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及素养的构建

2015-08-15 00:47:12王立宾冯维国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院校素养

王立宾 刘 涛 冯维国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91)

一、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和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在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构建上还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对于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探讨和研究落后于教学法等其他方面研究,甚至已经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1]。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该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形式密切结合,以就业和行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培养的专业性,必须将专业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内容适当调整,全方位的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构建,才能达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除此之外,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品质意志,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在教学中,来实现我国高职高专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研究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学改革的内容,提出了职业能力和素养构建的目标,旨在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提供思考和启示。

二、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该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与行业实际需求关系分析

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水平和职业发展方面的关系,课题组对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历年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出口等对外贸易的增加,英语能力的应用已经对企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英语职业化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非常重要。受访的500名学生中,54% 的通过六级测试的学生获得的就业空间和升职空间比较大,79%的已经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考虑过寻找涉外相关职业,包括:电子商务,旅游,国际贸易单证和营销等职位。而对河北省28家企业走访发现,80%的企业招聘时会考虑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56%的企业将英语能力作为升职的考核内容,93%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英语四级及以上证书,并要求学生具备英文基本阅读,口语表达能力,而在98%的涉外企业要求六级证书。而在对高职毕业生运用英语能力方面,企业也有不同的要求,课题组对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众多企业进行了长期走访,根据岗位需求将企业分为以下几个组别:无要求组;四级能力要求组;六级能力要求组和极高英语要求组。其中无英语要求组主要涉及石家庄当地小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而四级组和六级组的企业基本为学校,营销,电子和旅游等中等规模独资企业,极高英语要求企业基本上是合资和外资企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国外商务处理能力,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79%的受访者愿意到这些外资企业去应聘。而这些涉外的外资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英语也有特定的要求,90%企业表示需要学生在日常用语的基础上,熟悉了解行业英语,管理英语和财务英语等专业英语相关知识,但是70%的受访毕业生工作中感到自身英语应用能力差,涉外能力和所学知识不能接轨,工作压力较大。从根本上来说,这还是由于高职英语教学无法与就业,职业技术要求接轨,职业能力不足。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调查组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应该增加职业能力培养的比例和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让公共英语成为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根据对职业发展和英语能力之间关系的调查结果和我院的英语教学基本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必须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根本入手点,通过以下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水平。

第一,推动课堂模式改革的进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将教学内容的开展与专业需求的发展理念进行整合,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建设以“专业,行业”英语为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体系[2]。教材的选择和开发应该侧重实际应用能力和体验,在就业能力基础上调动高职学生的英语兴趣来提高其认知能力和水平,在不同系部应开发不同的教材和侧重的教材和施教内容,来满足专业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在日常授课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该合理地安排、配置实训时间,我院的实训安排可以给其他院校一些启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讲英语课程安排为专科阶段四个学期,第一和第二学期根据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练习,指导专科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河北省内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第三学期主要进行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将学生所学专业与英语口语,写作,听力等方面结合,辅以情境化教学和任务式教学方法。第四学期主要进行英语面试方面练习,包括面试,就职介绍和谈判,商务用语环节的强化。通过课程安排来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过度”[3],这种无缝连接可以看作是高职院校办学核心和培养目标。我院在第四学期专门为学生安排就职前英语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性将英语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训练设置到日常教学中,以英语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来推动其就业竞争力。

第二,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实际的就业能力,这与大学有所区别。所以在考核和评价方法方面应该采取多样性,多样化的方法。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基础上,还要考虑专业知识、文化素养、职业发展等内容,将职业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内容融于日常考试中,将就业竞争力作为考核的标准[4]。另外高职院校要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把职业资格和英语等级考试认真的纳入实际教学计划中,以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以英语证书考试为英语教学的终结性考核成绩,推广英语职业资格证的参与,如“ICFE”和“HBC”等英语职业资格考试。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在考核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在考试中加强了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突破了传统的以卷面成绩为准的惯例,重视英语技能的综合考核。对学生英语课堂、作业的细化,注重了情景模拟考试中学生的表现,如在谈判、订购、财会、营销方面的口语测试和实用文体的书写能力。在考试基础上,加大对职业综合素质的练习。我院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技能和英语知识传授外,还将团队精神,英语思维和意识,英语表达能力,西方礼仪和文化等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中,适当地强化求职应聘内容的情景练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求职英语技巧和文化推广到教学中。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还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培养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也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的更新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高职学生除了需要专业技能和英语技能外,还需要文化素养等素质的培养。我院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些尝试,在教学中推行“专业知识,英语技能,综合素养”[5]的三合一模式,将基本素养也纳入到教学中。

第一,在教学中加强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论是大学公共英语还是高职公共英语,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人文内涵。因为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富含了国内外先进的或者体现精神文化先进性的内容,展示了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所以在公共英语中加强对人文素养、科学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容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现象,把人文知识和素养传递给高职学生,让其在将来就业中具有鉴别不同社会现象,区别各种社会思想,协调职业和工作的能力,养成好的习惯。另外,高职学生以其职业能力区别于普通高校学生,所以其职业素养,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将来就业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用工企业也会将教育程度,职业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内容考虑在内。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在这方面有意识的将大二第四学期的英语课程中融入了上述内容,根据课本每单元的主要内容设计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引入途径,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和发现职业兴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使其能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问题处理能力方面建立起综合素质的基础,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牢固的心理基础。

第二,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6]。在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或者了解思想道德的最核心要求,也就是“为人之道”。区域经济的发展背景下,高职学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所以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要求将先进的、进步的、符合时代经济和工作要求的思想道德加入英语学习中,让高职学生在了解西方思想的同时结合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了解东西方的传统差异,对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养成文明的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的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同时,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案例,多情景的模式,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职业发展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高职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适应区域经济带来的竞争和压力[7]。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中应该将心态或者身心素养内容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工作挑战、压力甚至机遇,让其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定位准确,认识接受甚至发展自我。

四、结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就是课程体系的建设,而目标就是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性较强的人才[8],这需要公共英语教学紧跟时代和经济的潮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形成完整的适合区域经济需要的,能够全方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素养的教学模式,将技能训练和人文素养摆到同样重要的地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该努力打破技能与素养的界限,将职业能力的发展与素养的提高形成完整的统一。

[1]白艳艳.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季红琴.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2010(5).

[3]罗道全.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5).

[4]罗华陶.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6).

[5]李新博.论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J].教育前沿,2010(8).

[6]张冲.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外语界,2003(4).

[7]王守仁,朱刚,王文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

[8]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院校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