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山西省运城市体育运动学校)
体校是以体育为主,文化课为辅的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学校。体校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其次学习必要的文化课程。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和外出比赛,学生无法正常地接受文化课教育,导致他们存在严重的缺课和没时间补课的现象,从而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渐渐失去了学习文化课的信心和兴趣。体校学生阳光、积极、单纯,但也有学习基础较差、耐心不足、无法长时间专心学习的特点。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学习的过程是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英语的学习对于体校学生来说更加困难。作为一名体校的英语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清这些问题,进而根据体校学生的特点,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英语的难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提高训练成绩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开阔眼界、参加比赛的必备素质。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发展,体育赛事也越来越多地举办,对体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体育无国界,英语是关键。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提高体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势在必行。
作为体校英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首先必须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他们中间去,了解他们真正的心理需求,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优缺点等等,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克服困难的方法,成为他们的朋友。情感沟通的作用远远大于老师单纯课堂上的教学,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失败的苦恼,让学生折服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喜欢并信任老师,对老师的教学感兴趣。因此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学生,尽更多的责任心与爱心,进而让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体校学生的课堂把握十分关键,他们训练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上课时容易出现走神、无法长时间专注的情况,如果没有教师的调动,课堂效果不可能理想。体校学生的训练特点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和学习品质,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特别有趣,高潮迭起,相反,如果只是一味枯燥地教学,则会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一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的作用要远远大于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例如,除了教材,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外国名著、观看英语解说的比赛、模拟比赛现场、编排小短剧等等,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内容,比如体育英语,可以包括体育项目名称、比赛用语、裁判用语、奥运会用语等等;比如生活用语,可以包括简单的衣食住行用语;比如网上流行用语等等。
体校英语教学有别于普通学校的英语教学,不能采用传统模式,而是要突出重点,设计具体的、确定的任务和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布置作业时,可以多一些抄写类题目,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
英语学习中会存在好差分化的现象,如果差生越来越多,班内的学习劲头就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老师采用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的特点分为若干层次。不同层次,重点不同;不同层次,方法不同,这样可以更好地扬长避短,并有利于教师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问题,做到目的明确。
学生训练会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必须接受他们基础差的现实,为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调整,适合学生的就教,不适合的就不教或者暂时不教。
综上所述,研究体校学生的心理是关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手段,制订实际的教学方法是核心,这样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使每位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学为我用、学有所用。我们每位体校的英语教师,首先自己要从思想上认清英语在体育事业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其次应将不断挖掘学生潜在动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兴趣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让每位学生不放弃英语学习,直到能快乐地学习英语,相信他们的英语水平一定能够提高。
[1]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