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红
(山东烟台招远市电化教育馆)
浅谈录制电教优质课时师生应注意的事项
杨淑红
(山东烟台招远市电化教育馆)
录制电教优质课是实况记录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但并不是简单地使文字教材变成音像教材的翻版。为了把电教优质课的教学活动真实、全方位地录制出来,除了录制技术人员的努力外,更需要参加录制的师生配合好。本人根据在本市演播室录制电教优质课过程发现的一些问题,浅谈一下师生在录制过程中的应注意事项。
我市演播室主要由多媒体教室与导播室两部分构成。多媒体教室装修时墙面与地面都作了隔音处理,除了有课桌凳、灯光、多媒体设备外还放有两台摄像机、无线话筒、有线话筒等。
导播室里安装有录制设备和直播设备。录制设备包括导播台、监视器、录像机、采集机、无线话筒接收设备、VGA信号转换器、对讲系统等。直播设备主要由计算机与相应软件组成。录制设备的主要任务是把从多媒体教室传输出来的三路视频信号(拍老师和学生的两台摄像机、教师用计算机)中选择一路与音频信号(来自多媒体教室的教师佩戴的无线话筒或采集学生声音的有线话筒)进行编辑制作及备份。直播设备是将现场编辑制作好的音、视频信号即时传送到直播服务器,让其他人能够同时点播、观看。
(一)录制时授课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1.应用电教手段时应注意的事项
课件的页面内容简洁明了就好,不要为了装饰课件而在课件的边角滥用一些与课题无关的图片、动画等,更不要因为是电化教学技能竞赛优质课而盲目地把教案全部搬进课件,电教媒体的运用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为录制时在演播室里进行,课件的背景色与前景色的运用要考虑演播室内强光环境下的色衰问题,应用视频展台前也要对需要展示的材料的大小、展台的亮度等进行调试,背景色与前景色的对比度要强。例如,背景色用白色,前景色最好不用浅色系列。
2.教师的站位
教师在讲台站立的位置应稍偏离前位摄像机的一边,面向摄像机一侧,这样后位摄像机拍摄时既不能拍到前位摄像机,还能使拍到的画面比较正而不是拍到教师的背影。教师进入学生间巡视时,不要进入摄像机放置的一侧,而应在学生座位中间一排和摄像机对立的一排,而最好在教室中间的位置向四周巡视,这样可以保证教师会一直在镜头里。
学生起立回答时,教师不要站在学生与拍摄学生机子连成一条线的中间,否则会挡住学生,拍摄学生的摄像机拍到的是教师的背面。
3.教师的板书
在中小学的电教优质课中,大部分的文字内容都进入了课件中,同时现在又有了电子白板,一些注释及说明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注释功能完成。在电子白板中的板书要注意笔触颜色的选择要考虑投影机色衰和与背景色的对比度,一般选择色深笔触。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黑板上的板书要少而精,板书位置要位于偏离摄像机一侧的黑板上。
4.教师装束
教师打扮要简单、大方、得体,不要穿太休闲的服装。色彩可以鲜亮一点儿,比如,橙色、红色等。化点淡妆,女教师可涂点腮红、抹点口红,这样可增加面部效果。女教师不要佩戴夸张的大耳环或摆动幅度大的挂件。女教师也不要留长刘海,不要梳长长的披肩发。
5.教师对学生的提问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将平时发言较好的学生尽量放中间,将写字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在后位摄像机附近,便于后机位摄像机拍摄学生练习时的特写。老师提问时,最好不要提问位于教师与拍摄学生的机器一条直线的学生,有时恰巧被提问学生较高,挡住了教师,不利于拍摄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不要提问紧靠后面那台摄像机的几个学生,若前面技术老师稍不注意容易把后面摄像机和拍摄的老师一起拍上。课堂画面不洁净,影响整体美观。
教师若要连续提问时,所提问学生的座位前后或左右的跨度不要太大,否则镜头的转换跟不上学生起立、回答问题的速度。学生回答完了,最好让他坐下,然后再提问下一个学生,否则同时站立的学生多了,学生之间互相遮挡,影响拍摄效果。
如果教师需要抽调几个学生一起演示一组实验,那要把一组学生集中在学生座位与教师桌之间的空地上,用到的桌面要高于学生桌(便于后机位摄像机拍摄)。最好不要挡住拍摄学生的摄像机(因为这时拍学生的摄像机可以稍微前移拍到演示学生的侧面)。
(二)录制时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先站直并且抬头,不要把桌凳弄得有噪音,然后再回答问题。站立时不要把桌凳弄出噪音,回答问题时,语速要适当,声音要响亮,这样摄像时容易抓住镜头。一定不要边起边说,或等站起来后说了一半或已说完。
(2)学生回答问题时需要拿着书本念时,不要让学生把书本放桌子上低着头讲话,要把书本捧起来,并且不要遮住脸。否则拍出来会看不到学生的面孔。
(3)听课时,学生的眼睛应跟随讲课老师或看屏幕或看白板,不要看摄像机镜头。教师可强调学生不要开小差、走神。
这些注意事项虽然决定不了教师授课的优良程度,但却能影响教师真实水平的展现,希望引起相关师生注意,与录制技术人员配合好,录制出真实而合理地反映课堂实际的作品。
董秀民,张静.发挥视觉符号在电教优质课中的作用[J].硅谷,2008(07).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