视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研究脱离实践,甚至出现抄袭研究资料、实验数据造假等科研泡沫化倾向,学术研究丑闻频频出现。
高等教育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既要认识到教学和科研要“两手抓”,也要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科研与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科研主题来源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科研过程以教学过程为实验环境,科研数据是分析教学过程的各种现象,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推广与应用,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开拓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成果的各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比如论文、著作、专利等,掌握新的教学规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教师应该时刻做学问、搞科研,发展和创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调研,并通过教学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在青年教师发展过程中,学院的政策引导是影响青年教师努力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教学与科研考核及激励管理制度应该科学而客观,既要统筹大局,又要兼顾学科特点和个体,有奖励激励,也要有适度约束。具体如下:
1.教学管理制度构建
高职教学管理是以高职院校的特点为基础,对教学计划、教学运行过程、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将以上内容形成量化指标考核教师,作为教师晋升等环节的重要考核项目,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改革创新。
(1)为了引导青年教师的发展,要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将日常教学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系内应该包含明确的教学工作过程和细化的考核指标,规范教师教学的职业道德,增加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考核,并体现青年教师逐年的成长历程。
(2)为了更全面地监督和考核教师教学效果,教学管理体系应该考虑多方面的信息反馈,包括学院、系(部)、教研室(实验室)三级部门和教师同行、学生等,结合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等形式。同时,应该综合审视督导结果,针对各个学科的特点,对于每个青年教师的进步给予适当奖励。
(3)针对高职院校的师资来源和教学水平情况,应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相关的师资培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学习,更新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其自身素养。
2.科研管理制度构建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也是高职院校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进行科研课题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1)青年教师在科研发展方面缺乏“领路人”,不了解科研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因此,应调动有科研经验的教师起带头作用,成立合理的科研研究团队,使青年教师了解如何选择课题、搜集资料、撰写开题等报告;如何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科研成果,最终系统地完善科研成果,并推广和落实等。
(2)学院在科研考核制度方面,科学、客观地划定教师科研量化指标。既要有科研完成量的基础指标,以保证青年教师将科研作为日常工作的常规化组成部分,也要有科研优秀成果的奖励机制,保证青年教师对科研进行深入探索的热情。
3.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建设
(1)在学院管理部门设立时,增加科研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能沟通,科研部门评审科研材料时应该由教学部门进一步审核,选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定期展示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的教学案例;教学部门应及时将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给科研部门,由科研部门拟定校级课题指南,或者优先通过相关的课题审批,要求同一个课题题目可以批准多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既调动了教师研究的热情,也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2)在科研课题开题和结题审查时,增加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的说明材料的审查环节,使教师在设立课题研究主题时考虑教学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防止课题最终研究成果的脱节,如:研究方向与所任课程的关联性;科研选题与教学的结合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数量和质量;研究成果导入课堂情况等等。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教学的奖励力度,突出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完善教师职称的评定、选拔、晋升和薪水分配制度。
(3)制定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遇到的实际障碍,建立教学资料和科研资料的共享平台,调整奖励方式,设立多种奖励机制,创建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
总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理论学习,关注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合理地引导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1]郝玉柱.高校教师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6).
[2]丁金昌.科教结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