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政策

2015-08-15 00:54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利益日本经济

王 锦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 250358)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肆意蔓延,一战的阴影让和平主义思潮一度高涨。近观远东,在日本军国主义日益猖獗的时候,惨遭蹂躏的中国人民英勇反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出不可磨灭的的贡献;远望欧洲,德国随着希特勒的上台,纳粹的本质逐渐暴露。以墨索里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法西斯于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伴随着实力的衰弱,国际地位有所下降,而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却从未停止;后起之秀的美国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国内外形势为基,以国家利益为本,针对远东重要战略基地的日本制定了相关的经济政策。

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30年代的美国外交

1929年10月一场始于美国继而席卷整个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爆发,其以大萧条、大恐慌为主要特征的悲惨情景至今仍让无数的西方人不寒而栗。而美国作为此次危机的首发地,在这场经济大风暴面前首当其冲。1929—1932年,美国股市下跌了80%,2/5的国家银行纷纷倒闭,工业产量降至原来的一半,1 200多万人口失去了他们的工作,失业率一度达到25%[1]。30年代初的美国,游行示威者随处可见,他们高呼着提高工资等战斗口号。社会矛盾激化,危机之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战、市场战、货币战和关税战则进一步加深了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在1929—1932年的大危机之后,美国随即又转入1933—1936年的“特种萧条”阶段。1937年下半年,美国又爆发了新的危机,何时繁荣对当时深陷困境的美国来说成为一个较大的未知数。

所谓“外交是内政的延续”[2]绪论1,而“经济是外交决策的基础”[2]6。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当时的美国外交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该时期外交取向以1935年国会通过的《中立法》为标志。首次出台时,规定禁止向交战国出售军火;1936年作了增补,规定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1937年又作了重要修正,规定允许交战国可用现款自运的办法从美国购入军火。有学者指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外交政策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对希特勒法西斯进行了一些斗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绥靖主义的一面[3]。为尽早摆脱经济危机,最大程度地谋取经济利益,维护国内经济秩序的稳定,避免为欧洲列强火中取栗,美国利用战前国际形势大发横财,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一系列侵略活动,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等,虽然提出“史汀生主义”,但经济上拒绝对日实行制裁,这也为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而历史告诉我们,和平绝不是从侵略者那里所能乞求到的东西,一味地妥协换不来永久的和平,只会助长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最终给世界带来无法估量的沉重灾难。

在上述背景下,美国对其远东重要战略基地的日本采用何种经济政策来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显然变得日益紧迫。

二、对日经济政策的具体解剖

(一)美国政府对日本的贸易和投资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此,美国一面宣称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一面诠释着建立在其国家利己主义基础上的经济政策。

贸易和投资方面,1929年,日本外贸输出额为22.16亿日元,其中有9.14亿出口到美国,日本进口总额为21.8亿日元,其中从美国进口6.54亿日元,美国大约掌握日本外资的30%[4]。而1931年,美国在华投资仅2亿美元[5]。1937年美国对日输出额为28 858.8万美元,对华仅为4 970.3万美元。1938年美国对日输出额为23 957.5万美元,对华只有3 477.2 万美元[2]376。据1940 年5 月估计,美国在日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另外,美国资本还持有1亿美元的日本政府公债[2]376。可以说,日本对美国输出所获得的外汇为日本进口军事物资、技术装备和军火提供了大量资金。由此可看出,当时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不会使美国蒙受多大损失。故而美国不愿为卷入中日冲突而损失自身的利益。相反,美国因害怕失去在日的经济利益而不肯对日本的侵略扩张进行实质性的遏制。

尤其是美国对日出口的货物,62%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需要的军需品[2]376。1932年以后,日本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军用物资占其军用物资进口总额的情况是,石油和石油制品占65%,废钢铁占90%,铅占46%,铜占90%,铝占18%,发展飞机和坦克工业所需之车床占70%[6]。1937年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8 855.8万美元,其中战争物质占58%;1938年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3 957.5万美元,其中战争物质占67%[7]。美国对日本石油出口的价值从1931年的2 281万美元增加到1940年的3 530万美元,占日本石油总进口的一半以上。1937年美国对日本废钢铁的出口数量是1931年的40倍,价值达3 741万美元,占日本废钢铁总进口的90%以上[2]376。1938年6月11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飞机及其制造材料的“道义禁运”,并以法律禁运相威胁,但1940年美国输往日本的汽油为391.8万桶,1941年截至8月初为222.5万桶,都超过1939年214.6万桶的对日输出量[8]。一直到1940年10月,日本还在用美国新式飞机侵略中国[9]。

如上所述的美国对日经济政策中,经济因素相当重要。相对于远东其他国家而言,美日之间的贸易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当时的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日本的主要贸易国。可以说,对当时的美国经济利益而言,日本比中国重要。而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30年代的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政策。

(二)美国的垄断资本家与日本的军事经济建设

美国垄断资本家在帮助日本建立现代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937年,美国公司出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为248.4万美元,但是,实行“道义禁运”后的1938年,美国卖给日本的飞机价值却增加到1 745.4万美元[10]。为改建飞机厂,日本财阀从美国垄断组织那里获得大量的最新设备,主要是美国梅隆和福特所控制的公司,给日本中岛财阀飞机制造业以新式装备。美国国际机器制造公司帮助日本财阀发展军事工业,包括发展“满洲”的重工业。洛克菲勒除了供给日本大量石油,还为日本扩大石油工业提供最新技术设备。美国垄断资本家还向其日本同行提供资金。1938年,摩根贷给日本7 500万美元,同年底,福特日本分厂经理认购了约合29万美元的日本新军事债券。此外,我们知道当时的美国政府是未承认伪满洲国的,但是这不妨碍美国垄断资本家与“满洲国”作生意。美国供给“满洲国”大量军事物资,如原油、石油产品、汽车及零件、铁、钢和原棉等等,美国对伪满洲国的输出额有增无减。1931—1936年,美国输往伪满洲国的主要军事物资价值1.89亿美元,1937年则为1.6亿美元,1938年为1.7亿美元[11]。可以说,美国垄断资本家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实行残酷的殖民掠夺的帮凶。

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是美国国家垄断资产阶级以最大程度维护其国内外利益的政策。显然大财团的利益得以维护不仅有助于美国摆脱当时国内经济的一片狼藉,且对于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秩序的稳定、政权的巩固起着重要作用。反之,一旦战争爆发,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这些跨国垄断集团的利益必然首当其冲,美国经济大厦的地基也将有所颤动,未来的发展将无从谈起。

可以说美国企业界在与日本的经济关系上,有姑息、纵容、绥靖日本侵略的情绪和倾向,这成为决定和制约美国制定东亚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日绥靖派代表约瑟夫·格鲁曾声称:“我们的切身利益在于,日本应在和平、稳定、安全、公正的条件下,保持一个强大、繁荣并且富有生产力的国家。我们之间的贸易和其他关系在未来应该像过去那样蒸蒸日上。”[12]

(三)美日军事实力对比下的美国对日经济政策

一战后,美国国民经济高涨,主要体现在民用工业的增长上,军事工业则增加不多。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的陆军连文职人员计算在内仅有13.2万人,其中真正能作战的只有3万人。到二战爆发前夕,美国只有23.7万士兵,且主力分布在西半球[13]。另外,美国陆军装备极差,到1941年时,新入伍的陆军士兵竟然还只能“用扫帚把当步枪”,用锯木头的架子当反坦克炮进行训练[14]。而1937年,日本陆军则拥有40万训练有素的部队。

在海军方面,美国也明显落后于日本。1935年美国仅在主力舰方面接近于华盛顿条约所规定的吨位,而其它舰艇的对比上,美日为10:14.4,而且美国海军分散在两大洋[15]。美国空军也比日本弱。此外,30年代初,美国的军事指挥机构远远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陆军部、海军部规模很小,陆军参谋部长麦克阿瑟手下只有艾森豪威尔一个得力助手。美国同欧亚两大陆远隔重洋,在军事战术方面,诸如舰队远离主要基地的供应,两栖作战的战术,以及怎样发挥空军的作用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从该角度讲,美国试图以经济上的利诱来缓和与日本的紧张局势,以争取时间,进行战争准备。1941年7月后,当美国得知日本要进一步南侵时,罗斯福就授予赫尔制定一个为期3至6个月的权宜方案,提出以“恢复与日本的经济关系”为条件来拖住日本[14]。直到珠港事件前不久,罗斯福对丘吉尔表示“要抓住一切机会继续谈判,这样至少可以争取30天时间来加紧在太平洋的防务”[16]。1940年12月,他向格鲁解释他的进退两难的处境时曾谈到,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广泛而又相互牵扯,哪怕只是提一提这些问题,也必须想到五大洲七大洋。罗斯福承认,美国处于守势,它缺乏可以应用的力量,不能制定坚强而立即作出反应的政策,只能根据环境允许的条件行事。如果美国对日本做出强硬的姿态,显然力不从心。

可以说对日本的经济政策在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提供时间差的同时,还为美国在充实国力后,扩充军备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总之,美对日的经济政策最终服务于其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在内的大国家利益,为最终实现称霸世界的政治利益服务。

三、结语

乔治·凯南曾说过:纷纭复杂的外交政策问题若以国家利益为焦点便可以变得富有条理,只有用国家利益的概念才能更好地解释国家及其政府的行为[17]。反观历史,美国对日本的这一具有绥靖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随着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发而终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武力上的遏制。这也恰恰证明了凯南对国家利益的定位。纵观美国30年代对日本的经济政策,选用“经济绥靖”一词并不为过。而绥靖的背后包含着美国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维护国内垄断财阀巨大的经济利益、恢复经济繁荣、实现祸水东引、趁机壮大军事力量、削弱英法、为建立世界霸权铺路奠基等一系列的囊括经济、阶级、政治、军事等方面在内的国家利益。若全面欧战爆发,对当时深陷经济泥潭的美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不让包括战争在内的任何事物妨碍本国利益的最终攫取。

由于美国不愿损失在法西斯国家中的巨大经济利益,加之孤立主义的传统,为尽早摆脱经济危机,最大程度地谋取经济利益,维护国内经济秩序的稳定,美国利用战前国际形势大发横财,面对日本采取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保持了姑息纵容的态度,拒绝对其实行经济制裁。而历史告诉我们,这只会助长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最终给世界带来无法估量的沉重灾难。不得不说,绥靖是美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棋子,给美国的历史抹了黑,但这些许黑点是不足以抵挡美国整个历史乃至今天的辉煌。正是国家利益的舍与得,让30年代的美国运用绥靖,以退为进,抓住时机,为攫取世界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Suzuki J.Mathematics in Historical Contex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357.

[2] 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曾醒时.捷克“五月危机”前后的美国外交[J].华南师院学报,1981(2).

[4] Bemi F.United State as A world Power[M].New York:[s.n.],1955:29.

[5] 美国国务院.美国外交关系文件集·1937[C].The U.S.Department of State,ed.,Foreign of the United States:Diplomatic Papers,1937.

[6] 樊亢 宋则行.外国经济史: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89.

[7] Bisson T A.American Policy in the Far East,1931 -1941[M].New York: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1975:224.

[8] Anderson.Mobil vacuum oil company and American Policy in the Far East,1933 -1941[M].New York: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136 -138,143,224.

[9] 谢华.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外交研究(1947 -1969)[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29.

[10]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15.

[11]王桂厚.三十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65.

[12] Gardner L C.Economic Aspects of New Deal Diplomacy[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64:65.

[13]谷陵.侵略与绥靖——二战是怎样打起来的?[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77-78.

[14]邓蜀生.珍珠港事件是由罗斯福的绥靖政策引出来的吗?[J].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11):2-4.

[15]韩永利.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纵容原因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1985(4):2.

[16]金灿荣.绥靖主义还是现实主义[J].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8(4):36.

[17]威廉·奥尔森.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8.

猜你喜欢
利益日本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黄金时代》日本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