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例结肠息肉回顾性分析

2015-08-15 00:55邓仁中张德光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镜检查结肠镜腺瘤

邓仁中 张德光

(重庆市开县云枫街道中心卫生院消化科40549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总结1999年至2012年经结肠镜检查的4300例肠镜资料,其中结肠息肉占480例,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以及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病理类型等。480例患者中,男350例,女130例,男女之比为2.6:1,年龄10~83岁,平均年龄46.3岁。按年龄阶段分:小于40岁110例,40~60岁230例,大于60岁140例。

1.2 结肠镜检查的情况 本组资料中,大多数是经普通结肠镜检查,少部分在丙泊酚麻醉下进行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分两组:一组采用口服西沙比利、甘露醇及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另一组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以2000~3000ml开水冲服。疑有肠道梗阻的除外,发现息肉均要送病理检查。息肉判定标准:息肉大小是根据活检钳张开口径(0.6cm)来估计;部位是根据退镜过程中发现息肉时结肠镜插入的长度确定;形态是根据息肉外形分为有蒂息肉和广基息肉;病理类型上将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称为腺瘤,包括管状腺瘤(绒毛成分占20%以下)、混合状腺瘤(绒毛成分占20% ~80%)、绒毛状腺瘤(绒毛成分占80%以上),后者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与息肉的临床特点 无症状者150例,系健康检查人群或其他相关疾病做肠镜检查时发现的,有症状者330例,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贫血等。息肉的数目:1枚290例,2枚130例,3枚及以上60例;息肉形态:广基210例,有蒂270例;息肉大小:小于 1.0cm 320 例,1.1 ~1.5cm 105 例,1.6 ~2.0cm 45例,大于2.0cm10 例。

2.2 息肉部位与病理类型 分布部位:直肠170例,乙状结肠125例,降结肠65例,脾曲5例,横结肠50例,肝曲6例,升结肠35例,回盲部20例,全结肠4例。病理类型:绒毛状腺瘤20例,管状腺瘤150例,混合状腺瘤60例,炎性息肉130例,增生性息肉115例,错构瘤性息肉10例。

3 讨论

肠镜检查是结肠粘膜病变最为直观、准确的方法,尤其是息肉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起到有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4300例结肠镜资料中,查出息肉480例,检出率为11.2%,腺瘤性息肉占47.9%,非腺瘤性息肉占52.1%。本资料中,有一例患者全结肠50多枚息肉,以指状息肉为主,另外,检查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3例,镜下表现为成百上千枚息肉,广泛分布于全结肠,大的有蒂,呈紫色,表面糜烂,小的呈米粒状。有资料认为,95%早期大肠镜与腺瘤有关,而家族性腺瘤,恶变率更高,腺瘤演变成癌至少需要5年以上,平均10~15年[1]。上述3例家族性腺瘤患者中,一名25岁女性患者,首次来我院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为腺瘤后,未采取治疗,失访。4年后,再次来我院结肠镜检查,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该例患者从腺瘤演变为癌的时间明显缩短,可能与腺瘤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或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凡是发现息肉,均要早期摘除、定期随访。对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第1年6、12个月各肠镜下随访一次,以后每年一次,连续2年无病变者,可延长随访时间。对腺瘤直径大于1cm、重度异型增生、呈绒毛状且为多发性息肉等高危人群息肉切除后,随访的次数相应要增加和延长,但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2~3]。

总之,结肠镜检查的普遍开展,对较早发现结肠疾病,筛查肠道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性和实效性,值得推广。

[1]蔡文智李亚洁.消化病健康指导[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75.978~7~5091~1880~1.

[2]王朋录,张永胜.纤维结肠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的临DO床I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5):43 ~44.:10.3969/j.issn.1002 ~266X.2013.45.017.

[3]李修杰.内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76例报告[J].中外iss健n.1康67文2 摘~5,028051.02,0710(.60)6:.115578. ~ 159.DOI:10.3969/j.

猜你喜欢
镜检查结肠镜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