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丽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形成有效的培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具体化。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计算,而且还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如果教师只以学生口算结果正确为目标,不去分析学生口算的思维过程,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算理,学生就只会满足于套用方法机械口算,且容易出错。例如,在教学用“凑十法”计算9+3=12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求9与3之和,应把3分成1和2,9与1组成10,10加2得12。在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8+4怎么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但长期机械训练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口算训练,使训练过程充满乐趣,逐渐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1)视算式训练。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口算卡、小黑板等形式将口算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题说得数,既节省时间,又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2)听算式训练。教师口头叙述算式,学生报出得数,这种训练形式简便易行,但难度较大,学生需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快速计算。
(3)接力式训练。教师逐一出示口算题,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回答,其他同学作出判断,这种形式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敏捷性,又能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4)竞赛式训练。可以抢答也可以分组比赛,激发兴趣,寓学于乐,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口算训练要有目标、有重点。复习式口算,是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巩固式口算,是为了巩固新学习的计算法则、规律;对比式口算,选择学生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辨析练习,如计算等。错题重点练,对作业、练习中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多种类型的综合练习,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法则,可以把相似类型的题综合在一道混合式题中,使计算法则在分辨中得到巩固。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练,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通过对小学生平时数学作业中的错误分析,由于书写潦草,抄错数字或符号,造成的计算错误较多,如把“7”写得像“1”,把“6”写得像“0”,把“÷”写得像“+”等。应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字迹清晰。教师板演也要书写工整、规范,为学生作好示范和表率,批改作业的字迹规范、整洁,以便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联系。其次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审计算方法,分析计算题中的数字特点,能否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
自觉检验不仅是计算正确的保证,而且也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规则,形成计算技能。首先要检查计算过程中有没有抄错题、写错数和运算符号,核对数字、核对符号、核对得数。其次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
作业、试卷上的书写格式学生还能按照老师要求去做,但自己的草稿竖式往往比较随意,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楚。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好草稿本,演算草稿也要字迹端正,保持整洁,书写规范、有条理,检查起来也方便、清楚,培养学生认真打草稿的习惯,对于提高计算正确率、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估算是学生未经过精确计算而只借助原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粗略答案的一种估计形式,是心算、数的概念和算术计算技巧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小学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估算。”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训练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时把复杂的计算看作相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的计算,通过口算得到原来计算的结果大致是多少。从这一点上说,估算依靠口算。有时,估算也能促进口算。如,在教学整十数除三位数“240÷20”时,让学生先估算,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商的十位上是“1”,有助于笔算时想到商的最高位是十位。在教学口算加、减时,先估计得数的范围,引导学生注意加法的进位与不进位,减法的退位与不退位,从而减少加、减法口算的错误。
加强估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依靠算式进行单调训练,难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估算时,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体验估算的乐趣,增强估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燕鸥每天飞735千米,从北极到南极行程17000米,20天能飞到吗?”可以把735看成750,也可以把735看成800,都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鼓励他们进行交流,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是提高口算、笔算正确性、快速性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纠错,发挥估算的检验作用。在计算前估算,估计出结果的取值范围,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后估算,能判断计算是否有错误。有些计算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这样既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中,引导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较好地掌握计算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熟记 3.14 的倍数,如:3.14×2=6.28,3.14×3=9.42 等,便于在学习“圆、圆柱和圆锥”的内容时,提高运算的速度。熟记1~20的平方数值,如,11×11=121,16×16=256 等,能提高计算圆面积时的速度。熟记常见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值,如:0.25=25%等,可为混合运算的计算带来方便。熟记和、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据,如:25+75=100、25×4=100、125×8=1000 等,熟记有关0、1的计算特征,以便灵活地运用简便计算。
计算教学中,进行简便运算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善于分析、比较、经常练习,才能熟练地进行简算。例如:14.5×99+14.5 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14.5×99+14.5=14.5×(99+1)=14.5×100=1450。同时,也可以教给孩子们一些技巧,如十几乘十几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例:12×14=?
解:1×1=1
2+4=6
2×4=8
12×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笔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核心,训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笔算训练时,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训练内容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新规则学习后,要组织直接应用规则的基本练习,以帮助学生记忆新规则突出新知重点。如教学分数除法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因此练习应突出这一新知识点。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应针对易错点来设计练习。如分数与整数相乘,学生容易把整数与分母相乘,可针对这个易错点,设计一些辨析练习。在学生能够按计算规则正确计算后,应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觉选择简便算法的习惯。
习题设计应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循序渐进的练习是形成计算能力的保证,习题设计要由易到难,首先,安排一定数量的基础练习题,基础练习和例题差不多,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学习,及时巩固数学模型;其次,安排改变呈现形式的变式题,主要是让学生进行一些辨析,以进一步巩固笔算的算理算法;最后,安排需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计算教学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教育和引导,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指导。不仅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把计算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周佩青.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基本策略[J].科技资讯,2006.
[2]梅芳.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3]余志梅.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7.
[4]张晓霞,马岷兴.小学生数学基本计算技能的测试及计算教学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5]王珺.提高小学中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