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服饰绣花带审美特征考析及创新设计

2015-08-15 00:47:10刘金莲张初阳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绣花维吾尔族纹样

刘金莲 张初阳.2

(1.新疆大学 纺织与服装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2.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

一、 与绣花带相关概念厘清

绣花带属于中国古代服装缘饰的一种,我们将与服饰绣花带相关的服饰配件做一个梳理,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缘饰:颜师古注:“缘饰者,譬之于衣加纯缘者。”纯缘,镶边。郑玄注:“饰边也。”也称缘边,服装边缘装饰,又称绦子或阑干,它主要用来镶滚衣服边缘,有衮边和镶沿两种装饰手法。[1](1)衮边:亦作“滚边”古称“纯”又称“绲”,用狭窄的布条、皮边包裹,镶沿衣服边缘,以增强衣服牢度,且利用不同颜色的布帛镶滚。(2)镶沿:亦称“镶边”,镶:《辞海》释义:“一种缝纫方法。把布条或带子镶围在衣服的边缘。”通常缀于领襟、摆衩、袖缘等部位,明代以前以镶滚一道者为多,清代增至数条,甚至有多达十余道者,所用边饰亦日益宽阔,俗为“大镶沿”。[1]

服饰花带:是服饰镶沿方式的一种,指服装上出现的二维方向的造型呈直线或者有一定弧度,通常以二方连续为图案形式的丝织、绣花或者毛织的花边,用丝线编织成的织锦带和丝制的绣花扁平带子被称为“绦”(即绣花带)。[2]

服饰缘饰包括衮边和镶沿两种,花带是服饰镶沿方式之一,指服装上出现的二维方向的造型呈直线或者有一定弧度,通常以二方连续为图案形式的丝织、绣花或者毛织的花边,用丝线编织成的织锦带和丝制的绣花扁平带子被称为“绦”(即绣花带)。[3]按材质不同分为毛带和丝带,丝带按工艺手法的不同分为绣花带和织锦带。服装制作好之后,将刺绣好的绣花带缝制在相应的部位,绣花带在服装上的造型可以由一条花带构成,也可以由很多条花带,甚至几种不同的条状花边并列镶饰构成,可以用与衣身相同的面料,也可以选用其他不同的材质。[3]

新疆传统服装使用缘饰的历史悠久,新疆山普拉出土文物中就有一批毛织物刺绣带,质地是手工毛纺,又称“毛绦”,有“山行文缂毛带”“菱格形十字花蒂缂毛带”“空心斜绦”“四色矩”“树叶纹绦”“三色三角形双菱纹绦”[4],其中用于衣服的装饰绦——红地菱格十字纹刺绣斜编毛绦保存完整,长30厘米,宽2.5厘米,为2/2斜纹编织,绦上用黄色毛线锁针绣法绣出菱格,内填十字纹图案,图案为二方连续,存完整11个图案。[5]尼雅东汉墓出土的襦装,腰间左右两侧綴有四双相对称的绿色宽丝装饰带。另一款黄底花纹裙的开缝处在两腿之间镶嵌宽约10厘米的绣织人与瑞兽为主题纹样的边饰,其中穿插成串的葡萄图案。[6]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东汉出土文物连方鹿头纹毛饰带,是毛织长裙上的装饰带,图案为二方连续,存12个图案,图案简练,色彩古朴。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龟兹供养人所着服装领部、门襟、下摆、开衩处均有装饰带,装饰带在服装上的布局就此形成,并一直延续下来,库木吐喇彩色泥塑身着的圆领花卉纹样袍服,衣领,袖口和摆衩部位均有连珠纹装饰带。吐峪沟出土的乐舞女图是依据当时西域真实人物为原型所绘制,描绘的内容为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西域回鹘服饰,图中女子所着黄、红、宝蓝色翻领胡服锦衣,领部装饰着色彩斑斓的装饰带,别具韵味,显示当时独特的西域时尚衣饰。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回鹘王侯家族群像图中的十六王侯贵族所着锦袍形式:袍长至脚面,团领、窄袖、偏襟,在门襟、袖口双臂上部与袍服底边均镶饰卷草纹、绳纹、小方格纹等装饰带。[6]高昌石窟内壁画供养礼佛图画面中的西亚白眉、白发、白须供养人所着黑色圆领窄袖袍服上臂、袖口与边缘镶绿色边饰。敦煌莫高窟98窟壁画中的于阗国王李圣天是五代时期的供养人像,于阗王所着袍服衣领、袖端镶嵌橙色绣花边。新疆盐湖古墓出土的元代辫线袄肩、领、袖及襟边等处均有金锦绣花装饰带[6]。吐鲁番地区文管所收藏的明清时期回鹘女服前胸,门襟和袖口处均有绣花装饰带,吉祥如意纹造型内织绣红花、绿叶的花草叶纹,花枝散点繁而不乱,变化有序。领边一组葡萄纹与展翅的蝴蝶纹交相呼应。[6]明清时期绣花带在服饰上的使用达到了顶峰,其装饰性取代了实用性,绣花带的纹样设计、色彩搭配、造型、工艺、刺绣手法和分布位置等都已经程式化并且一直沿用至后世。至今在新疆少数民族妇女服装上依然保持这样的装饰。

二、 维吾尔族服饰绣花带审美特征分析

绣花带最初的用途,是为了增加衣服的牢度,传统服饰领、袖、襟、裾等部位易磨损,因此必须用比较厚实的面料镶沿。后来人们在上面用各色丝线绣上各种纹样,在实用价值基础上,又增添了装饰效果。[1]维吾尔族服饰绣花带形式多样,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它从取材到内容、造型手法到图案装饰和色彩运用,在服饰艺术性和功用性上都达到了精湛的高度。

(一)绣花带的造型

维吾尔族服饰绣花带依据装饰部位和面积的不同区分为主体绣花带和一般绣花带两种。靠近服饰边缘线(领口、袖口、门襟止口、摆衩边缘等)最近的绣花带为主体绣花带,镶缀部位决定了绣花带的形状,有偏襟和对襟之分,偏襟主体绣花带一般单个出现,对襟主体绣花带一般成对出现。主体绣花带一般黑底多见,上面用各色丝线绣着艳丽的图案,外层绣花带图案相对简单,配色相对单一。偏襟或者大襟绣花带造型呈现弯弧状,对襟绣花带造型偏直,一般以宽度为6至8厘米呈扇环形状的领口绣片与门襟绣片组合而成,门襟和摆衩绣花带一头为云头如意造型,刺绣者先将绣品按服饰不同部位形状分割成小块绣片,绣好后再组装到所需装饰部位。[7]所以这种小块绣片的纹样构成多为适合纹样,图案变化丰富,色彩艳丽,在“统一的平面结构”和“丰富的衣缘变化”之中蕴含着族群心理认知和独特审美。

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缘饰组合形式多样,以镶滚工艺为主。衮边、主体绣花带、一般绣花带三者组合形式多样绣花带材质各异,以双镶和三镶形式多见。

1.双镶:是两条缘饰在服装上的不同组合。通常表现为色彩艳丽、刺绣工艺复杂的黑底主体绣花带,搭配刺绣工艺和花型较简单的窄边绣花带,形成一素一花的色彩搭配模式,两条绣花带之间会留有空隙,视觉上呈线性状态露出服饰底布,与服装、绣花带及衮边共同构成独特点、线、面美的形式。

2.三镶:中间是宽边主体绣花带,两侧是一般绣花带或者衮边。外侧衮边和一般绣花带的花色简单,色彩单一,以此来衬托主体绣花带,主体绣花带色彩艳丽、图案复杂、组合多变、绣工繁复。

(二)刺绣图案及设色

绣花带的图案素材主要取自自然,这与维吾尔族的自然色彩观和审美观有重要的关系,如菊花、山茶、桃形、蝴蝶、喜鹊、犄角、凤凰、蝴蝶、牡丹、葡萄、石榴花、巴旦木、西瓜、月季等。哈密维吾尔族服饰中莲花纹样也大量涌现,并和牡丹、菊花同时出现,相映成辉,这是曾经受佛教影响的痕迹。伊斯兰教的传入,忍冬纹、联珠纹、卷草纹、菱形纹、羊头纹、长寿树等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味图案,相继在绣花带图案中出现,至明清后,吸收了汉民族吉祥如意等图案纹样,并与中原服饰图案融合一体,浑然天成。还有卐字形图案等,卐字形图案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为“花万字”,卐字形图案源于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均能看到它。卐字图案一般写法应向右旋,但哈密的维吾尔服饰都是左旋、右旋相对出现。[8]刺绣图案具有线条细密和纹样紧凑的特点,设色考究,色彩丰富而鲜艳,大多寓意吉祥、祈福、避邪、平安等,为了避免杂乱,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下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色彩应用规律:

(三)绣花带的工艺

主体绣花带一般由两到三层面料构成,刺绣层选用丝织面料,底层面料一般上浆、烘干,主要用来定型。裱糊中要整平布面,保持布面平整,尽量不要产生褶皱,糊裱布料选用具有一定厚度和挺阔度的面料,棉质面料居多,与表层面料之间沿造型边沿锁缝在一起,既起到固定面料的作用,又可防止面料边缘滑丝。主体绣花带图案的刺绣针法大致有:平针绣、辫针绣、盘金银绣、十字花绣等,其中平针绣是常用的基础性针法。将绣花线沿着纹饰的走向扎结于面料上,待呈现出整体纹样后,再在纹饰形体内以圆、旋、直及S形等多种线径走向扎结。主体绣花带图案复杂、色彩繁多、针法多变。一般绣花带多为织锦带,也有少量刺绣带,纹样多为简单的花卉二方连续图案,为方便造型多采用单层面料,在弯弧和转角部位绣花带均有不平整的折角现象。

三、 针对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绣花带的创新设计尝试

维吾尔族传统绣花带图形之间的疏密变化、虚实关系、方圆交替、错落排列等处理手法,点、线、面之间的巧妙组合,对现代创新性设计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以维吾尔族服饰绣花带为主的开发创新设计,关键在于其产品是否能把握住维吾尔族绣花带的传统符号特征和传统审美精髓,将传统绣花带的精湛绣花技艺、图案寓意和色彩搭配与现代工业产品、艺术品和收藏品有机结合,以适合现代生活节奏和审美习惯及价值取向。以下笔者就3个不同方面尝试开展关于维吾尔族服饰传统绣花带创新设计。

(一)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绣花带图案进行现代设计转换,应用在现代纺织品设计中。

我们保留传统绣花带审美特征的前提下对原有图案和色彩进行创新设计,采用的方法是保留传统绣花带的色彩特点和图案形式,取其精华,与现代审美情趣和造型元素进行有机结合。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苏园园同学以绣花带图案为主要灵感,采用麦盖提农民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设计的作品《疆韵》,将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点的传统绣花带图形分解、重组,将图案设计转换后应用在现代家纺产品中,通过热转数码印花技术将设计好的花型印在抱枕、手袋、车套等产品上。该设计在2014年“红绿蓝杯”第六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中荣获大提花组三等奖。

(二)依据传统绣花带的造型特征,进行适型的现代装饰产品开发。

现代设计中的现代感主要表现为简约的几何造型,标准的直线和几何圆弧,不能有随意的徒手曲线,表现精准、结实、追求力量感,所以我们在针对绣花带进行创新设计开发时,既要保留传统的精致感又要让产品具有现代的新颖感。设计中主要在承袭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表现手法有象征、寓意与符号等,在色彩构成、图形结构、造型设计等方面对传统绣花带的图形和设计使用进行了创新。绣花带外型大多为如意云头和宝剑形,依据绣花带的造型特点,进行的绣花钥匙扣和首饰开发尝试。产品设计要化繁为简,简化传统绣花带的刺绣工艺和复杂的图案组合,主要采用简单易学的十字绣方法,产品外形主要借鉴维吾尔族绣花带的如意云头和宝剑头造型,内部纹样选取葫芦纹、葡萄纹、羊角纹、几何纹样等充分融合并传承传统绣花带的构成美学特征进行再创造设计。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从传统绣花带中提取出需要的元素,进行图形和造型的创新设计,计算针数在十字绣专用布上标记色彩和绣花位置,然后将绣好的绣片边缘裁去,对折缝合,制作成产品。作品的整体风格依旧保留了绣花带黑地浅色、艳而不俗、亮而不跳、多而不杂的程式化的色彩语言特点这种方式简单易学,非常适合市场投放。该系列设计作品已经被新疆部分小企业采纳,在内部填充薰衣草香料,进一步开发成香薰饰品。

(三)尽量保留传统服饰绣花带的设计精髓,将其移植到其他门类的设计中。

传统绣花带一般处在袍服的开合、穿脱位置,保证服饰硬挺耐磨,同时起到装饰服饰的作用。利用绣花带这一特点我们将绣花与现代皮鞋设计结合在一起,进行绣花皮鞋的开发设计。在新疆,皮鞋绣花古已有之,维吾尔族绣花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制作工艺精湛,图案精美,针法细密。将绣花带移植到现代皮鞋设计中,将绣花带设置在穿脱、开合部位,绣花带依旧秉承传统形制,与皮鞋的组合设计遵循“以少衬多,艳而不俗,花而不乱”的装饰原则。传统绣花元素经过现代设计思维的提炼和适配设计,就有很强的时尚性和时代感,运用到现代女式鞋、靴设计中,能够突出强烈的民族个性,增加产品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此类设计还可以移植到其他领域。

四、 结论

维吾尔族传统绣花带体现了维吾尔族民间艺人高超的制作技术水平和族群独特的设计审美艺术价值,这些传统手工技艺是先辈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随着西方成衣冲击,服装现代化趋势愈加明显,这些珍贵遗产的重要价值被不断消解,考究的镶、滚、嵌等缘饰工艺慢慢被简单的缝纫技术所代替,全然没有昔日的光彩。对包括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绣花带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在于保证其活力的存续,而非保证其永远原封不动,要体现“现代感”,而不是一味地复原、模仿,简单反映“过去感”。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通过理性的技术与感性的思维,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维吾尔族绣花带现代产品开发符合当代审美,是要通过与时代相符的材料、工艺、颜料、造型风格等来体现现代社会的新颖感,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内容和营养,开拓传统文化精髓,使当代人从中获得了审美感受和使之成为新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

[1]邹 毅.晚清民初时期中国女装缘饰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4:5.

[2]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3.

[3]周 汛,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2:52.

[4]李肖冰.丝绸之路服饰与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51.

[5]阿丽娅·托拉哈孜.新疆山普拉的刺绣品及其艺术[J].西域研究,2002,(2):95.

[6]李肖冰.丝绸之路服饰与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7]梅 梅,岳怀旺.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纹样中的分形痕迹及其原因分析[J].装饰,2010,(9):112.

[8]张昕中.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民族服饰[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6):2.

猜你喜欢
绣花维吾尔族纹样
松鼠绣花
黄河之声(2022年12期)2022-09-27 14:48:02
江南绣花楼(组诗)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3:52
岜沙苗寨绣花女
金秋(2020年12期)2020-12-03 23:04:07
维吾尔族手艺人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人大建设(2019年6期)2019-10-08 08:55:44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08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袁飞纹样设计
湖南包装(2016年2期)2016-03-11 15:53:17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5:03:24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