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齐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下面,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论题谈几点个人的见解和看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沿用传统的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储存器,主体地位被漠视,学习思维被限制,所以,若想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改变这种以自身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者,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行掌握和领会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份导学案,让学生依据导学案中所布置的任务,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探索,如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中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等,这样,学生就能依靠自身能力对知识进行探索,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也会更深刻,为实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中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想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将来参加社会就业打下基础。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时要与学生的专业相联系,使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体现专业特色,提高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能力,从而为实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充足保障。
比如,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数字的精准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对知识点进行捕捉,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用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在学习有关“对数”的数学知识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多做一些指数式和数式互化的运算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对指数式和数式的关系进行体会,进而对对数的定义有深入理解。如此,我们既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学新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之,作为中等职业院校中的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根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我们的正确带领下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吴雪莎.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