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创新训练途径

2015-08-15 00:54:04唐雪梅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管理

唐雪梅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1120)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企业的经营模式需要创新、政府的管理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同样也需要创新。硅谷的Ron Conway对超过500家初创企业的调查发现,有67%的创始人的创业年纪都低于30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创业创新的后备军,是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创业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各国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者培养的摇篮,在教育中,应该如何加强学生的创业创新训练呢?

一、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优劣势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目前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素养的职业经营管理人才。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囊括了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是与企业经营管理最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实用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利于学生在创业时,就能进行企业内部各职能领域的管理,还能够设计新创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制度,这是其他学科特别是理工科专业所难以实现的。

与此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也存在明显的创业劣势。21世纪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来源于知识和信息,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类型主要是一些有技术优势的学科,这些学科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关的导师指导,从而能够利用所学的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等知识开展创造发明活动,并通过商业化来孵化创业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虽然具有经营管理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技术知识,故难以有更多机会设计出好的创新性产品。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创新活动实践主要是做一些低技术水平的或者属于竞争性领域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即或是学生想到了一些好的点子,但是由于缺乏技术,难以将这些点子变为现实的产品,创意也无法落地生根。技术的缺乏限制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创业。由于专业的这个特点,再加上各个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基本上都以职业经理人为培养方向,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去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法务管理、管理咨询等工作,而不是以企业家作为人才培养方向,这也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创业动机不高。

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创新训练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应该成为各类市场创业的主体之一。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愿、能力和素质。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这方面的培养情况如何呢?

在创业创新的意愿培养方面,目前各高校很少将创业创新作为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主要注重工商管理知识的教授和相关课程的实践,对创业创新教育特别是其实践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少开设创新学,对学生缺乏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的引导,学生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引导。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学课程,但其中绝大多数是选修课,很多学校认为创业学只是部分有这方面兴趣的同学需要学习的课程,而不是普及教育,导致学生的创业动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引导。

在创业创新知识的培养方面,大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作为了速成教育,缺乏持久的培养,没有将创业的内容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1】。例如,战略管理课程很少涉及初创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学很少涉及初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很少涉及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这些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兴办一个企业,更不知道如何管理一个初创企业。而且,创业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创业教育当作就业培训,作为对工商管理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对创业知识的系统教育和对创业实践的训练。在教学中,创业教育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学分。

在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授创业知识,对创业创新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实习环节。除此以外,各高校还组织一些创业大赛、模拟沙盘比赛、创业讲座等等活动,通过第二课堂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但是这些训练往往仅涉及到部分学生。在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参与创业创新训练的实践环节比重少,学生参与机会和动手机会少,创业创新训练不足。在实习环节的创业创新训练,由于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在校外的实习,教师主要针对论文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创业创新指导有限。

由于在创业创新意识、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系统的、深入的引导和培训,再加上专业本身在创业方面存在的劣势,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创新经验、技能和心理准备不足,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业创新动力和实践。

三、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创新训练的发展思路

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应该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应该在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更高的地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和战略制定者,其创业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创新训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由知识传授向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转变

具有创业创新能力和企业家思维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的成才。《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学生开公司、办企业,而是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系统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课程体系。要转变那种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通过创业管理或者创新管理这两门课程就可以实现的速成教育观念,应该意识到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业创新教育应该贯穿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四年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面,第一,可以增设创业创新了课程的比重,例如,可以开设创业学、创新学、创业管理、从创业视角看全球化企业的演变、创业型管理者、新企业的创立、技术创新管理、研发设计管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创业、创新类知识。第二,创业创新教育不能只是少数学生的机会和平台,而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应该提升这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把其中的一些关键课程开始成为必修课,提高这些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提高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为了让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有机会得到训练,应该主张这些课程按照小班授课的模式进行。第三,在创业创新类课程中增加创业创新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增强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训练。例如商业模式创新、团队训练、领导艺术训练、创业心理训练、创业经营模拟沙盘、技术创业实验等等。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团队、创业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创业心理准备,提高创业过程中的领导力,更有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例如,沟通训练可以教授学生如何与工商、税务、质检、银行等各类人士打交道,能够增强学生未来创业活动的社会适应能力。

2.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创业创新教育应该与各课程有机融合

在每一个可能的课程教学中,尽量融入创业创新的内容。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应该体现与创业理论、创业实践相联系的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涉及到企业管理各职能的理论与实践,应在相关的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创业创新管理专题。例如,在战略管理类课程中,可以开设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创业战略定位、创业机会评价等专题;在市场营销类课程中开设网络创业基础、创业市场调查等专题;在外语类课程中开设商务英语专题,讲授如何与其他国家做生意;在历史类课程中,让学生思考企业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企业家们失败之后获得成功的原因【2】;在管理心理学课程中可以开设创业心理学专题,塑造学生良好的创业心态;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可以开始创业文化管理专题;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开设创业环境分析专题;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可以开设创业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融资管理等专题;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可以开设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专题。在课程中融入创业创新管理的内容,可以优化工商管理专业现有的创业创新教育方式,使创业创新思想与学生整个大学的学习紧密相连。

3.在培养方式上,应该注重开放式创业创新训练

除了第一课堂的创业创新训练以外,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还应该注重第二课堂对学生创业创新的训练。目前,第二课堂常见的创业创新训练是创业讲座、创业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的各类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创业创新训练:

(1)创业经验训练。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让有一定实践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启发学生,例如,开设“企业家课堂”,邀请企业的经理、厂长到学校介绍创业知识、讲授创业经验,开阔学生视野,增加企业见闻,丰富经营体验。不过这种方式往往难以让学生与创业人士直接面对面交流,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在一年级的假期实践中让学生进行创业人士采访,让学生去采访身边的创业成功或者创业失败人士。除此以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为学生配备创业指导老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创业问题与创业导师商讨。

(2)创业团队训练。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活动不仅要求创业者具有开拓创新意识,而且很多活动还需要团队合作来共同完成,因此团队合作、团队领导能力是成功的关键环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由于缺乏技术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更需要在创业过程中与拥有技术特长的人士组成团队。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团队合作机会,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实践课程强调让有管理背景的与有理工背景的学生组成团队,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交融。在实习、社会调查、模拟情景、案例分析等环节,可以让会计、营销、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不同方向的同学组成团队,从不同视角加强团队成员的合作。

(3)创业启动训练。创业需要有较为充分的准备,学生需要进行创业市场调查、拟定创业计划书,需要注册公司的名字,需要开立银行的验资帐户和税务业务等等。目前的创业大赛主要是创业市场调查、拟定创业计划书两个环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业训练,学校内部可以设立创业模拟沙盘,让学生全过程地了解创立一个企业的实际过程。还可以对创业挑战大赛等活动中具有可行性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场地和创业帮扶,让学生实际开展创业活动。

(4)商业经验训练。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在创业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纸上谈兵”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给学生营造商业氛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加入一些行业协会,了解行业信息,学会借助各种资源结识行业伙伴,增加自己的商业经验。学校也可以在校内组建行业协会,让不同的学生组成行业分析小组,定期开展行业分析和个案分析,探讨行业发展机会,或者组织一些行业方面的比赛。此外,校园内可以开办创业园,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设立开放式的企业,教师可以在这些企业中任职,提升实践经验,学生可以就近在这些企业实习,可以随时参观这些企业的运作,实现教学、生产、学生、员工的无缝对接。另外,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通过校企联办的方式,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联合办学,可以让有实践经验的师资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依托企业实体可以产生更多的创意。

(5)创意交流训练。创意更多情况下是一群人相互交流产生的,个人的冥思苦想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场地,作为学生的创客空间,组织同学们到这里进行创业、创新、创意的交流。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开放式的创业资源库。学校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将一些创业视频、创业创新课程等资料公布在网上,开设创业论坛,学生可以在创业平台上学习、交流和分享。

(6)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研究。创造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鼓励教师的科研课题聘任学生,让学生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本领域的学术创新。

[1] 田耘.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

[2] 赖胜强.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再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2(5).

[3] 徐萍平,杨海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与实践[J].科研管理,2005(10).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