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年年增,用水年年降,在土地流转制度配合下,农业“用水大户”变身“节水大户”——河南:“流转”带来的节水规模效益

2015-08-15 00:50董一鸣
河北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户种粮河南

曹 铮 董一鸣

一边是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一边是金灿灿的丰收地。今年,遭遇大旱“烤问”的河南依旧迎来了秋粮丰收。12月4日,国家统计局传来喜讯,今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新突破,总产1154.46亿斤,比上年增产11.72亿斤,实现“十一连增”。“有收无收在于水,高效节水灌溉功不可没。”这是一位种粮大户的评价。

作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农业丰歉关系着全国的粮食安全。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对河南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粮食安全,命脉在水利。农业是河南省第一用水大户,占全省用水总量的52%。但近年来,河南在粮食总产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农业用水总量却在持续下降,这一升一降的关键,就在于在土地流转的制度配合下,实施规模化节水灌溉,最终实现了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 根本在耕地

“向种粮食的村民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前提是其产出要高于大田灌溉的产出。”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科长汪洪涛说。一家一户单独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投资太大。以种植一亩地玉米为例,高效节水管道投入要260元,每年只能省水费25元,总体效益低于大田灌溉,农民积极性很低。“没有规模,农业节水没账算。”汪洪涛说。各地的实践也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结论:农业节水,需要规模化农业耕作制度的配合。

以土地流转为切口,河南对封闭式的土地运行机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西平县焦庄乡毛寨村种粮大户韩卫宇今年36岁,前几年在上海打工,如今,他回到家乡承包土地种粮已有3年时间。“我跟农民签了20年合同,流转了400多亩地,让乡里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给做的公证。”韩卫宇这辈子认准了种粮食。

韩卫宇口中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形市场,农民可以在市场内自主或者委托流转土地。

近两年来,西平县为了规范、促进土地流转,在县、乡、村3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设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收益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一站式”服务窗口,为韩卫宇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服务。

现代农业离不开资本的参与。对于这些愿意大规模流转土地投身农业的大户来说,政府为之提供稳定的环境,显然更利于吸引企业长期投入。

打出土地流转的“特惠”牌,信阳市出台了《关于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实施意见》,县乡成立了土地流转仲裁调解机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使合同双方放心流转。许昌市对集中连片流转5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业主和乡镇进行奖补,组织召开土地流转技术服务会,为流转大户提供信息、技术等。安阳市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大棚,按政府、个人7∶3的比例全部参加农业保险,大大提高了承包土地者的抗风险能力。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下,种粮大户不断涌现。据统计,目前全省种粮大户已达1.1万多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工商企业也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中,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与此同时,土地流转的形式已由过去以转包为主,逐渐转变为转包、互换、出租、转让等多种形式并存。

伴随着土地流转的风生水起,资金瓶颈的难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一方面规模经营大户在前期投资、基础建设、提前支付承包费用等方面,资金需求很大,另一方面银行超过5万元的大额贷款,均要求有抵押或者担保,农民手中的房产、土地、农机具不能作为抵押物,一人担保贷款额度有限,多人担保人难找,规模经营大户贷款一时困难重重。

对此,去年以来,河南成立了现代农业投资担保公司,共争取3年300亿元的授信额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型经营主体“有心种粮、无钱流转”的难题。此外,河南还积极探索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涉农项目申报主体地位,尝试将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的项目资产移交其使用管护,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目前河南全省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9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4.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左右。

土地连片大整合、大流转,由规模化经营大户集中承租,为大规模发展农业节水特别是农业高效节水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一片片土地上,节水灌溉系统、农田水利建设等旋即展开。

农业节水 出路在科技

自从田里上了节水灌溉项目,韩卫宇有事没事都喜欢来转转。田成方,路成网,沟渠相连,田间随处可见管道输水设备。看着从机井里出来的水管,由粗而细,连片成网铺满田野,韩卫宇说这是他眼中的宝地。

“从前这里是‘一点水就能淹’的低洼地。” 韩卫宇说,以打造高标准永久性粮田为契机,县里实施节水改造项目,开展渠道防渗衬砌、管道输水灌溉系统配套改造、排水沟道配套改造工程,修好了农田的水利微循环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渠道把水引到田间了,喷灌、滴灌系统建设好了,是不是就是高效用水了?还没有达到,只是高效用水的一部分。农业节水的推进,还要依靠科技创新,通过水和农业措施的密切结合,进行定量灌溉和科学灌溉,提高用水效率,这才是高效节水。”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黄明说。

“现在浇地,抬腿到井房刷个卡就行,还能看到灌溉信息,知道啥时候浇多少。”这个能让许昌县陈曹乡尚庄村村民尚保成抬腿就到的“井房”,正是建于许昌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的智能化井房。

2013年许昌市谋划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惠及11个乡镇267个村。致力于河南乃至全国现代节水农业样本的项目区,凸显着高科技烙印。

在项目区,每隔一段距离便会有一个白色的“小房子”,这便是智能井房了。项目区灌溉试验站的技术人员欧士伟告诉记者,每个智能井房都通过光纤与灌溉试验站的节水灌溉信息平台连接。农民不仅可以在智能化井房看到用电量,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用水量及时刷卡断电,既节约用水,又节省灌溉资金。“同时,后台的多功能监测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土壤水分、地下水水位等参数,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向农民实时发布灌溉信息,指导农民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科学灌溉。”欧士伟说。

“目前,项目区内的大部分节水灌溉设施还是人工操作,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全自动化管理。在项目建设后期,我们要将土壤墒情监测站和智能化节水灌溉设备结合起来,只要土壤湿度值下降到正常值以下,系统便会发出指令,开启灌溉设备,实现自动浇水。”项目区负责人莫皓翔说。

如今,河南全省已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764.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4%,IC卡智能灌溉,土壤墒情监测的推广应用,成为助力农业节水升级的不二法门。

节水灌溉好在哪里,农民最有发言权。在长葛市率先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石象镇坡李王村,村民李占军可是感受到了大实惠。

“今年,市政府帮我们在地里安装了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一下子解决了浇水难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丰收才会变得更容易一些。”李占军说。

李占军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和种地打了多年交道的他,去年流转了30多亩土地,种上了小麦。今年,他种的小麦全面丰收,每亩地最高收获了750多kg。

农民还是那里的农民,田地依然是那片田地,在规模化经营前提下,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实现了精准灌溉,将每一滴水用到了极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9,高于全国0.46的平均水平。“但这与发达国家 0.7~0.8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小平表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大户种粮河南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